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接收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择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增加肠内营养耐受评估环节,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消化道出血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总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肠内营养中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而言,护理时应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可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增加肠内营养中断时间,利于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耐受评估 护理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超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59例。首先进行呼气末阻断试验(end-expiratory block test,EEO)和吸气末阻断试验(end-inhalation block test,EIO),然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volume expansion test,VE) (10 min内静滴生理盐水250 mL),VE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变化值(ΔCI)≥15%为容量有反应组(37例),ΔCI<15%为容量无反应组(22例)。采用Vigileo-FloTrac系统持续监测EEO前后、EIO前后及VE前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I、每搏变异度( 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improved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计算呼吸变异指数(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RVI)。评价EEO、EIO前后CVP、MAP、SVV、CI、RVI的变化在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价值,以ROC曲线分析EEO、EIO中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容量反应性的关系。结果MAP、CI在EEO、EIO及VE干预后的容量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O-ΔSVV、EEO-ΔRVI、EEO-ΔCVP、EIO-ΔSVV及EIO-ΔRVI在容量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EEO-ΔRVI、EIO-ΔRVI均和VE-ΔRVI有相关性(r=0.695,P<0.01;r=-0.489,P<0.01);EEO-ΔCVP和VE-ΔCVP有相关性(r=0.566,P<0.01);EEO-ΔSVV、EIO-ΔSVV均和VE-ΔSVV有相关性(r=0.842,P<0.01;r=-0.727,P<0.01);ROC曲线显示,AUCEEO-ΔSVV=0.890,95%CI:0.792~0.988,且AUCEEO-ΔSVV>AUCEEO-ΔRVI>AUCEIO-ΔSVV>AUCEIO-ΔRVI>AUCEEO-ΔCVP。结论EEO及EIO联合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SVV、RVI的评估价值优于CVP、MAP、CI。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呼气末阻断试验 吸气末阻断试验 呼吸变异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103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肌的锻炼、严格的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89例患者成功脱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脱机 护理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的护理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现代护理学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进行系统化、整体化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帮助机械通气患者树立信心,并了解、满足其需要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机械通气 护患沟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应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总结机械通气观察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225例应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专科监测、常规的护理。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好转的患者204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13例。结论良好的护理技术及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赢得治疗基础疾患的时间。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口咽通气痰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需痰的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试验组采用置口咽通气道后痰管经口咽通气痰;对照组采用普通经口鼻痰。结果试验组患者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道阻塞情况明显好转,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口咽通气痰效果满意,患者痰液清除彻底。

  • 标签: 口咽通气道 吸痰 老年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呼气排痰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技术在高龄老年人群应用的适宜性及其对机械通气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高龄老年行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延续传统的气道护理技术和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机械-呼气排痰技术和体外膈肌起搏技术。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 h和24 h排痰量变化、膈肌增厚率、撤机时间以及撤机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 h和24 h排痰量、膈肌增厚率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短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呼气排痰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技术与传统的气道护理技术相比,能够帮助高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更加安全有效地实现气道廓清和呼吸肌锻炼目的,提高膈肌的肌力和耐力,增强高龄老年患者自主咳嗽能力;且干预方式温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高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机械通气 机械性吸-呼气排痰技术 体外膈肌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完善流程管理对于脑外科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优化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人工气道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痰前后3min呼吸循环指标,包括心率(HR)、潮气量(VT)、呼吸(R)、平均气道压、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统计痰次数。结果观察组呼吸循环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痰次数为(33.21±7.56)次,少于对照组的(40.31±8.12)次(P<0.05)。结论机械通气中优化流程管理可提高痰效率,减少吸痰次数。

  • 标签: 吸痰 优化流程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间膨肺痰法预防术后肺不张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开胸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采用膨肺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痰法,将两组患者痰前后各呼吸功能参数变化率相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功能参数变化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经两种痰法治疗后,肺不张发生情况经X2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开胸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用膨肺痰法痰能改善患者的各呼吸功能参数,能较好的预防肺不张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膨肺 吸痰 肺不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密闭式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式痰,观察组患者实施密闭式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操作时间(85.43±7.29)s,明显短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的(130.53±19.52)s,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前HR和SPO2相比无明显差异,痰后观察组患者的HR和SPO2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痰处理,可操作性很强,有很较高的适用性。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人们不仅讲究吃得饱,还要讲究吃得好,所以食品生产商为了增加其产品的销量,就会在其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和香精。这就极大的增加食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等等。所以为了减小食品的安全风险,就要从食品的机械设计开始进行风险评估。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从食品的机械设计给出风险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行阐述,希望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食品机械 安全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机械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实践,突出了构建多维度评估框架、数据驱动分析、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估等特点。通过对问题的深刻剖析,发现了评估指标体系局限性和数据采集与隐私保护的平衡问题。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对策。通过这些优化对策的实施,本文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应对机械安全风险,为工业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 标签: 机械安全 风险评估 多维度评估框架 数据驱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重症监护室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最终行机械通气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便捷有效的预测方法及准确的治疗时机,提高ICU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入院24 h内生命体征、血气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急性合并症、APACHE Ⅱ评分、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等,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构建列线图。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362例患者,根据最终是否行机械通气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组(HFNC组)及氧疗失败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组(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组)。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结果表明APACHEⅡ评分(OR=1.323,95%CI:1.818~1.483)、ROX指数(OR=0.371,95%CI: 0.226~0.609)、总住院时长(OR=1.097,95%CI:1.003~1.200)及合并急性呼吸衰竭(OR=2.456,95%CI: 1.368~4.506)是决定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评估及验证模型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892,C-index为0.985;模型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列线图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5、0.959、0.899、0.656和0.576,表明该模型比单独指标预测风险效能更高;决策曲线分析也显示出该列线图具有极高的临床获益性。结论影响经鼻高流量氧疗患者是否行机械通相关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将最具有价值的指标联合,建立了预测性能较好的评估患者风险的列线图,可进一步为临床医生提供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列线图 预测模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率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接收的7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调查对象,所有接收的实验患者均有吞咽功能,35例脑卒中患者选用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35例脑卒中患者接受综合护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概率情况。结果:两组间对比,发生概率和满意度有差异(P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卒中 误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本单位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110例重症脑梗死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研究样本,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5例,观察组评估肠内营养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呕吐、胃潴留、反流、腹胀、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 96.36%,高于对照组 72.73%, 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因素与呕吐、胃潴留、反流、腹胀、吸入性肺炎有关,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可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肠内营养 护理 风险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