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1月3-5日,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秦安禄率市县志工作处和省志工作处相关同志赴内江、资阳两市检查2007年地方志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分别听取两市分管地方志工作领导和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对本市地方志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要求两市从加强力量、保障经费、做好组织协调上推进地方志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地方工作 内江 同志 秦安 检查 资阳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主要创始人,德高望重的电影事业家、企业家,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28日不幸逝世,享年82岁。汪洋同志原籍浙江萧山,1916年2月生于江苏省镇江市...

  • 标签: 电影制片厂 电影事业 新中国电影 北影 《红楼梦》 中国电影生产
  • 简介:<正>厉恩虞(1919-1978年),男,南京人,1940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194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青年救国社”,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1943年底至1944年初,按照中共地下党的指示,厉恩虞团结广大师生,利用日伪内部矛盾,采取合法手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毒运动”,他是这场运动的领导人。1945年12月,厉恩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他由党组织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上海青年会职工业余学校教课,宣传马列主义,宣传进步思想。

  • 标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职工业余学校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共地下党 马列主义 进步思想
  • 简介:(一)毛泽东一九六四年八月十八日的谈话我同彭真同志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和谈话,是一九六四年八月,在北戴河.

  • 标签: 北大社教 同志北大 彭真同志
  • 简介:毛泽东与李济深,从相识相知,到共谋天下事,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统战关系,长达35年。为了追寻毛泽东与李济深这段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笔者广泛披阅关于毛泽东、李济深、柳亚子等人的历史传记、名人回忆录与文史资料,并得到了广西图书馆原馆长麦群忠先生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2009年3月及7月,笔者两度专程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先后采访了李济深的表弟、曾在李济深麾下任军需官、解放后曾任民革梧州市委主委及梧州市政协副主席、现年97岁的周泽棣先生和现年76岁的李济深侄女李燕芬女士,聆听了许多关于李济深的鲜为人知的轶事。追溯起来,毛泽东与李济深的友谊桥梁和革命纽带,却是李济深家乡的六堡茶。本文将其中相关故事钧沉出来,以飨读者。

  • 标签: 李济深 毛泽东 相知 广西图书馆 风雨 历史传记
  • 简介:莫道年华随逝水,永存深情在人间。大革命时期,青年毛泽东为了用大量的事实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不畏艰苦,风尘仆仆,亲赴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城乡考察。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乡情 乡愁 大革命时期 1927年 农民运动
  • 简介: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告别陕北,经晋西北、晋东北挺进河北,准备去与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工委会合。4月9日傍晚,因大雪路阻,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一行登上五台山峰巅鸿门岩,当夜就宿于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

  • 标签: 五台山僧人 毛泽东五台山
  • 简介:毛泽东说,“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群众路线是中冈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什么是群众路线?《党章》里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党对群众路线的概括。

  • 标签: 群众路线 毛泽东 邓小平 工作路线 《党章》 生命线
  • 简介:<正>1958年秋,毛泽东主席在汉期间,曾计划到红安视察干部种试验田的情况。视察时间、线路、地点都已安排妥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后因故而未能成行。作为当时的亲历和知情者,笔者回忆起这件事至今内心还是激动不已,现将其整理成文,以传后世。1957年,红安县在指导农村工作中,摸索出了领导干部、农业技术员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三结合种试验田的经验,这引起了省和地区领导以及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关注。毛主席在党的八届三中扩大全会、

  • 标签: 农业技术员 领导干部 生产经验 农村工作 宋埠 南宁会议
  • 简介: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6周年,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很有必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文艺观同我国文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五四”以来我国新文化运动正反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本...

  • 标签: 晋察冀文艺 《讲话》精神 毛泽东 文艺工作者 革命文艺 文艺史
  • 简介:毛泽东和周恩来携手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可能没有人知道他们握过多少次手.也无法计算他们究竟握过多少次手!但这张由红墙摄影师杜修贤拍下的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握手照片.却成了镜头前两位伟人的最后一次握手。

  • 标签: 周恩来 毛泽东 杜修贤 摄影师
  • 简介:毛泽东一生读过大量的中国古籍,他从这些古籍中批判地吸取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华,并赋予新的含义,为现实工作服务,这在他的著作、报告、讲话、书信以至批文中,是屡见不鲜的。在他借用的古籍精华中,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风范。

  • 标签: 毛泽东 所知 中国古籍 中国历史
  • 简介:青年毛泽东崇敬和仰慕胡适,年轻的胡适也支持和赞赏不出国而是留在国内研究问题的毛泽东。然而,胡适与毛泽东的交往,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而最终"道不同,不相为谋"了,直至最终走向了势不两立……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胡适思想 中国共产党 研究问题 批判 湘江评论
  • 简介:萧三是一个透明的人。他坦率真诚,重感情讲原则,爱是爱恨是恨,决不掺假。他如果认为你做得对,对国家人民有利,一定会拼了命地支持你。他要是觉得你错,无论你地位再高,他也照样向中央'参'你,而且很可能还不止一次。这事我亲眼见过。萧三是一个执着的人。他认为正确的路,就坚决地走,你说他'一条道儿走到‘黑’',那就走到'黑'.假如他认为你与他'道不同',他肯定和你'不相为谋',甚而与

  • 标签: 毛泽东萧三 萧三夜谈
  • 简介:1895年6月27日(农历五月初五),傅作义出生在山西省临猗县安昌村。作为先生河东故里的乡亲,我们收集了三封领袖与先生的交往书信及一些史料,以缅怀先生的功绩。

  • 标签: 傅作义 毛泽东 临猗县 山西省 河东 史料
  • 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毛泽东曾四度与他进行会晤。这四次会晤成为中苏关系从蜜月到分歧、从分歧到争吵、从争吵到决裂的标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作为中苏两国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都举足轻重,甚至一言九鼎。他们年龄相仿,但两人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却大相径庭,因此,他们的交往给中苏两国两党的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

  • 标签: 赫鲁晓夫 毛泽东 解密档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俄 中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