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如何适用竞争法来规制互联网经济中严重的限制竞争行为,同时又避免过度干预,是各国立法者、执法者都面临的新挑战。对此,本文一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特征,以及造成市场集中度高、领先企业获得优势的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可能对竞争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介绍了德国垄断委员会对完善企业并购审查的一些建议,并对谷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的一些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以供中国学者参考。

  • 标签: 互联网经济 限制竞争 滥用市场地位 完善企业并购审查
  • 简介:<正>美国是反垄断法制发达的国家。以《谢尔曼法》(ShermanAct)为代表的反垄断法,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称作"自由事业的大宪章"。但是,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并非没有限制。这种限制的体现之一,便是反垄断法的豁免规定(AntitrustExemption)。这些规定数量庞杂,所依据的政策理由也各不相同。它们或者是国会专门立法的结果,或者由法院在判决中加以创造。其中,"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便是最高法院的创造。作为最高法院通过判例所创建的一套原则和标准,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并不是遵循由抽象到

  • 标签: 政府行为 《谢尔曼法》 联邦法院 实质性审查 政府效率 私人行为
  • 简介:中国经济法得以发韧并勃兴的根本,乃在于其契合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对于法律调整的强烈需求。经济法的回应性、建构性、经济性和协调性组成的特质系统,使得经济法通过发现力、整合力和促进力实现了其在缔造制度竞争力中的驱动性价值。在产权和竞争两个制度板块上的创新代表着完善和强化中国经济法制度竞争力的主要方向。基于公私融合这一时代背景,中国经济法在制度竞争的视角下展现出极其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制度竞争 中国经济法 公私融合
  • 简介:知名形象商品化权是一种新型权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利益,具有明显的财产属性,同时它也是一种竞争性权利,侵犯该权利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反竞争性,损害到了权利人、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市场等各方的利益。侵犯知名形象商品化权行为这样一种典型的搭便车、投机取巧行为,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但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对其规制方面仍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需要增加一些具体性的条款,同时赋予反不正当竞争法优先适用权。

  • 标签: 知名形象商品化权 竞争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简介:<正>美国是反垄断法制发达的国家。以谢尔曼法(ShermanAct)为代表的反垄断法,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称作'自由事业的大宪章'。但是,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并非没有限制。这种限制的体现之一,便是反垄断法制下的豁免规定(antitrustexemption)。这些规定数量庞杂,所依据的政策理由也各不相

  • 标签: 反垄断法 政府行为 联邦最高法院 豁免原则 州政府 问题意识
  • 简介: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2007年部分中层干部和检察官竞争上岗以11月22日《关于广泛征求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为开始,以12月21日《关于拟任丑丽等同志职务的公示》告一段落,共选拔出5名中层干部正职、3名中层干部副职、3名检察官。在此次竞争上岗中,院党组坚持民主,力戒独断;坚持公平,力戒偏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竞争上岗 渝北区 阳光 才能 中层干部
  • 简介:酌定侵权赔偿额的核心是法官如何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综合权衡相关酌定因素以确定赔偿额。酌定因素既是对法官酌定裁量权的限制也是指引,法官有义务在判决书中表明所考虑的酌定因素及其意义。不正当竞争侵权案例的考察反映了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将其具体化的实际情况。不同酌定因素的意义有别,需作不同考量。直接与损害结果相关且能够量化的因素最为重要,法官根据这些因素估定赔偿基数,然后结合与侵权行为有关的酌定因素对该基数作适当增减。法定限额赔偿作为酌定赔偿,其适用基准和例外规则需经修法过程加以明确。

  • 标签: 酌定赔偿 侵权行为 不正当竞争 限额赔偿 损害赔偿
  • 简介:一、基本案情2010年4月起,被告人李某甲、吴某某、罗某某、李某乙、孙某5人从潘家园市场以1300元的价格购买普通的维腊木木雕(俗称绿檀),后拿到海淀区304医院附近等地,谎称木雕是家族祖传的紫檀木,因家人重病急需用钱才欲将木雕卖出,

  • 标签: 销售伪劣产品罪 诈骗罪 幌子 2010年 被告人 木雕
  • 简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定于11月1甘起施行。该法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确立了七项相关的基本制度。具体包括:(1)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

  • 标签: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农产品质量安全 安全法 农业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管理体制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

  • 标签: 产品质量 社会经济秩序 销售活动 产品生产 质量标志 认证标志
  • 简介:<正>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品牌与质量的竞争,特殊产品上游供应商通过与下游销售商签订经销协议的方式对经销商施加一定的品牌内部纵向限制,以保证其产品销售质量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经过若干年发展,结果导向的芝加哥学派逐渐影响各国

  • 标签: 互联网经济 反垄断执法 本身违法原则 消费者市场 市场支配力 竞争法
  • 简介:中国产业政策的现行制度安排是将产业政策的制定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但由于产业政策是属于中观层面的公共政策,与地方及区域经济利益密不可分,地方不同层面的产业扶持措施纷纷出台,中央政府事实上已经无法垄断此项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产业政策制度进行必要重构,对发挥地方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产业政策施行效果和实现产业政策法治,都是非常关键的。

  • 标签: 产业政策 制定权限 地方竞争 区域合作
  • 简介:2010年4月21日至23日,美国律协第58届反垄断法春季大会于华盛顿顺利召开。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反垄断法专题会议,此次会议有40多个国家的2300多名代表参加,由50多个子论坛构成,共有近240位演讲者在各个论坛作了主题发言,议题几乎涉及目前反垄断法领域的所有重要问题。文章对此次盛会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金融危机与反垄断、文化对竞争制度的影响、转售价格维持、忠实折扣、美国横向合并指南修订、合并救济、竞争视域下的专利制度等反垄断法领域热点问题分别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完善与发展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带来一定启示。

  • 标签: 反垄断法春季大会 金融危机 反垄断
  • 简介:模仿自由原则作为判断模仿行为正当性的基本准则,是世界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普遍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但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模仿自由原则的理解和实践则较为模糊。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模仿自由原则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立法范式和不正当模仿行为判定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时期,基于调节模仿自由和保护商业成果的目标,在禁止仿冒商业标识和保护商业秘密两部分条款中贯穿了模仿自由原则的基本理念,但立法技术比较简陋;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我国对模仿自由原则和边界的解读日益明晰。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视角来看,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和司法实践日益承担着产生全球治理经验的使命,因此在模仿自由原则方面,中国应当调整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定位,选择“原则条款+具体不正当模仿行为的限制”的立法范式,并对不正当模仿行为的判定这一模仿自由原则的核心问题进行考量。

  • 标签: 模仿自由 基本态度 立法选择 不正当模仿
  • 简介:<正>引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WTO多边贸易谈判遥相呼应的是各国竞相兴起制定或改进竞争法体系的立法浪潮。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全球已经有90多个国家拥有了自己的反垄断法,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各成员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国内竞争法体系,发展中国家在竞争法制定上的大步跟进则更是全球竞争法发展浪潮中的亮点。在WTO以及以欧洲联盟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地区性贸易法体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竞争法的制度需求也同样呈现出日益攀升之势。

  • 标签: 国际竞争法 全球市场一体化 跨国公司 国际贸易法 竞争行为 发展中国家
  • 简介:国家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推动质量安全与发展问题引起举国关注。'中国质量安全与发展.产品质量安全与法制发展'高端论坛围绕'质量法治建设的关键'、'通过法治实现食品安全'、'质量强国与政府监管'、'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正式发布了《'建设质量强国'共同行动倡议书》,提出了'厉行法治、建设质量强国'的学术共识。

  • 标签: 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 法制建设 会议综述
  • 简介: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催生了金融消费者主体的形成,而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业者和金融消费者之间的不公平交易关系,使得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金融法的核心和各国金融监管的重要目标。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关键节点在于金融商品的销售过程,以"推介行为"这一总体概括所有与金融商品有关的销售行为的概念入手,探讨金融商品销售环节中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金融商品销售过程中的说明义务、适合性原则等角度论述对金融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约束,从而实现金融商品、金融服务统合立法、统一监管的突破,达到倾斜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目的。

  • 标签: 金融推介 说明义务 适合性原则 横向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