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训界说辨正马文熙训,又称“以索义”、“因求义”。它是传统训诂学解释字词意义的一种方法。以往许多论著给训下了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①与字形相贴切的意义训释叫训。训表明依义造字的意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1...

  • 标签: 形训 联绵词 《说文》 被释字 词义 声训
  • 简介:借说浅析李茂康借之说,大约始于清代学者段玉裁,他在《<说文解字·叙>注》中说:“大氐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又其后也,且至后代,讹字亦得自冒于假借。博综古今,有此三变。”又,《说文》“山,木初生也。……古文或以为...

  • 标签: 《说文》 形借 段玉裁 形近 《汉语大字典》 说文通训定声
  • 简介:在日语中,关于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现在、未来等不同的时间,该怎么表示呢?一般能够以动词的词形变化为重点来观察。针对日语动词的时态,以“る”和“た”为中心,来考虑中文相应的表达方式。

  • 标签: 动词 时态 る形 た形
  • 简介:《说文解字》,作为一部传统语文学著作,在文字、音韵、训诂学诸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以《说文解字》的“位旁解”为对象,对其表现形式、涉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深入揭示了它在文化史及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认识价值。

  • 标签: 《说文解字》 “形位旁解” 字典 引申义
  • 简介:游古徽州西递地界,见存有一悬匾(右图)。其余附件全无。(朱熹为古徽州婺源人,今属江西)。笔者曾将此字和朱熹传迹比较,风格一致,敦厚、丰满,为一佳书,应当可信。

  • 标签: “孝” 解读 书法 古徽州 朱熹 应当
  • 简介:杨树达指出,表器物的形声字,其重文的符在表义功能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甲骨文字形的符相对剀切,而后起的小篆字形的符则相对空泛。本文通过剖析,认为他所举的例证不一定恰当,但其观点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当然,完全坐实这一观点,还有待更丰富的出土材料发掘和更进一步的古文字研究。

  • 标签: 杨树达 形符 剀切 空泛
  • 简介:今年,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两道汉语拼音题,要求给拼音注汉字。正确的答案是:1.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2.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按说这两道试题是不难的。但就S省的考卷来看成绩并不理想。全部答对的不到三分之一。得0分的有三分之一。错答的主要原因是拼读不准确。错误答案主要有两种情况:1.受方言影响,造成拼读错误。如:mínzú(民族)写成“民主”,gémìng(革命)写成“各明”,wénhuà(文化)写成“文华”,

  • 标签: 中国各族人民 语文试卷 革命传统 音注 临时突击 三分之一
  • 简介:文章在《(左传)篇章零回指研究》的基础上,仍以《左传·隐公》为例,对《左传》篇章零回指所涉及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上次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及相关结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 标签: 零形回指 《左传》 联想回指 潜在干扰 动词配价
  • 简介:S+V起来+AP/VP”构式是汉语"中动句"的基本构造类型,其构式意义为:S在实施V的情况下,具有或呈现某种性质或特征。该构式中前两个成分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V起来”后面的成分也具有多种结构方式,该构式的复杂性远高于人们现有的认识程度。汉语的中动句萌生于清代,它在句法上的直接来源是“V起来”作插入语的句子,引发其产生并发展的机制是“扩展”。

  • 标签: “S+V起来+AP/VP”构式 中动句 扩展
  • 简介:<正>古汉语感叹句有一种特定的词句形式,那就是“何+”式(形容词前面加“何”字)。例如:(1)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补)(2)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3)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陶渊明:拟挽歌辞)“何+”式感叹句中的“何”是表强调的语气副词,强调程度或说话人的语气。如

  • 标签: 感叹句 形容词 古汉语 语气副词 陶渊明 说话人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S+T+没(有)+V+(O)+了”句式中时量成分为什么一定要放在动词之前?第二,这种句式为什么没有相应的肯定句?第三,为什么在这种句式中“没(有)”和“了”可以共现?文章认为,否定有两种:一种是对量的否定,一种是对质的否定。时问词语前置,主要是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否定。正因为时量词语的前置,使得句子的语序变成了有标记的、句子的否定也变成了有标记的否定,因此没有相应的肯定形式;也正因为时量词语的前置,使得“没(有)”与“了”变成了非直接成分,因此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共现。

  • 标签: 时量词语 量的否定 质的否定 主观长时量
  • 简介:汉语名、动、三大词类的兼类问题是语法学界和计算语言学中历来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根据词类划分的目的和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特点和需要,本文提出了鉴别兼类词的两种方法:并列类推法和同境类推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操作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展示

  • 标签: 兼类词 形动兼类 词类划分 并列关系 自然语言处理 语法研究
  • 简介:鄭玄爲《周禮》作注時每每稱引'故書作某',所引'故書'異文近二百條,歷來經學研究者對此均較爲重視.本文利用當今所見出土文獻材料,著重對《周禮》鄭玄注中保留的二十七例訛'故書'作了新證,重點對其訛混的時代層次作了考察.通過考察發現,這些訛類'故書'的訛混時代基本上都可以推定爲漢代.據此亦可證明,鄭玄注《周禮》時所據'古文'本並非先秦舊本,而應當是漢代用隸書轉寫的本子.

  • 标签: 字新 引形 形訛
  • 简介:汉语里带zh,ch,sh和z,c,s这两组声母的词很多,如果不能辨別就很难学好普通话。因此,好些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必须突破这一关,要做到能正确地辨别这两组音。除了能够正确地辨别这两组音而外,还要记住哪些字属zh,ch,sh,哪些字属z,c,s。用zh,ch,sh和z,c,s作声母的字在《常用字表》里共有862个(一字数音也计算在内)。其中zh组(翘

  • 标签: z c s zh ch sh 常用字表 计算在内 平舌音 部分字
  • 简介:文章从一个个案,讨论英汉互译中的意义与形式的矛盾,提出英汉互译中语言本身的某些形式特点一般是难于翻译的,但译者还是要从原语作者的目的出发,尽最大努力传达原文的语形方面的信息。这种要求还得到当今认知语言学相关研究成果的佐证。

  • 标签: 翻译 意义 形式 认知
  • 简介:我是东北辽宁省盖平县的人,说话的声音虽然有些接近普通话,但是,有些语音还是距离标准音—北京语音很远,特别是分不清平舌音z,c,s与卷舌音zh,ch,sh这两组声母开头的字音。后来经过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查阅《新华字典》(有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标音)终于找出帮助记忆这两组有对应关系的声母开头的字音的方法。一、尽先记住汉字最少的字音。查阅《常用汉字

  • 标签: z c s zh ch sh 北京语音 《新华字典》 盖平县 标音
  • 简介:传统上,增元结构的认定依据动词的黏着性增元素,汉语因此被认为是非增元语言。然而,零素句法理论、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汉语中存在个别显性增元素的事实、汉语中与非核心论元相关的语义现象等都指向相反的结论:汉语中存在增元结构。在句法方面,增元素,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可以允准一个非核心论元,在VP之上投射ApplP。基于语段论的句法推导能够简易地生成汉语各类增元结构的表层句式。

  • 标签: 增元结构 零形素句法 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 句法推导 汉语
  • 简介:本文采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究“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给”字句偏误率最高的偏误类型:因缺少谓语动词而误用成双宾语句的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是留学生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足,最后对“给”字句的教学提出参考建议。

  • 标签: “给”字句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偏误原因 实证研究
  • 简介:○、前言《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这是先秦时期五行配五色、配五方所产生的文化意义。这种配合关系是“无理据可言”的。许氏之说,胡朴安先生也“不可据以为信”。经研究:“青,大树。从生井,井亦声”,是个形声兼象形字。

  • 标签: “青” 汉字 形位 《说文》 先秦时期 文化意义
  • 简介:2004年11月13日至15日,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S版)教学研讨会在洛阳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领导、教研员及教师共一千多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巢宗祺教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王云峰教授、语文出版社杨曙望总编辑、

  • 标签: 小学 语文 课程标准 S版 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