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天峻县1961~2015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Mann—Kendel等方法,分析了天峻地区汛期降水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天峻地区随着降水级的增加,降水日数和降水呈减小趋势,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强趋势;汛期总降水日数、总降水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总降水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总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中雨和大到暴雨的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中雨和大到暴雨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和中雨降水强度均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天峻地区未来不同等级降水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情况与过去55a的变化趋势相同,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

  • 标签: 等级降水 气候倾向率 突变 天峻地区
  • 简介:本文首先运用气候趋势系数对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9-2008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Mann-Whitney-Pettit方法(MWP)对气温和降水进行突变分析,最后利用Morlet小波分析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1)气温总体明显呈上升趋势;突变年份为1988,突变后多年平均气温比突变前增加12.7%;且存在7左右的主周期.(2)近50来,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并未检测出显著的突变年份;存在9左右的主周期.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突变分析 MORLET小波
  • 简介:为了研究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巢湖流域9个市县1957-2006降水进行分析,并对巢湖流域的逐日降水采用15d为时长的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分析,再结合小波分析找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震荡周期,最后分析了巢湖流域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巢湖流域的降水集中度、集中期与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旨在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洪涝灾害
  • 简介:选取2007—2015江西省1895个地面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20mm≤1h降水〈30mm、30mm≤1h降水〈50mm、1h降水≥50mm、3h降水≥50mm、6h降水≥50mm短历时强降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际变化来看,1h降水≥20mm短历时强降水的日数呈现增多的趋势。2)从季节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月短历时强降水日数最多,1、2、12月最少;5—8月有超过80%的站点出现短历时强降水天气。3)从日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易发生在傍晚至上半夜时段,主峰值区出现在17—21时,次峰值出现在08—09时;4)从空间分布来看,不同降水强度的短历时强降水的发生日数均呈"西少东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九江地区的降水日数偏少,抚州、鹰潭地区偏多。

  • 标签: 短历时强降水 量级 时空分布 江西省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207月11-12日雅鲁藏布江流域发生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降水实况 成因 环流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202011月17日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DSG5型激光雨滴谱仪及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得到的黄山市休宁县2019-2021梅雨期间降水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得到在有降水现象发生且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捕获到降水的前提下,共有11038分钟的数据样本。分析不同分钟降水降水现象的雨滴谱分布和近地面天气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期间相对湿度普遍大于90%,本站气压随着雨强变化存在明显波动,风速主要集中在0-5 m/s之间;降水相态为小雨滴和大雨滴并存,且随着雨强增大雨滴数浓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过程,降水期间存在少量D≥4.0mm的大雨滴粒子,雨滴粒子集中在1mm左右直径档,雨强主要由2≤D<4.0mm的大雨滴和D≥4.0mm的少量超大雨滴雨滴贡献。

  • 标签: 降水现象 雨滴谱 降水量
  • 简介:摘要:本文对策勒县强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收集2016-2020国家站降水降水资料,分析强降水的分布特征。阐述了强降水导致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及林果业的影响;最后就如何降低强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强降水分析 分布特征 农作物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气候的变暖,人们越来越重视气候方面的研究,其中降水际和年代际变化对水资源平衡、工农业生产、水利开发和江河防洪等方面影响很大。本文利用1961~2015夏季华北地区51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和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日平均高度场和气温场数据,对华北地区近55来 6~8月的降水规律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环流特征 华北地区 时空分布 旱涝变化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山西省气象局1991~2022降水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近30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91~2022山西省降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4.979mm/10a,下降趋势不太显著;1991~2022山西省除了夏季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年降水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内降水的55.0%,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分别占年内降水的16.7%、23.7%,冬季降水最少,只有年降水的4.6%;年内降水主要出现在4~10月份,且每月的降水均在1000mm以上,这段时间的降水达到了17537.6mm,占88.3%,尤以6~9月份降水最为集中,高达13552.3mm,占68.2%。

  • 标签: 降水变化 特征 防灾减灾 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218月林芝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 标签: 强降水 环流特征 辐散条件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取得了飞跃发展。随着高层建筑和深大基坑工程的逐渐增多,基坑降水工程也越来越多。基坑降水设计优化对基坑稳定性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 标签: 深基坑 降水设计 总涌水量 地面沉降 治理措施
  • 简介:摘要:当前,降水观测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更为精确的气象观测数据信息,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是常用的两种降水观测手段。近些年来,随着以上两种降水观测方式的综合应用,降水观测效率与质量实现了显著提升。为获取更加精确的降水观测数据,本文通过搜集与整理儋州市 4-6 月份的降水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数据之间的精度差别,以期能够为高效开展降水观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降水观测 降水现象仪 人工数据观测 差别
  • 简介:(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中气候部分——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以及初一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从多角度提示、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成因、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

  • 标签: 降水资料 教学设计 《地理》 气候 人教版 七年级
  • 简介: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对鄂尔多斯市2002-2012地表植被指数及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鄂尔多斯市近11来NDVI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与降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DVI大于0.4以上的面积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生态建设政策及资金投入力度的大幅增加。

  • 标签: 鄂尔多斯市 MODIS/NDVI 植被指数 降水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96月5-6日出现在漯河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降水天气还没有出现之前,500hPa高空槽呈阶梯状分布,再加上槽后存在较强的偏北气流,促进了冷平流朝着我国中东部地区转移;700hPa和850hPa处的四川中部地区有西南涡不断发展加强,促进了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中低层地区,由于高空槽的作用,低涡系统东移增强趋势明显,低涡中心逐渐朝着江汉以南地区转移,有显著的气旋式环流;暖式切变线相邻的气旋中心带就是垂直速度大值区,同气旋云系的回拨主体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为漯河市这次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降水落区、影响范围、位置均与假相当位温高能舌、水汽通量辐合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降水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漯河市
  • 简介:依据洞庭湖流域2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8逐月的降水资料,综合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洞庭湖流域近年来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960—2008间,流域降水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秋两季表现为减少趋势,而夏、冬两季则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夏季的增加最为明显;但在1999—2008的近10间,流域降水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中除冬季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三季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在近10间,流域内除个别站点降水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多数站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在时间分配上,夏、冬两季降水较流域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2.85%和3.07%,而春、秋两季则偏少1.35%和11.43%。其中,秋季9、10月份偏少明显,而变差系数同期则明显增大,带来入湖水量大幅减少和区域干旱发生增加等不良影响。

  • 标签: 降水量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洞庭湖流域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6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性(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的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性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性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根据1960-2005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最大强降水AM(annual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1.27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3)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 标签: 降水极值 概率分布 ECHAM5模式 长江流域
  • 简介:分析了200808号台风“凤凰”的移动过程及其对江苏降水的影响。由其移动路径和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以及影响江苏降水环流形势的演变可以发现,“凤凰”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强大而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为台风降水输送了丰富的水汽,给江苏地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冷空气的侵入也是台风“凤凰”登陆后造成江苏持续性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冷空气的入侵也破坏了台风的暖心结构,加快了台风的消亡。

  • 标签: 台风“凤凰” 副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冷空气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