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宋明以来,随着粤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随之而出现的“峒寇岛夷”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但至清初“复界”以后,地方社会趋于稳定,经济文化出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这种社会变迁,陈春声、黄挺等时贤已有相当深刻的研究。陈春声教授认为,“大致从明嘉靖至清康熙的一百多年间,是潮州乡村社会逐渐被乡绅阶层控制的重要转折时期。”但对于乡绅阶层的产生及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而且他们的分析多以沿海的韩江三角洲为参照,对于广大内陆山区则关照较少。

  • 标签: 社会变迁 明末清初 乡村社会 粤东客家 大埔县 乡绅阶层
  • 简介:1933年8月25日,发生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叠溪地震(里氏7.5级)是一次巨大的灾难。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富饶的成都平原构成了很大威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灾难发生后,川西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灾自救,以四川军阀为主要力量的四川地方政府也为抗灾重建进行了努力,川西各县的工商界、知识界、宗教界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和中央机构的反映,则有些冷漠。

  • 标签: 民国自然灾害史 四川叠溪地震 灾后社会反应
  • 简介:本文将以天命初期爱新国对明关系的历史记事为中心,系统对勘《满文原档》《满文老档》《武皇帝实录》满汉文本、康熙重修本《高皇帝实录净汉文稿本与定本、乾隆修订本《高皇帝实录》满蒙汉文本、《满洲实录》满蒙汉文本及《皇清开国方略》汉文本,考察其书写、改写及最终凝成的过程,并讨论各史籍间的承继关系及其史料学性质。

  • 标签: 爱新国 清代官书 满文原档 满洲实录 太祖实录
  • 简介:徽州汪华在宋代被称为“新安之神”,“忠烈庙殿遍江浙”,其神话故事主要有受孕时的感生神话、少年时代的青龙神话、青年时代的东灵神话、归唐时的天文故事、死后的九子神话、四十二件灵应事迹、叱瘟神话、庚辛之厄等,具体展示了唐宋时期汪华神的形成、发展和徽州的社会变迁。

  • 标签: 徽州 汪华 神话故事 社会变迁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小说中,作者的兴趣点不在殿试本身的流程,而是在名义上的考官——皇帝身上,这与始终纠葛在明代科举以及科举中人意识中的“科举”与“察举”两种选士方式有极大的关联。基于对现实科举的不满,小说中的“察举”成为士人在科举失意时的另一种寄托,而与“殿试”是科举的最高层次相同,天子御试也是这一寄托的最高理想。前代的优越制度,再加上前代的圣明之君,两者的叠加共同构成了小说作者对于“察举”的完美想象。此外,在小说中还大量存在由官员实现的察举,这可以视为迫于现实对科举理想的改造。更大的改造在于,在官员所进行的察举中,用来判断士人才能高下的却是科举考试中的“举业”。小说作者理想中的“察举”,并不是前代圣明之世完美体制的复古,而只是程序更为繁复,但结果却对士人个体更为有利的“科举”。

  • 标签: 察举 科举 文学想象 通俗小说
  • 简介:1920年代以后,以球类为代表的西式休闲体育开始渐次超越学校之推展场域,继而走进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同社会阶层对于体育迥然有异之观感的背后,是经济地位之差异所致。上流社会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体育运动带有精英之特点。对于以记者、警察为代表的机关事业单位群体,体育运动的用途体现的是统制性面向。对于以工人为主的社会底层群体,体育运动成为避免工人嫖赌以及增加工作效率的规训方式。

  • 标签: 天津 休闲体育 日常生活
  • 简介:河南地区的官绅秩序在明末大乱中基本被摧毁,继之主导地方权力的是自保性与掠夺性兼具的各地土寨。在此背景下,鼎革之际各占据了河南一部分地区的清朝与南明弘光政权因自身原因在河南采取了不同的统治策略。清朝与南明双方在河南重塑秩序的成功与失败,多少左右着河南局势变化的趋向,并最终影响了明清之争的结局。

  • 标签: 河南 土寨 南明 官绅秩序
  • 简介:禁烟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始终。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相关政策法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厉行禁烟。在南京临时政府禁烟政策的示范和指导下,地方政府纷纷制定禁烟法规,积极禁烟。浙江军政府在这些地方性禁烟法规的颁布及具体实行的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地方政权与外国列强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折射了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内政外交困局,以及新旧制度更替之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势。

  • 标签: 禁烟 南京临时政府 浙江军政府 英国干涉
  • 简介:万历援朝御倭之战,是全球化开端时代东亚史上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全球史的一部分,张居正改革之后,明廷财政与白银密不可分,明朝财政体系处于由实物和力役为主向白银货币为主的急剧转型之中,却突如其来地遭遇了一场不在本土进行的对外战争,这一战争是对明廷财政的极大挑战。本文尝试以白银货币为中心,剖析战争财政问题,从战争发展过程考察明廷财政的战争投入实态,揭示这场战争明廷财政的白银投入粗估达到2000万两以上,对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标签: 万历 援朝之战 明廷财政 白银 战争投入
  • 简介: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历经22年之艰辛与磨难,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辟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之端始。现今百年已逝,张弼士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有有形的资产,还有无形的品牌价值和名酒的芳香,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能使张裕在国运不济时期跻身于世界民族工厂之林的张裕文化与经营理念。至今,这一文化与理念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张弼士 张裕酿酒公司 现代企业 启示 借鉴
  • 简介:明代漕运改革,既体现了王朝财政体系的整体转变,也着眼于解决运河沿线漕运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徐州卫所和仓储体系的转变,集中呈现了这一过程的丰富面相。宣德五年,徐州左卫的建立与由支改兑直接相关,是兑运法得以实行的重要环节。同时,徐州开始形成两套仓储体系,即在全国范围内发挥支运功能的广运仓和兑运法下州县级水次仓。长运法的实施,并未改变徐州所行兑运法,却对其支运体系做了调整,广运仓转变为运军关支行粮所在。可见,支运、兑运到长运法的实行并非简单的线性变化。理解三次运法改革,不但应从交兑方式理解,更需对漕运卫所和仓储体系等作整体考量。

  • 标签: 漕运 徐州 卫所 运军 仓储
  • 简介:本文以2009年5月拍卖的梁启超致胡适函为主要资料,辅以其他相关文献,力图还原1920--1922年间二人在学术上的交往。特别注重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佛教史》、《墨经校释》诸书写作中与胡适的互动,并对一直面目不清的梁着《国学小史》与胡着《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关联进行了分辨与考证。

  • 标签: 梁启超 胡适 学术史
  • 简介:朝鲜王朝时期的文人造园活动非常频繁,但流传至今的实例并不多见。本文旨在通过对潭阳潇洒园的简括介绍,来探讨韩国传统园林中的中国文化因素,以此深化有关两国建筑文化交流的认识。

  • 标签: 朝鲜王朝 文人园 静观与环游 山水画
  • 简介:时值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部分专家就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历史意义,西藏的民主改革与民族区域自治,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经济、宗教、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等话题进行了笔谈,以全面反映西藏民主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此后50年西藏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标签: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专家 西藏民主改革 笔谈
  • 简介:大兴安岭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呼伦贝尔中部,不仅成为该地区显著的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成为其独特的多民族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以大兴安岭为中心,形成岭南一岭北或岭东一岭西两条重要的民族集团移动的脉络,由此形成了不同时期各民族或诸部族的移民浪潮,导致了当今呼伦贝尔地区多民族混居的独特格局。本文重点探讨了始于20世纪中叶的来自兴安岭东南麓而形成于呼伦贝尔牧业四旗的庞大的“岭南蒙古人”群体和岭东地区达斡尔人的向西移动而形成的“海拉尔达斡尔”群体。

  • 标签: 呼伦贝尔地区 大兴安岭 民族社会 内蒙古 20世纪中叶 达斡尔人
  • 简介:元末明初的闽中地区,被认为是有明一代宗唐诗学观念与诗风播迁的一大策源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诞生了以林鸿、高棅为首,所谓“闽中十子”的倡鸣唐诗之诗派,尤其自高棅《唐诗品集》、《唐诗正声》出,史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摹拟盛唐,名为崛起,其胚胎实兆於此”。

  • 标签: 宗唐诗风 渊源 侧面 传播 闽中地区 诗学观念
  • 简介:福安是明清时期中国天主教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教案频发之地,而清乾隆十一年爆发的福安教案在中国传教史上极具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第一次流血的教案,而且还促成了嘉道时期清政府在立法中订立了对西洋人治罪的律令专条。这对中国天主教的正常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往对此事件研究者虽多,但由於资料、档案屡屡披露发现,故以往成果多有偏颇。本文竭力综合各类中西原始档案,深挖全案的过程、原因及影响,以图超迈。

  • 标签: 天主教 多明我会 福安教案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
  • 简介:复社研究在明末政治史、社会史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对研究复社来说,《复社纪略》无疑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正如井上进所指出,“如果想就复社说些什麽的话,那《复社纪

  • 标签: 复社 作者问题 王时敏 记事 社会史研究 政治史
  • 简介:本文首先对吐鲁番新发现的《唐永徽五年至六年(654-655)安西都护府案卷为安门等事》文书进行了细致解读,并由此出发,清理了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与关文有关的文书,特别讨论了关文的成立与用印制度之关系、关文所反映的录事司与各曹关系,以及县衙各司之间关文的使用情况。我们相信,对关文格式与运行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唐代地方政府内部政务运行机制的理解.

  • 标签: 关文 新获吐鲁番文书 唐代 地方政府 行政运作
  • 简介:新编《澄江县志》始于1984年,至1992年完成29个分志打印稿,上限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5年),下限1988年。由于当时先修部门志,众手成书,各参加修志的人员大都是临时抽调,素质参差不齐,编成的志稿有的类似公文总结,有的包罗万象,冗长繁琐。再加上当时仓促上阵,理论滞后,所编县志文稿资料可贵,但总体质量不高,因而送审未果。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新编《澄江县志》一直未能定稿付印出书。1998年12月,县委重新调整了修志班子,把修志工作提到议事日程。面对此状况,新一届编委确立了“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修志思路。

  • 标签: 《澄江县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篇目设置 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