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对于诊断血液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9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标本,选取不符合该科室二十多条复检规则的标本356例,以及散点图异常但是计数正常的标本30例,共计386例进行检查外周血涂片的操作1。结果356例不符合复检规则的血常规标本中,检验出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缺铁性贫血症,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荨麻疹伴重度贫血;散点图异常但是计数正常的30个标本中,出现了21例异性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超出正常的参考范围。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对于诊断血液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临床诊断确诊意义,对于不符合复检规则和计数正常的血常规,应该进一步观察其散点图是否异常,进而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再结合临床进行分析,防止漏诊、误诊现象发生。

  • 标签: 血细胞形态检测 血常规 复检规则 异常散点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选取 2018 年 2月 - 2019 年 1月在本院 进行体检的 8 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细胞进行质量检验,并分析和比较。结果: RBC、 WBC、 HGB及 PLT的检验结果与抗凝剂的配置比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及血液标本放置温度有密切关联, P< 0.05。结论: 抗凝剂的配置比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及血液标本放置温度可影响血液细胞的形态,故在临床中为保证血液结果准确,需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此保证血细胞检验的准确度。

  • 标签: 血细胞检验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检验指标。方法将2017年1月期间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条件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儿病原体检测结果,分别比较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C-反应蛋白等结果。结果血细胞分析,贫血、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降低,淋巴细胞不低,肝功能异常,表现为患儿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心肌酶异常表现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偏低。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导致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发病的主要诱因,该病患儿为多脏器受累,多种检验指标严重异常。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检验指标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罹患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临床各项免疫以及生化指标相关改变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3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取同期呼吸道常规感染患儿为参照组,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观察组血样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参照组血样则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免疫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血清铁蛋白指数显著增高;白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则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来说,其生化和免疫各项指标中部分变化显著,为病情诊断与明确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对更深入的针对性治疗也极为有利。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检测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价值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早期获得性梅毒患者共60例,设置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健康人员60例,设置为参照组。两组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以及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患有梅毒的实验组经过检测后,其细胞指数变化以及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而健康人员指标未出现差异性变化,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对梅毒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对梅毒进行测定和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梅毒患者 外周血细胞 形态检验 意义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式教学法'在血细胞形态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血细胞形态学的学习兴趣和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方法:选取本校2013级-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选50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方式,试验组用'渐进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段执行,不同时段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综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开放、互动方式完成课程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流程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过程考核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试验报告两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项过程考核成绩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加深学生对细胞形态学的理解、学习成就感等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学学习兴趣,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渐进式教学法 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
  • 简介:摘要成人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累及多个脏器,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而且病死率高。现报道1例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通过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肥达试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动态监测结果而确诊,在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依托泊苷并环孢素A,治愈伤寒和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随访1年病情无复发。

  • 标签: 伤寒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继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应用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其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白细胞分类的准确度及相关性等各项指标进行试验。结果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重复性、携带污染率、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与人工分类相比,两者对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分类显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SysmexXE-2100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但在异常细胞的提示上还需加以改进。

  • 标签: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 性能评价 精密度 污染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配合对血液成分采集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我院病患进行选取,选取的总数量为 47人,选取的时间为 2016年 2月 -2017年 3月。对这 47名病患展开精细的护理,在采集前,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评估其各项状况;在采集中,细致观察病患的病情,做好各项辅助工作,对血管通路进行良好的保护。结果:全体 47名病患均达到满意效果,护理认可度极高。结论:在病患进行血细胞分离采集的期间,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能够使采集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应予以推广。

  • 标签: 细胞分离机 血液成分采集 护理
  • 简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并且以脑梗死为多见。发达国家青年卒中患者占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而在发展中国家,20%~30%的卒中发生于45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也日趋年轻化。有研究显示,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血小板活化聚集、炎性细胞增多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全血细胞的变化,并与青年健康者及老年脑梗死患者比较,以探讨血细胞各参数在青年脑梗死中的变化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细胞参数 年轻化趋势 血栓形成过程 卒中患者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假性血小板减少因素和解决办法。方法重新抽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抗凝,1h后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次仪器检测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进行比较。结果用仪器检测全血模式、预稀释模式和手工法比较,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抽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用EDTA-K2#NaF抗凝血检测;有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检测时,必须手工显微镜计数,同时还应加强血片的复检。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血细胞分析仪测量小班异常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结合某医院80例PLT患者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血小板的情况,对比了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器以及显微镜计数PLC的结果,在对两种标本进行分别取样与涂片后,血小板的数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在本文80例病例中,48例PLT>300×109/L,17例假性增高,32例PLT<90×109/L,7例假性降低,还有24例仪器计数PLC结果假性异常与血片不符。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测量血小板时,存在测量异常与计数不准确的问题,针对PLT计数与直方图不符的现象,应重新取样采用手工计数的方式进行检测,要保证PLT计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这样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测量 血小板 异常
  • 简介:摘要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特别是肝、脾、血液系统、肺和皮肤黏膜。本文报道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以气促起病,伴多器官系统受累,基因检测确诊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5型,放弃治疗后死亡。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多器官功能衰竭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