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加大气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较大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的患者,分为EST组和SEST+EPLBD组,EST组单纯行乳头切开;SEST+EPLBD组先行EST,切开乳头<5mm,再用相应直径大气囊扩张乳头,然后进行相应的取石、碎石操作。两组术后均常规行鼻胆引流管引流3天,并造影复查。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取石次数、碎石器使用率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ST组40例和SEST+EPLBD组42例,总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5.0%(38/40)和97.6%(41/42),P>0.05,两组总取石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一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65.0%(26/40)和90.4%(38/42),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碎石的使用率分别为40.0%(16/40)和9.5%(4/42),P<0.05;EST组术后并发症10例(术后胰腺炎7例,术后出血2例、胆管炎1例),SEST+EPLBD组术后胰腺炎3例,无出血,胆管炎发生,两组无穿孔、死亡病例,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25.0%和2.3%,P<0.05,差异有统汁学意义。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是有效的,相比EST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憩室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气囊扩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65例,将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入路组21例,双侧入路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曝光次数、注入骨水泥量、住院天数、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等方面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曝光次数、注入骨水泥量方面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的有效的治疗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但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患者痛苦更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取血常规与全血CRP联合检验方法,探讨其价值。方法研究所选对象为9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在本院就诊时间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以感染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分组,46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为对照组,46例细菌性感染患儿为研究组,行血常规、全血CRP检验,分析其结果。结果血常规白细胞、全血CRP提升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表现,且为正相关;两组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相比均以研究组更高;研究组的两项检测阳性率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与全血CRP联合检验使用价值较高,适合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普及。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 全血CRP 儿科
  • 简介:摘要:研究“华龙一号”常规岛运转层平台支撑体系,对各类脚手架进行比对分析,选中60型重型盘扣式脚手架作为支撑,选取运转层平台受力最不利处进行力学指标验算,验证其可行性,进而进行支撑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方法研究,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重型盘扣架 运转层平台 支撑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起重机械应用的数量逐渐增多。对于超过最大使用年限的施工起重机械,按照相关规定经安全评估合格后可以继续使用。然而目前很多地区对于超过最大使用年限的施工起重机械不允许继续使用。因而,对那些达到一定年限但设备状况较好的设备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目前总体上起重机械安全评估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评估工作不能很好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检测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对起重机械投入使用后的损伤和缺陷发展研究无法深入,导致一些检测单位安全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现隐藏在设备中的真正问题。因此,监管单位为了保证设备使用安全只能采取“一刀切”式的报废处理方式,导致企业怨声载道。监管部门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安全,但是这种做法却难以让起重机械行业真正健康安全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着手,重点探讨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在安全评估中的具体应用。每种无损检测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综合运用,最终才能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使得建筑起重机械得到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如此不仅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助推建筑起重机械行业规范、健康、安全发展。

  • 标签: 无损检测 起重机械 安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去探讨胺碘酮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主要是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给以胺碘酮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该次对比治疗后发现,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63%,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仅为59.3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胺碘酮对比常规药物,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上的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非常值得在临床之上作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常规药物 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小波变换的肿瘤全域T1加权像(T1WI)、T2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的特征参数对于鉴别儿童颅后窝三种常见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59例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与2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以及年龄、性别、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不同序列间的配准,获得T1WI、T2WI、ADC三个序列感兴趣区的小波特征参数,得到对分类贡献排名前十的特征参数,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特征训练和测试。结果对分类器贡献排名前十的小波特征均来自ADC序列,随机森林分类器在训练集中准确度100%,测试集中由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小波特征构建的模型对三种脑肿瘤鉴别的准确度最优为86.8%,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三种脑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4.8%、76.9%;特异度分别为97.6%、88.0%、98.8%。结论基于肿瘤全域ADC序列感兴趣区的小波特征能提供更多量化信息,帮助鉴别儿童三种常见颅后窝脑肿瘤,诊断效能最高的是ADC序列的第6及第12个小波特征的组合。

  • 标签: 儿童 脑肿瘤 颅窝,后 磁共振成像 小波分析
  • 简介:   摘 要:使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波检测只能定量不能定性,只能判断缺陷的长度、位置,不能判断缺陷的形状、倾斜角、内部填充物。而且,有时超声波检测出缺陷,刨开后发现不到缺陷。通过现场检测分析相控阵对缺陷的检测情况,表明利用相控阵检测可以提高检测准确度,促进相控阵检测技术在焊缝检测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相控阵 超声波 U肋角焊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