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流量(HNFC)和无创正压通气(NIV)治疗对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RR)、 心率(HR)、血气分析[(血饱和度(SaO2)、合指数 (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标及治疗期间舒适度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3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观察组(15 例,采用流量),两组患者均治疗 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RR、HR 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变,两组患者间治疗后RR、HR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别,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RR、HR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饱和度(SaO2)、合指数 (PaO2/FiO2)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RR、HR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PCO2、PaO2/Fi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 (均P < 0.05)。结论 流量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均可显著改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呼吸状况,但流量不良反应发生更少,舒适性更好,且RR、HR 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更多。

  • 标签: AECOPD II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心率 呼吸频率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量氧气湿治疗(HFNC)老年患者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的呼吸衰竭患者300例,HFNC组、传统(COT)组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每组各100例。分别比较HFNC组与COT组,HFNC组与NPPV组患者后脉搏饱和度(SPO2)、合指数(OI)、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舒适度评分、出院率、气管插管率、转重症监护室(ICU)率、死亡率及转组率。结果HFNC组30 min SPO2、1 h SPO2、6 h SPO2、出院前OI均高于COT组(t=-2.992、-2.884、-3.196、-2.060,P=0.003、0.005、0.002、0.048);两组患者出院前HR均低于前HR,COT组HR更低[(73.1±25.1)次/min比(75.1±25.9)次/min],但均在正常范围;HFNC组出院率显著高于COT组,转组率显著低于COT组(χ2=-1.969、-3.115,P=0.049、0.002);气管插管、转ICU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NC组30 min SPO2、6 h SPO2均高于NPPV组(t=-2.026、-2.101,P=0.046、0.040),但出院前OI及SPO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NC组和NPPV组患者出院前HR均低于前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NC组与NPPV组死亡率、出院、气管插管、转ICU及转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NC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COT组及NPPV组(t=-3.758、-19.180,均P=0.000)。结论HFNC是继COT及NPPV之后的新型设备,对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更具有优势。

  • 标签: 呼吸功能不全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量氧气湿治疗改善老年患者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择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51例实施流量氧气湿治疗。将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心率、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量氧气湿应用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行性

  • 标签: 老年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中高流量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术后的患者98例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人工面罩湿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流量湿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脱机后气道湿效果以及相应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脱机后的气道湿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处理中高流量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湿状况,同时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流量湿化氧疗 体外循环术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量呼吸湿治疗仪在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湿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流量呼吸湿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pO2和Pa0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痰液粘稠度和咳痰轻松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量呼吸湿治疗仪在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 氧疗 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量(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胸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124例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62.46±5.79)岁;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61.95±6.02)岁。试验组采取HFNC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NIPPV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6%(59/62)比80.65%(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3,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2 h、12 h、24 h和48 h试验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 h、12 h、24 h和48 h两组的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饱和度、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的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气道护理干预频次、插管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HFNC和NIPPV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HFNC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状况,且治疗安全性和患者预后恢复较好。

  • 标签: 间质性肺炎 急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量(HFNC)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饱和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男69例,女57例,年龄(58.94±5.89)岁,年龄范围为45~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NPPV组与HFNC组,每组63例。NPPV组患者给予NPPV,HFNC组在NPPV组基础上给予HFN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饱和度水平、心率、呼吸频率及痰液黏稠度变化。结果治疗后,HFNC组治疗有效率[95.2%(60/63)]高于NPPV组[82.6%(52/63)];HFNC组血氧分压[(87.87±9.45)mmHg,1 mmHg=0.133 kPa]及血饱和度水平[(89.29±8.99)%]高于NPPV组[(78.43±8.69)mmHg、(82.21±8.20)%],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47.95±4.85)mmHg]较NPPV组[(56.72±5.19)mmHg]降低;HFNC组心率[(85.45±4.38)次/分]和呼吸频率水平[(18.39±2.03)次/分]低于NPPV组[(92.87±4.72)次/分、(22.49±2.52)次/分]低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FNC联合N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饱和度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血氧分压 血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流量(HFNC)对辅助重症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MV)患者脱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MV的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23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n=63)和HFNC+EDP组(n=60)。HFNC组在患者脱离呼吸机后序贯流量吸氧;HFNC+EDP组:在HFNC组基础上加用EDP治疗,1次/d,每次30 min。结果与HFNC组相比,HFNC+EDP组患者脱机后1、12、24及48 h的合指数较高[(209±15)mmHg比(218±18)mmHg,(215±14)mmHg比(222±17)mmHg,(223±13)mmHg比(235±15)mmHg,(236±7)mmHg比(257±12)mmHg;均P<0.05]、脱机时间较短[(13±3)d比(12±3)d,P<0.05]、膈肌移动度增加[(1.94±0.08)cm比(2.91±0.11)cm,P<0.05]、住NICU时间较短[(33±14)d比(28±9)d,P<0.05]、出NICU时格拉斯哥评分(GCS)(5.9±2.1比7.8±0.4,P<0.05)及出院GCS较高(9.9±2.1比11.0±2.0,P<0.05)。结论EDP联合HFNC能增加神外重症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膈肌移动度,缩短脱机时间和入住NICU的时间,从而早日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体外膈肌起搏器 经鼻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正压通气间歇期额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1年11月本科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患68例,都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经流量,对照组行导管。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针对呼吸支持时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5.88%组,比对照组20.59%低,P<0.05。结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正压通气间歇期中用流量疗法,效果好,且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不良反应的预防。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住院时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流量(HFNC)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取HFNC治疗的方式,研究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HFNC进行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以及肺通气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较对照治疗总有效率71.43%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2组治疗后PaO2、OI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PaC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流量应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功能,安全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经鼻高流量氧疗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俯卧位机械通气和流量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入院的5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机械通气组和流量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合指数、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呼吸窘迫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组的合指数显著高于流量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窘迫评分均显著低于流量组(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俯卧位机械通气比流量更为有效,可以提高合指数,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窘迫评分。

  • 标签: 俯卧位机械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流量的重要价值。方法:取52例重症肺炎患者加以观察,患者均为老年人,因治疗法不同将其分为1组、2组,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1组,行经流量疗治疗的患者为2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症状均得到改善,较之1组,2组患者咳嗽症状改善幅度明显,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2组患者指标中PCO2降低、TCO2降低、PO2升幅度均较大,2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p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 经鼻高流量氧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流量疗治疗的优势。方法:纳入52例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n=26,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对比肺功能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概率,参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经流量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并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概率。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量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22年5月-2023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2例心衰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拔除气管插管后仍处于低氧状态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无创吸氧,观察组41例流量吸氧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包括心率、血气、N端前脑钠肽(NT⁃proBNP)、 LVEF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为73.17%,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小时和12小时,观察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对照组低,血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24小时观察组氧分压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脑利钠肽(BNP)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流量氧气疗法能有效地改善重症监护病房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改善肺通气与换气功能,改善血气指标,减轻心脏负担,对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 ICU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序贯流量导管湿(HHFNC)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5)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15)在NCPAP序贯HHFNC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和开奶时间、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酸碱度、二氧化然分压和氧分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开奶时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NCPAP序贯HHFNC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法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肺部通气功能,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 鼻塞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猪肺磷脂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流量对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科室收治的114例重症肺炎患儿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吸氧护理,观察组采用流量湿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的呼吸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量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患儿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患儿的疾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小儿重症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加温湿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入组病例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入院,筛选出的70例儿童重症肺炎患儿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导管吸氧干预,观察组以加温湿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pO2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重症肺炎 鼻导管吸氧 经鼻加温湿化氧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