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氨氧化细菌是驱动硝化作用关键微生物,其群落多样性变化对土壤氮素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PCR,分析了种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第3、4年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变化。【结果】水稻各生育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内,转cry1Ac/cpti基因杂交稻Ⅱ优科丰8号(GM)土壤氨氧化细菌16SrRNA基因群落组成、多样性指数与其对应非转基因杂交稻Ⅱ优明恢86(CK)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以DGGE条带为基础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冗余分析(RDA)显示,GM和CK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只与水稻生育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和0.018);同时,水稻各生育期内土壤氨氧化细菌16SrRNA基因丰度在GM和CK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均随水稻生长而变化且在齐穗期达到最高(P〈0.05)。【结论与意义】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与丰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但在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间没有显著差异,即一定时期内种植转cry1Ac/cpti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

  • 标签: 转cry1 Ac/cpti基因水稻 氨氧化细菌 群落组成 群落丰度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影响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a种植2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等土壤质量性状变化。【结果】在水稻各生育期内,除齐穗期转基因稻科丰8号(GM1)田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其受体非转基因稻明恢86(CK1)外,转基因稻GM1、GM2(Ⅱ优科丰8号)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对应非转基因稻CK1、CK2(Ⅱ优明恢86)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在GM1和CK1或GM2和CK2间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连续38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并未改变稻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有效性及其相关土壤酶活性,即短期内种植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提供了一定依据。

  • 标签: 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生态风险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是一种入侵我国世界性恶性杂草,给当地农、林、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面临"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化感作用是其成功入侵重要原因,其化感物质对当地植物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9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影响,这些植物包括紫茎泽兰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云南草本植物:鲁梅克斯、高丹红、鸭茅(安巴)、苕子、胡枝子,以及为替代控制紫茎泽兰而引进外来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敖汉)、白三叶(海发)、红三叶、黑麦草(速达)。【结果】紫茎泽兰叶片提取液对9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均具有化感作用。低浓度提取液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较弱(对部分植物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提取液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较强,且能降低种子发芽率及发芽速率,其中,发芽速率对化感作用更敏感。不同植物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敏感程度不同,鲁梅克斯、鸭茅和苕子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较敏感;黑麦草、胡枝子和高丹红最不敏感;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对低浓度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不敏感,对高浓度提取液较敏感。【结论与意义】不同植物种子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敏感性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紫茎泽兰成功入侵机制,并可为筛选具有替代控制潜力优良牧草奠定基础。

  • 标签: 紫茎泽兰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入侵性
  • 简介:[背景]研究昆虫体色不仅在昆虫系统学中,而且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等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取食植物叶片幼虫体色表现为绿色,该绿色是由类胡萝卜素与蓝色四吡咯色素结合所形成,叶绿素又属于四吡咯化合物.但目前尚未见昆虫体内含叶绿素报道.[方法]在田间套笼饲养玫瑰三节叶蜂幼虫,饲养至5和6龄时,借鉴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并在6龄时用杀虫剂茚虫威处理,观测对其叶绿素含量影响.[结果]5和6龄玫瑰三节叶蜂幼虫均含有叶绿素,且5龄幼虫含量高于6龄幼虫.其中,5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1.6780mg·g-1,叶绿素b为0.6847mg·g-1,类胡萝卜素为0.4797mg·g-1;6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1.2726mg·g-1,叶绿素b为0.5187mg·g-1,类胡萝卜素为0.4863mg·g-1.剔除幼虫消化道后,5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0.4008mg·g-1,叶绿素b为0.2618mg·g-1,类胡萝卜素为0.2444mg·g-1;6龄幼虫叶绿素a含量为0.4299mg·g-1,叶绿素b为0.3826mg·g-1,类胡萝卜素为0.2859mg·g-1.用茚虫威处理后,6龄幼虫体内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含消化道)显著下降,其中,叶绿素a下降约48%,叶绿素b下降约34%,类胡萝卜素下降约37%;而对于剔除消化系统6龄幼虫,茚虫威处理后,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结论与意义]玫瑰三节叶蜂幼虫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杀虫剂能降低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且其体色可能与叶绿素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玫瑰三节叶蜂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茚虫威
  • 简介:【背景】节肢动物群落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作物种植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是环境安全评价重要内容之一。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我国首例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粮食作物。【方法】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蠡玉35和当地常规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定期调查了玉米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种类和发生数量,通过分析比较3个玉米品种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天敌亚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以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研究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结果】在各个调查时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与亲本玉米蠡玉35相比,各群落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玉米生育期延长,各群落指数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结论与意义】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短期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 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
  • 简介:[背景]目前,在农林业害虫治理中,化学防治法占有主导地位.然而,在农药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多关注是其杀虫效果,忽略了其对植物影响研究.[方法]将生产中常用杀虫剂溴氰菊酯用丙酮配制成500、1000和1500倍液,当温室中培育烟草幼苗长至9叶1芯时,在第9片叶上轻轻涂抹杀虫剂(100μL),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氮蓝四唑和愈创木酚法等,测定药后24h烟草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溴氰菊酯可导致烟草幼苗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SOD、CAT、APX、GPX活性降低,且随着药剂浓度增大,下降幅度升高.其中,1500和10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显著,500倍液处理结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结论与意义]溴氰菊酯500~1500倍液对烟草具有生态安全性,不会造成其氧化胁迫反应.

  • 标签: 溴氰菊酯 烟草 丙二醛 抗氧化酶
  • 简介:[背景]椰心叶甲啮小蜂在防治椰心叶甲危害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耐低温胁迫能力将决定该寄生蜂是否能在低温环境下建立种群并发挥控害效能.筛选椰心叶甲啮小蜂低温胁迫下相关响应基因,可为揭示其耐寒性机理提供重要线索.[方法]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别以经0℃处理24h后试虫与未经低温处理试虫.DNA互为t.st.r与driver,正反向构建椰心叶甲啮小蜂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鉴定阳性差异片段,并分别随机挑选正反向文库224和119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本试验所构建cDNA消减文库为椰心叶甲啮小蜂低温胁迫下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分别得到了40和4个高质量ESTs,经PCR鉴定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于200~700bp之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细胞结构、信号传导、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生理过程,并筛选出5类与啮小蜂耐寒性相关基因,包括Hsp家族蛋白、海藻糖磷酸合酶、谷氨酰胺合成酶、ATP合成酶β亚基和NADH脱氢酶.[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抗寒性状表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揭示啮小蜂抗低温耐寒机制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椰心叶甲啮小蜂 差异表达基因 抑制消减杂交
  • 简介:【目的】向日葵白锈病、黑茎病是2种危害严重新入侵病害,新疆地区新源县和特克斯县为这2种病害发生区。研究目前种植油用型向日葵品种对向日葵白锈病和黑茎病抗性差异,可为新疆伊犁地区向日葵品种选育及其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伊犁地区广泛种植16种油用型向日葵种质资源为供试品种,试验地设在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田间,于2015年5—9月调查样地病叶数,并计算病情指数,同时测定样地平均产量,最后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各品种抗性水平。【结果】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同一供试条件下对白锈病和黑茎病存在明显抗性差异,在新源县NX19012(西域朝阳)病情指数分别为7.83和25.62,而品种KWS204病情指数为21.04和39.50;部分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表现出一致抗性水平,品种新引S31感染白锈病后在新源县病情指数为9.41,在特克斯县为9.38;另有部分品种在不同地点存在不同抗性水平,如G101感染白锈病后在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病情指数分别为9.16和11.78,而感染黑茎病后在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病情指数分别为31.05和37.79。【结论】通过对白锈病和黑茎病病情指数、向日葵产量及当地气象数据综合研究,发现NX19012(西域朝阳)最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种植,品种S606、TO12244、NX01025(西部骆驼)也可作为多样化种植候选品种,而新葵杂系列品种中新葵杂5号可作为今后品种选育试验材料。

  • 标签: 油用型 向日葵 白锈病 黑茎病 入侵病害 病情指数
  • 简介:[背景]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种群建立、生长及其营养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植物入侵进程也可能与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相关.[方法]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从紫茎泽兰入侵土壤(IS)和本地植物生长土壤(NS)中获得微生物群落对外来杂草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生长及其互作影响.[结果]接种来自IS接种剂紫茎泽兰,特别是与黄花苜蓿或狗尾草共同种植时,较接种NS接种剂具有更高丛枝菌根侵染率.来自IS接种剂促进了与本地植物狗尾草共同栽培紫茎泽兰生长,但这一本地植物种生长却未受影响.接种IS接种剂紫茎泽兰抑制了与其临近种植2种本地植物生长,而接种NS接种剂时,未受此影响.接种IS接种剂时,所有种植组合中紫茎泽兰对接种剂均呈正响应;而接种NS接种剂时,单独种植或与黄花苜蓿共同种植紫茎泽兰对接种剂呈负响应.[结论与意义]存在于紫茎泽兰根周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在内土壤微生物,增强了这一入侵杂草与本地植物种竞争力,这可能是外来植物入侵一个重要机理.

  • 标签: 紫茎泽兰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对植物的反馈 外来植物 入侵机理 根周
  • 简介:【目的】为了评估转基因高蛋氨酸大豆ZD91对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开展了其对土壤主要有机元素和酶活性影响实验.【方法】连续2年,在大豆苗期、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室内测定,分析了转基因大豆ZD91对根际土壤含水量、pH、主要有机元素和酶活性影响.【结果】转基因大豆ZD91较之对应非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含水量、pH、主要有机元素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同一种酶活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转基因大豆ZD91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转基因高蛋氨酸大豆 ZD91 土壤有机元素 土壤酶活性
  • 简介:应用prima蛋白加农药马拉硫磷对橘小实蝇进行防治,每8d点喷一次,共喷5次。试验结果表明: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混合后点喷对橘小实蝇诱杀效果显著,保果率达到64.71%左右,卡方检验结果为P=0.027〈0.05,表明点喷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混合溶液对柚子保果效果显著。

  • 标签: prima蛋白 橘小实蝇 防治效果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在生物地理学、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中具有广泛应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物种潜在分布和现实分布研究中。本文以美国白蛾为例介绍pROC方案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以期对物种潜在分布预测进行合理评价,促进生态位模型在我国合理运用和发展。[方法]介绍ROC曲线和AUC值基本原理,总结其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应用,从物种存在分布点和不存在分布点可信度出发,分析AUC值用于模型评价优点和不足,最后介绍局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线下面积方案(pROC方案)来弥补传统AUC值不足。[结果]AUC值虽独立于阈值,但因其综合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屏蔽这2个指标各自特征,不能分别评估预测结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对遗漏率和记账错率不能进行权衡,会误导使用者对模型评价。与AUC值相比,ROC曲线形状更具有价值,蕴含丰富模型评价信息。[结论]模型评价需要将灵敏度和特异度区别对待,ROC曲线形状比AUC值在生态位模型评价中更为重要,pROC方案相对于传统AUC值具有优势,但容易对过度模拟做出不当判断。模型评价与作者研究目的密切相关:当以预测物种潜在分布为目的时(如入侵物种潜在分布、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影响和谱系生物地理学),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或者遗漏率)更多权重;当以预测物种现实分布为目的时(如保护区界定和濒危物种引入),模型评价应当给予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权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灵敏度 特异度 ROC曲线 AUC值 遗漏错误
  • 简介:【背景】近年来"Q"烟粉虱在我国快速扩张,已成为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由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Q"烟粉虱已对多种农药产生高抗药性,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在室内研究了近年引入我国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烟粉虱若虫取食和寄生能力。【结果】各龄期"Q"烟粉虱若虫均可被海氏桨角蚜小蜂取食和寄生。在48h内,寄生蜂取食1、2、3、4龄烟粉虱若虫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呈现随龄期增大取食数量下降趋势;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若虫寄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更偏好寄生2、3龄若虫(25.4和27.5头),其次是1龄若虫(22.1头),而寄生4龄粉虱数量最低(16.5头)。【结论与意义】寄主龄期对海氏桨角蚜小蜂取食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来看,该寄生蜂表现出对"Q"烟粉虱较好生物防治潜能,是防治烟粉虱理想寄生性天敌昆虫。

  • 标签: 烟粉虱 海氏桨角蚜小蜂 取食寄主行为 寄主选择 生物防治
  • 简介:【背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一类转基因植物,以除草剂抗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除草剂抗性基因aad1和dmo核苷酸序列设计PCR检测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再现性等方面的测试,分别建立aad1基因和dmo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PCR检测方法在56~64℃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一致性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该方法可将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区分开,其灵敏度可分别达到20个拷贝和40个拷贝。通过将aad1基因和dmo基因检测引物放入同一管PCR反应体系中,还能在一次PCR中同时检测这2个靶标基因,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与单一PCR一致。【结论与意义】建立分子方法可精准检测出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特点,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筛选检测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 标签: 转基因生物 除草剂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PCR方法
  • 简介:【背景】转基因手段已成为改良玉米品种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诸多优点转基因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转基因玉米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其安全风险问题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种植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及其对应非转基因对照郑58田间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主要类群动态。【结果】转基因玉米CC-2无论是喷施除草剂还是不喷施除草剂处理,与其对应非转基因对照郑58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动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初步认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无安全风险,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推广提供一定生态安全数据。

  • 标签: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节肢动物 种群动态 生物多样性
  • 简介:[背景]红火蚁是一种危险性入侵生物,虫生真菌对其防治效果会受到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方法]应用致病力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金龟子绿僵菌M09对红火蚁毒力,同时研究了含水量和土壤类型对绿僵菌毒力影响。[结果]红火蚁死亡率与金龟子绿僵菌剂量呈正相关,处理4d后LG50为0.37g。金龟子绿僵菌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对红火蚁致死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在砂土中毒力最强。此外,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金龟子绿僵菌致死率也不相同(P〈0.01)。[结论与意义]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会显著影响金龟子绿僵菌M09对红火蚁防治效果。选择高湿和砂土类型土壤施用金龟子绿僵菌M09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 标签: 红火蚁 金龟子绿僵菌 土壤环境 致病力
  • 简介:苹果蠹蛾是世界性重要果树害虫,也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严重威胁着我国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优势苹果产区果业生产。化学防治是当前苹果蠹蛾防治最经济有效措施,然而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引发抗药性问题也在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代谢抗性是苹果蠹蛾抗性中重要机制,苹果蠹蛾解毒酶代谢杀虫剂分子机制是当前代谢抗性研究重点方向。基于分子模拟方法在相关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分子模拟涉及主要方法及其在苹果蠹蛾代谢杀虫剂分子机制研究中应用,并展望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 标签: 苹果蠹蛾 分子模拟 解毒酶 杀虫剂 代谢抗性
  • 简介:【背景】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于2003年首次在北京郊区被发现,并逐渐扩散蔓延,目前已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方法】于2008~2009年通过定点调查方法对山东省115个地区258个样点主要花卉上蓟马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主要花卉上发生蓟马有11种,包括花蓟马、黄胸蓟马、黄蓟马、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禾花蓟马、横纹蓟马、腹小头蓟马、黑白纹蓟马、油加律带蓟马等,其优势种为花蓟马。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在山东省18个地区花卉上被发现。其中,荣成市区发生最重,占蓟马采集总量51.86%;德州市区和青岛市区发生次之,分别占蓟马采集总量34.21%和33.88%;其他地区西花蓟马发生量占采集总量1.39%~18.75%。【结论与意义】西花蓟马已在山东省定殖并广泛分布,相关部门应做好西花蓟马预防与控制工作。

  • 标签: 西花蓟马 蓟马调查 山东省 花卉 分布
  • 简介:【背景】外来人侵植物紫茎泽兰自然演化出耐高温种群,其适应机制与各种生理代谢有关。【方法】本文从超微细胞化学水平,对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敏感种群ATP酶活性定位,明确其在高温适应性中作用,试图阐明该草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正常情况下,紫茎泽兰ATP酶主要定位于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周围细胞壁表面;经40℃高温处理后,在不同处理时间下,抗性、敏感种群之间ATP酶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12h时差异最大,具体表现为抗高温种群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ATP酶定位点除细胞壁外,在细胞膜上也呈现大量分布,而敏感种群在处理12h时酶活性明显降低,只在细胞壁上有零星分布。处理24h时,敏感种群叶片已完全萎蔫,细胞结构毁坏,细胞膜破损;而抗高温种群叶片仍然完好,细胞膜上仍有ATP酶分布。【结论与意义】经40℃高温处理后,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初步认为紫茎泽兰对高温适应性与ATP酶活性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与紫茎泽兰适应性相关入侵机理提供了资料。

  • 标签: 紫茎泽兰 高温适应性 ATP酶 细胞化学定位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西花蓟马是世界性害虫,利用西花蓟马对寄主植物嗜食性差异,通过驱避作用防控西花蓟马,能够为绿色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西花蓟马嗜食甘蓝和非嗜食大蒜上互喷汁液,采用黄瓜+甘蓝、黄瓜+大蒜2种相间种植方式,研究它们对西花蓟马寄主选择性影响.【结果】在甘蓝上喷洒大蒜汁液后,甘蓝叶片上西花蓟马虫量和产卵量均明显减少.大蒜汁液浓度越高,减少得越多;在大蒜上喷洒甘蓝汁液后,大蒜植株上西花蓟马虫量和产卵量明显增加,且增加程度与甘蓝汁液浓度呈正相关.黄瓜和甘蓝相间排列时,西花蓟马在黄瓜叶片上数量与单作黄瓜叶片上无明显差异;但黄瓜和大蒜相间排列时,西花蓟马在黄瓜上数量明显高于单作黄瓜上虫数,多52.4%.【结论】在嗜食寄主植物上喷洒非嗜食植物汁液或间作非嗜食寄主可以明显减少西花蓟马选择性.研究结果为利用非嗜食植物挥发物防控西花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方法.

  • 标签: 西花蓟马 寄主选择性 植物汁液 相间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