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一、青海省出现历史上最暖冬季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全省平均气温-6.7℃,较常年偏高2.4℃,为1961年以来最暖冬季,全省大部气温偏高2~4.5℃,全省87%的地区气温偏高幅度位列历史前3位,其中民和、门源、甘德等23站达到历史第1位。二、东部农业区春季较早出现第一场透雨4月中旬及5月上旬,青海先后出现了两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 标签: 降水天气过程 青海省 气候事件 平均气温 东部农业区 持续时间
  • 简介:利用2011—2013年安徽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皖南山区地闪的发生频次、强度、时间及空间等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安徽的地闪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皖南山区地闪发生频次占安徽全省地闪发生频次的28.2%,皖南山区地闪的平均密度为3.21(次/km~2)·a~(-1),明显高于安徽全省地闪的平均密度2.51(次/km~2)·a~(-1)。安徽全省和皖南山区地闪的主要类型为负地闪,6—9月为皖南山区地闪活动频繁期,此时段的地闪发生频次约占全年地闪发生频次的90.8%。皖南山区地闪活动主要集中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4—17时为雷电活动最频繁时段,与安徽全省闪电日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皖南山区地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kA,在雷电流强度高值区,正地闪比例略增加,皖南山区正地闪平均强度为45kA,负地闪平均强度为36kA,均略低于安徽全省的平均值。

  • 标签: 地闪频次 雷电流强度 地闪密度
  • 简介:综述了农用天气预报的定义,介绍了陕西农用天气预报技术流程、指标体系及综合预报模型,并就进一步提升陕西农用天气预报准确性及提高预报的服务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市、县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参考,实现陕西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市、县三级联动的全面运行。

  • 标签: 农用天气预报 关键技术 陕西省
  • 简介:2014年,福建年降水量1672.7mm,接近常年,但时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雨季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其余各季正常。全省年平均气温20.0℃,较常年偏高0.5℃。年内出现6次寒潮、5次强对流、22场暴雨、1个台风登陆和5个影响以及夏秋连旱。主要异常天气气候事件是: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0.6℃,出现本世纪第3个冷冬;雨季历时偏长,降水偏多;8月无台风登陆或影响,且出现非台风引起的持续性强降水,均属历史少见;9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达历史极值;秋季气温异常偏高,温高雨少,中南部沿海夏秋连旱较重。全年主要气象灾害共造成福建155.8万人受灾,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4.7亿元。

  • 标签: 年降水量 年平均气温 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 简介:利用甘肃河西地区3条主要内陆河石羊河、黑河、疏勒河40余年的流量资料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和祁连山区气象资料对河西地区内陆河流量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标签: 内陆河 流量 甘肃 长期变化
  • 简介:在自然灾害防御方面国土、水利、气象、地震、环保、水文、泥石流预警等部门都具备一定的防灾职能,这些机构在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侧重点不同,且自成体系,其实质仍属单一灾种垂直管理模式,存在信息不能互通,设备资源浪费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影响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明显。如果继续延续老的体制,将难以承担自然灾害防御工作。为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整合资源,陇南市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在国土、水利、气象、地震、环保、水文、泥石流预警等部门紧密配合下,按照暴雨监测站平均站间距5km,山洪泥石流灾害一级重点区站间距5km,二级重点区站间距10km,一般防治区站间距15km的要求进行测站建设。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包括:基本信息、实时监测、历史资料查询、综合研判与预警发布、系统管理5大模块14个子系统。

  • 标签: 自然灾害 应急指挥 监测预警 信息管理
  • 简介:本文分析了福建(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的南部沿海地区的30年(1971~2000年)地表干湿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湿润指数变化呈现随机趋势,最大的值出现1990年,最小值出现在1971年;各个地市最小值出现时间具有一致性,但是最大值漳州却与其他地市不一样。(2)湿润指数30年平均值为2.07,20世纪80~90年代湿润指数值较大,属于较湿润时期;而70年代,属于一个相对干燥的时期。区域内湿润指数具有分布不平衡性,从南至北逐渐增加,变化范围也较大。(3)月均湿润指数分布不均匀,其值相对较大的月份是3~6月份,相对较小的是10~12月,最大值出现在3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4)湿润指数季节分布是最大值是春季,最小值是在秋季。

  • 标签: 湿润指数 干湿分布 气候特征 福建南部沿海
  • 简介:近百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和一氧化二氮等,这将使温室效应增加,平均来说,会使地表更加变暖.中国作为全球环境的一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相似,尤以北方地区冬季变暖明显.那么,江西气候变化趋势如何?冬季气温是升还是降?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一问题已为各有关部门重视.为此,揭示我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本质,将为我省

  • 标签: 冬季气温 对策分析 农业生产 江西省 中国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趋势
  • 简介:3·23世界气象日,学会秘书处和《中国气象报》青海记者站积极投稿,通过《青海日报》、《中国气象报》、《青海气象工作》等报刊开展了宣传报道工作;气象台、省局办公室利用天气预报影视节目和青海气象网站,围绕世界气象日的宣传主题“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制作专题节目(栏目)进行了宣传。

  • 标签: 气象学会 青海省 大事记 世界气象日 影视节目 宣传报道
  • 简介:2001年本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灾害涉及到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冻害、连阴雨、病虫害及大风沙尘暴等,尤其是暴雨、洪涝和冰雹灾害的强度较大,对青海的农牧业生产及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根据遥感中心从全省各台站上报收集的各类气象灾害,并依据《青海气象灾害标准》对灾情进行了评估和总体综合评述。

  • 标签: 气象灾害 青海 2001年 评述 干旱 暴雨洪涝
  • 简介:利用1959—2014年江西83个国家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要素分析和EOF、REOF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西汛期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6a来江西汛期多年平均暴雨日和日暴雨量分布呈从西南至东北递增的特征。4—6月日暴雨频次和当月降水贡献率呈逐月上升趋势,7月上旬略有下降,日暴雨中心大多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落区略有差异。江西汛期区域性暴雨分为6个分布型态:江西北部沿江型、江西省中北部型、浙赣铁路东段型、浙赣铁路西段型、江西省中部型和江西南部型。

  • 标签: 暴雨 时空分布 REOF分析 客观分区
  • 简介:利用1961~2006年逐日降雪资料,分析了黑龙江暴雪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年暴雪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暴雪量和暴雪日数最多发生在季节转换的10月和次年3月,不在隆冬季节;暴雪强度5月和10月最大;全省平均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存在不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主要发生在春季暴雪多发的东部山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年际波动有所增大,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雪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 标签: 暴雪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 简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地方采取应对措施。根据湖北“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具体任务,通过分析论证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以及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提出了湖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并分析了湖北温室气体排放的3种情景。湖北作为国家能源和经济格局的组成部分,需要协同国家战略及布局,不仅为湖北自身,也要为国家的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应对气候变化 地方方案 湖北省
  • 简介:喀左县位于我省西部,干旱、冰雹是危害该县农业生产发展的两只拦路虎。据统计,全县平均每年降雹3.9次,受灾面积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近800万元。该县在60、70年代用土炮、炸药包、土火箭搞防雹的基础上,80年代初改用“三七”高炮搞人工增雨和防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和农民

  • 标签: 防雹 人工增雨 土火箭 喀左县 降雹 联合投资
  • 简介:为做好蒙古国南戈壁探空站援建工作,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蒙古国南戈壁L波段探空站站址考察组(杨晓武、刘凤琴、张平贵、蔺汝罡、德勒格日玛)于2011年5月20~26日赴蒙古开展建设前期的站址考察工作。在南戈壁气象局进行现场站址勘察后,

  • 标签: 蒙古国 探空站 站址 戈壁 中国气象局 建站
  • 简介:为了探讨前期海洋和大气的何种信号对辽宁秋季降水产生影响,为辽宁秋季气候预测业务提供理论支持.利用1961—2012年辽宁53个气象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分析了辽宁秋季降水的异常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寻找海洋和大气中影响辽宁秋季降水的前期信号;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辽宁秋季降水EOF第一模态在空间上表现为全省一致的异常特征,且辽宁秋季降水随时间呈减少的趋势.前期5、7月和8月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5月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和5月北太平洋涛动对辽宁秋季降水全区一致的模态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辽宁秋季降水的预报因子.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太平洋涛动呈正位相时,辽宁秋季降水全区一致偏多,反之秋季降水全区一致偏少.

  • 标签: 秋季降水 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北太平洋涛动
  • 简介:利用陕西82个气象站近40a(1971~2010年)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环境卫生学指标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陕西地域特点,建立适合陕西的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进而得到该省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REOF),对陕西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及评价。结果表明:陕西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上气候舒适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近40a间各地的气候舒适度均显著增加;陕西可划分为4个气候舒适区,分别是关中中东部(Ⅰ区)、陕北西南部(Ⅱ区)、陕北东北部(Ⅲ区)、陕南中南部(Ⅳ区),其中Ⅳ区的气候舒适度最高,但人口仅占全省总数的11.4%,Ⅰ区次之,人口占全省总数的一半,Ⅱ区和Ⅲ区的舒适度明显偏低,相应的人口也最少,分别占全省的6.0%和6.8%;4个区的年气候舒适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Ⅱ区上升幅度最大,气候正常日数在各区的变化幅度均不明显,而气候不舒适日数各区均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Ⅰ区降幅最大。

  • 标签: 气候舒适度 REOF 综合区划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