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就演出空间的认识而言,似乎今人与古人大不同,我们往往显得拘谨,而古人却远比我们开放。特别是西方镜框式舞台输入之后,它既在实际上几乎横扫了戏曲原来的三面观甚至四面观的演出空间形态,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拘束了我们的手脚,重要的还可能局限了我们的思维,影响了我们对古代演出空间的探索,使得我们对演出空间的认知倒退了。这里我们使用'空间'这个词汇,而没有使用更为人们所熟悉的'剧场'、'舞台'等词语,原因在于'剧

  • 标签:
  • 简介:唐代民间乐舞活动异常繁盛,出现许多用于交换、出售的乐舞产品,这是一种用来营利谋生的特殊商品,笔者称为“营利性乐舞”①。本文主要论述上堂卖艺式乐舞生产中宫廷艺术家的商业性演出。在关注这些现象的同时,也关注艺术生产者⑦本身,关注乐舞生产者的行为可了解其反映的意识形态和当时的社会音乐发展状况。笔者还尝试对这些现象作经济学分析,描绘唐代民间营利性乐舞生产状况,希望能为了解唐代社会音乐商品经济的总状况增砖添瓦。

  • 标签: 营利性乐舞 艺术生产 宫廷艺术家 商业演出
  • 简介:<正>清乐,史载自隋文帝始,即被认定为“华夏正声”。在历代史料中,它通常被认作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杜佑《通典》中就说:“清乐者,其始即清三调是也,并汉代以来旧曲。”据此,可以将清乐理解成为音乐史上的一种风格,阴法鲁先生就说过清乐“可以代表西汉至南北朝时代所形成的中国风格”①。作为“华夏正声”的清乐,其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拟对其(清乐或称清风格)形成的历史缘由及早期发展作些初浅的探索。

  • 标签: 清商乐 民族融合 相和歌 历史地位 中国风格 东晋南北朝
  • 简介:<正>[嵇康(公元223~263),字叔夜,中国魏晋时期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傲骨铮铮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琴家。他的音乐理论及其古琴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琴赋》和《声无哀乐论》两篇文章中,是嵇康政治观、人生观和音乐观的集中体现。为了纪念和了解这位不朽的历史名人,本期我们编摘了这篇文章,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喜欢。——编者]

  • 标签: 广陵散 《声无哀乐论》 音乐观 音乐理论 琴赋 美学思想
  • 简介:提起十里洋场的上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林立的高楼大厦,繁华的街道商场以及众多现代化的企业和娱乐设施,至于古老玄远的道教庙观和文化,知之者恐下太多,更少有人知道上海的道教在国内外甚有知名度,这里有全国著名的道观白云观和高功陈莲笙、朱掌福;有国内外小有名气的研究机构上海宗教文化研究所和学者陈氏二兄弟;更有那独树一帜的道教音乐至今仍在偏僻的西林后路终日鸣响,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和信徒。上海道观始建于宋代,有正一、全真两大派,以正一派势力较大。白云观是上海全真派的主要道观,现为上海道教协会所在地。此观原称“雷祖殿”,由全真

  • 标签: 道教音乐 步虚 声散 道教协会 正一派 文化研究所
  • 简介:<正>左鹏军先生《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②(以下简称"左著")一书是近年来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著,为该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了可能。但或由于疏忽,或由于文献占有不全,该著在文献使用与考辨方面尚存在部分瑕疵以及有待补正的空间。笔者曾在《戏曲研究》2013年第86辑发表《〈晚清民国传

  • 标签: 戏曲研究 商补 新桃花扇 深度研究 孙为霆 王时
  • 简介:在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二胡曲目中,有些是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乐曲,如江南丝竹《三六》、(行街);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双声恨》等。有些是经过民间音乐家、演奏家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风格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或移植改编或重新编曲的如《二泉映月》、《江河水》、《草原上》《一枝花》、《翻身歌》、《秦腔主题随想曲》等。所有这些风格独特哙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及其演奏技法,在当代二胡演奏艺术和专业教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探索民间风格二胡曲的演奏技术特点,并总结在二胡教学中的规律,是—个不容忽

  • 标签: 二胡演奏 二胡曲 民间音乐家 演奏技术 运弓 《二泉映月》
  • 简介: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集艺术性、审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形态,在汉末魏晋时期发展并流行,为我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及隋唐歌舞大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清乐于汉末魏晋时期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

  • 标签: 清商乐 汉末魏晋时期 音乐社会学 流行
  • 简介:公元2001年,为纪念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诞辰100年,逝世30周年,龙音公司隆重出版了这套《刘少椿古琴艺术》。此前,江苏省音像公司、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曾先后以盒带及“广陵琴韵系列”(五,1996)形式出版过专辑,但在完整性、丰富性、人文蕴含方面,这套制品均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反复听、读,更值得收藏。

  • 标签: 香港龙音制作公司 “国乐大师”系列制品 广陵琴派 刘少椿 古琴艺术 琴学思想
  • 简介:筝之流派众多,以至香港学者苏振波在《中国筝艺大全》中特选《中国筝流派的探讨》一章。从地域观,其西部终端,过去仅止于陕西秦筝流派。然而在去年“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中,当曹正先生听了来自新疆的李玫演奏的《木卡姆序与舞曲》后,兴奋地对她说:“你的探索,开创了筝的西域流派。”她与周吉共同创作的这首筝曲,不但以新颖的风格,在大奖赛上脱颖而出,而且在学术上有着独特的分量,可谓艺术与学术氤氲醇化为一炉。谓其学术性之负载,还得从国际上长热不衰的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谈起。

  • 标签: 十二木卡姆 筝曲 李玫 音乐文化 周吉 秦筝
  • 简介:记者:今天我们《名家与》栏目有幸请到的是著各幽默滑稽小品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老师。二位刘老师你们好。

  • 标签: 表演艺术家 小品 滑稽 幽默 老师
  • 简介:<正>楚调《广陵》和瑟调《广陵》都曾经是音乐史上的客观存在,明初琴谱《广陵》今存。因此,对琴曲《广陵》的研究就不能回避众说纷纭的“三调”问题;而“三调”作为宫调领域公认的尖端,自然也就包容了《广陵》的一部分“神秘”。因而人们对三调之研究能否成立,也必须以其能否解释异调《广陵》作为检验之标准。人们之所以不惮其烦难而热衷于“三调”之研究,实在是由于三调的破解,有助于认识先秦两系民族音乐,有助于认识音阶的发展,宫调的衍变,有助于正确认识七弦琴正调定弦式的诞生;同时,三调的破解,也是鉴定明谱《广陵》正声“徇物”一段音乐内涵的关键所在。

  • 标签: 仲吕宫弦式 公孙崇 七弦琴 广陵 民族音乐 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