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一书的上编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中存在的句法象性,并且提出六种象性动因复杂性、独立性、对称性、次序性、重叠性、范畴化。本文将运用独立性、对称性、次序性、重叠性四个理论来分析汉语的字词,从每一种动因出发,寻找汉语中的实例,文章重描述和分析,以达到用汉语词汇的实例去解释西方理论的效果。

  • 标签: 张敏 象似性动因 汉字 汉语词汇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语言学界开始集中研究语言中的像似问题.当时将iconicity译为“象性”,至今几乎已成为学界定译.本文通过字源、词源、构词语法和术语生成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后指出,“像”与“象”的使用在符号学领域内需要重新审视;同时,通过一种符号学考察,指出“象”与“像”的发展呈现为一般符号典型类型演进,这种演进也同时印证了“像似”在意涵上的自恰.

  • 标签: 像似性 符号学 图像符号 语言学
  • 简介:齐泽克这本书的国内译者学者季广茂用八个字评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此处的“颠倒”和“混淆”,是以传统的中国逻辑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可以看见,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实质上与中国逻辑关注的领域和焦点是大相径庭的。

  • 标签: 齐泽克 似是而非 拉康 通俗文化 精神分析理论 中国逻辑
  • 简介:从《音韵日月灯》的入声读为去声现象看,“入作去声”并非自然音变,而是对读书音处理方式的指称,意即“入声在读书音中读作去声”。自然音变应称为“入声归去”。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具有浓厚的读书音色彩;共同语、读书音入声演变与方言所循路径不同。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入声字的演变轨迹是,北方各方言有清入主要变平、上、去三种类型,共同语则保留入声调类,部分变读舒声者主要变读为去声。

  • 标签: 《音韵日月灯》 入作去声 入声归去 入近去声 入似二声 共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