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选用2009-2012年的1469家中国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上市公司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力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 标签: 产品市场竞争 股利支付倾向 股利支付力度
  • 简介:公派出国留学政策是我国为鼓励和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的具体体现,为中国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教育部"我国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资助政策改革研究"课题组,认真分析了我国出国留学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我国公派出国留学政策的特点、成绩与不足。

  • 标签: 公派 出国留学 政策 现状 特点
  • 简介:财税〔2015〕9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解决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以前库存化肥的增值税问题,现就《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0号)补充通知如下:一、自2015年9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的库存化肥,允许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 标签: 增值税政策 补充通知 国家税务局 计税方法 国家税务总局 纳税人销售
  • 简介:目前各地的城市公共交通虽然发展较快,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公共交通全行业目前普遍亏损,无法扩大再生产。公交实行的低票价、燃油价格上涨幅度大、车辆标准不断提高、法定交强险的征收、承担政府公益性服务等,施行范围逐年扩大,成为公交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城市公共交通 政策性亏损 补贴 扩大再生产 公益性服务 经济社会
  • 简介: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公共性、外溢性、风险性等特征而阻碍了其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本文以A股2008-2011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政府科技补助、所得税激励和流转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的研发活动,其中政府科技补助效果最佳,流转税激励次之。

  • 标签: R&D投入 技术创新 财税激励
  • 简介: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单位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的净收入低于财务帐面固定资产(房屋)净值,存在较大的差额,形成一块潜在的政策性亏损。当前很有必要对此加以认真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促进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住房资金良性循环。一、公房出售过程中形成政策性潜亏的原因第一,国家规定要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向高收人职工实行市场价,向低收入职工实行成本价,但考虑到房改政策的连续性和多数职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对目前以成本价售房确有困难的可实行标准价作为过渡。由于标准价与市场价和成本价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了公房出售的损失,这是形成政策性潜亏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

  • 标签: 国有企业 政策性 住房周转金 会计处理 住房制度改革 固定资产清理
  • 简介:股利政策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及股东的利益。相比国际成熟市场中上市公司大多以发放现金股利方式为主进行利润分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分红比例和规模上都远远不足。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相关影响及其股利政策的相应变化。

  • 标签: 新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 股利政策
  • 简介: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聚类稳健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货币政策波动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宽松性货币政策相比,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企业更多地采取交易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披露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将有助于其获得更多的交易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模式。

  • 标签: 货币政策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交易成本 商业信用模式
  • 简介:随着新医保政策的推行和逐步完善,无论是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还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新医保政策下的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出发,阐述了完善财务预算制度、方法,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等措施,以期在保障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努力推动医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医保政策 财务管理 应对措施
  • 简介:预提费用,是指房企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税法规定房地产企业预提费用不得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提费用,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扣除。而对于房地产企业预提费用可否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能一概而论,需视情进行税务处理。计税成本均应为实际发生的成本,但对于特定的预提(应付)费用允许税前扣除。笔者对房企现行的预提费用税前扣除有关税收政策进行收集和梳理,总结归纳出房企预提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若干情形及相关税政,提供给纳税人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税前扣除政策 成本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 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预提费用
  • 简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等因素,

  • 标签: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政策 实践 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 简介:环境审计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也是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统一的中间环节。新常态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审计的法规政策有更新的要求。本文在此研究背景下,分析国外环境审计政策法规发展情况,对我国目前环境审计政策法规情况发展进行剖析,提出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环境审计政策法规的经验,发展适合我国的环境审计政策法规。

  • 标签: 环境审计 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经济 审计准则
  • 简介:区域和谐与群体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之间的和谐涉及财政资源配置问题,群体之间的和谐涉及收入分配问题。完善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界定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明确政府部门间的民生责任,则是推进区域和谐与群体和谐的基本制度保障。

  • 标签: 区域和谐 主体功能 财政政策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2人遇难,374638人受伤,失踪18176人(截至8月7日12时),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截至6月9日12时)。地震造成的受灾面积相当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和新泽西州的总和,受灾人口远远超过北欧五国(挪威、芬兰、瑞典、丹麦、冰岛)人口总和,英国《泰晤士报》则称,“想象一下,英国国土面积的一多半被彻底摧毁,数千万人直接受到影响。再想象一下,1/4的英国学校被震塌。这就是中国四川地震损失的程度,数字如此浩大令人难以置信”。如此严重的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工作十分复杂,中国人民和政府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展示出来的美好形象受到了各界好评。本文主要讨论抗震救灾财政政策(有的政策由民政部门出台,但是涉及资金问题与财政亦有密切联系)。

  • 标签: 抗震救灾工作 财政政策 标准评价 民生 《泰晤士报》 中国人民
  • 简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此后,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精准扶贫进行了顶层设计,制定了详细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精准扶贫”意义十分重大,关系到困难群众能否切实过上好日子,关系到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必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扶贫政策 跟踪审计 审计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务院办公厅 政策落实情况
  • 简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投融资决策的主观缺失,诱发了高校基建规模扩张和巨额银行贷款,高校正面临着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内部控制机制等新挑战。本文以基建内控为主线,探讨在高校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货币从紧 高校 高等教育 内部控制
  • 简介:2008年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中央果断地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4万亿投资计划,在积极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指导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固定资产计划,如何适应新的财政政策,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成为全新的课题。本文从国家财政政策调整与加大政府投资扩大内需措施实施出发,在特殊经济时期特殊经济环境下开展政府投资绩效审计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积极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 投资绩效审计
  • 简介: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 标签: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股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