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荀子不仅是先秦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当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他所作的诗和赋,对后世都有深刻的影响。在秦汉之际,荀子和屈原的风格依然并存。屈原的赋都表达了政治讽喻的内容,坚持了《诗经》以来作赋的传统。《荀子》政论文的主要特点是:文辞犀利而有规法,既有力度又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荀子》的文章达到了诸子百家的顶峰,直接促进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 标签: 荀子 思想 诗赋 晋地文学
  • 简介:二、七国乱中藩国垂死反击与愤怒呐喊七国乱起,景帝即使杀晁错亦不可能安抚七国,因此,一场朝廷与七国之间的对决就此展开。由于此乱中,吴、楚为首倡者,发兵在先,所以,七国之乱亦经常被称之为吴楚之反。

  • 标签: 七国之乱 朝廷 前汉 吴楚之反
  • 简介:由劳伦·鲁尔·麦克斯韦撰写的专著《美洲小说的浪漫主义改写》以五部美洲后殖民小说为例,阐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美洲后殖民小说写作的影响。不同于传统的后殖民文学研究方法,该著作首次从比较文化研究和后殖民研究的视角,选择性地研究了不同地域、历史和社会环境下的五部美洲后殖民小说,发现了美洲后殖民时代小说中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反复借用和改写,进一步说明了英国殖民对美洲文学、文化乃至政治的深远影响

  • 标签: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美洲后殖民时代小说 后殖民研究 比较文化研究
  • 简介:祢衡作为古代文人的代表,显示出古代知识分子清高不屈的人生理想。本文通过分析《狂敲史》的创作背景、情节设置、角色设置和写作技巧,进而得出作品在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对比中涤荡着的同情与希冀,并体会作家蕴含在作品中的对世清人生的哀叹与悲鸣。

  • 标签: 祢衡 《狂鼓史》 形象分析
  • 简介:叠音词使用是陕北方言最显著的特点,不同的语言结构安排,揭示着特殊的文化心理。本文采用文化心理学、语言修辞学等方法,通过对大量语例剖析式的分析,从而揭示语言背后深层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文化心理等特征。

  • 标签: 叠音词 显著特点 文化心理
  • 简介:《儒林外史》里的歇后语具有多样化和性格化的特点,其修辞效用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人、事的立体感,达到了语言的形象化,塑造了人物形象,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 标签: 《儒林外史》 歇后语 运用特点 修辞效用
  • 简介:称谓语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频用语。对于称谓语"小姐"一词的使用,有人认为越来越普遍,也有人认为已经没有人愿意接受"小姐"作为泛尊称。社会成员对"小姐"一词的认同情况究竟如何?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小姐 社会认同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全民抗战时期,儿童也是抗战中被宣传动员的重要对象。“中国儿童号”献机事件是全面抗战后全国儿童共同参与的集体性事件,具有儿童群体在抗战中被宣传鼓动用行动抗日爱国的代表性。不同类型的报刊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和宣传,《抗战儿童》还出刊《儿童号献机特辑》对广大儿童进行宣传鼓动。以此事件为例,通过对比解读不同类型媒体对此事件报道的文本,可以分析战时媒体对儿童抗战动员活动的宣传鼓动特点和意义。

  • 标签: 抗战 献机 宣传鼓动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