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歌剧钢琴伴奏必须从伴奏织体、速度、力度等方面,充分了解戏曲因素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影响,探求与乐队之间的借鉴与学习。依据对乐队总谱的分析,在演奏中将乐队框架融入演奏思维构建,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尽可能达到与乐队效果相似的音响效果。还必将演奏者个人的情感以及演奏手法巧妙地融入整个表演中,最终才能达到完美演绎作品的目的。

  • 标签: 中国歌剧 钢琴伴奏 《巴山蜀水要解放》 思维构建
  • 简介:<正>诞生于1980年12月的我院《学报》,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我们曾经说过:“回顾十多来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得到十多万读者的热忱爱护,得到音乐界上千名作者的真诚合作,得到院内和兄弟院校许多师生的有力支持,得到印刷发行部门的密切配合,还得到有关党政部

  • 标签: 《学报》 发行部门 读者服务 科研成果 党政 教学
  • 简介:一、引言声乐钢琴艺术指导是我国专业音乐领域近20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它不同于钢琴伴奏,而是要求艺术指导同时兼具极佳的钢琴演奏技术和相当水平的专业旨乐素质。如果说钢琴伴奏的作用仅仪是体现在操作层面,主要以为声乐演唱者伴奏而言,那么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则承担更多的作用。如,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结构、和声、节奏、织体等特点,能够把握声乐作品中人声声部与钢琴声部在音响、音色、角色、情感上的互为关系,帮助演唱者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呈现出完美的音乐表现。

  • 标签: 声乐演唱者 钢琴伴奏 艺术指导 《阿依达》 排练 歌剧
  • 简介:想要实现在比赛期间采访10位外国评委的愿望并非易事。因为10天的赛事中,有两天是从早到晚三个单元都有比赛的。而且最后一天,虽然正式的比赛已结束,对评委来说,却是最“饱和”、劳累的一天:既要参加在中国大饭店举行的颁奖仪式、宴会,还要出席少年钢琴家和6位获奖者的两场音乐会。但是凯沫林(Karl—HeinzKaem-merling)教授还是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在利用音乐会后回到宾馆的间隙,慨然挤出了半小时给我。虽然我严格遵守了“30分钟访谈”的诺言,使这次访谈成了所有访谈中最短的一次,但凯沫林教授还是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一些问题。我想这首先归功于他的德国式的严谨思维,同样还要归功于也已极度疲劳的周

  • 标签: 德国 钢琴教育家 凯沫林 访谈录 1999年
  • 简介:普妮娜·萨尔茨曼(PuninaSalz一man)是以色列“钢琴界第一夫人”,是一位早年跟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科尔托学习过的神童。现在既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又是以色列鲁宾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她是我非常想采访的一位,但对她的采访却十分困难。因为她在比赛结束后,立即要开4套曲目完全不同的音乐会。因此她把比赛的空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练琴了(组委会给每个评委都提供了一台钢琴)。我们的访谈也就一推再推。直至12月12日晚比赛最后落下帷幕的那一刻,我几乎对采访彻底失去希望了。因为在经过了从贵宾楼评委驻地──中国大酒店(颁奖仪式、宴会)──北京音乐厅(少年钢琴家音乐会)──世纪剧院(获奖者音乐会)──贵宾楼

  • 标签: 以色列 钢琴家 萨尔茨曼 访谈录 1999年
  • 简介: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全国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部分学员座谈录在全国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6月12日召开的总结座谈会上,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提出了对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是部分学员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

  • 标签: 艺术教育 美育学 美育工作 学习班 学员 教育思想
  • 简介: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反映音乐界、学术界的几点“窃窃私语”》一文后,孙钧等同志来信来稿,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现将孙钧同志的来信和黄翔鹏同志的文章摘要发表于此。作为《学报》,我们难以为此提供更多的篇幅,有关这个问题的稿件就不再发表了。敬希有关同志鉴谅。

  • 标签: 朋友 初稿 辞典 事实 副主席 《学报》
  • 简介: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联合主办,天津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于2009年11月25日至11月27日在天津音乐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中央、中国、上海、西安、武汉、四川、沈阳、星海、天津等九所音乐院校,以及山东、南京、云南、吉林、新疆等五所艺术学院,

  • 标签: 院校图书馆 馆长工作 音乐艺术 信息资源 天津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作者在完成人民音乐出版社重点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分卷"少数民族音乐卷"之际,对其科研工作的资料积累和文献研究问题,发表个人看法.作者不仅将科研工作的资料积累和文献研究视为是科研工作者一项必具的"基本功",同时亦将提高到树立优良学风的层面来加以认识.

  • 标签: 科研 资料 文献 学风
  • 简介:当传统“师徒式”教育与现代化教学理念渐行渐远之时,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泰乐教师斯拉帕柴·甲德恁1仍恪守着“堂上是师傅,课下是父亲”的育人理念,沿袭着“不依乐谱,手口相传”的教学手段,日复一日地坚守在一套看似刻板却出奇高效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斯拉帕柴就其音乐生活的谈话,是对上述教学理念与态度最好的注解。

  • 标签: 泰乐教师 斯拉帕柴 教学理念 态度 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