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结果消化系统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系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65岁者明显多于<4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可引发多系统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临床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使用利尿剂治疗,6例出现低血钾症,发生率为26.09%;22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2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22.73%;23例患者使用CCB类降压药治疗,2例出现下肢水肿,发生率为8.70%;25例患者使用ACEI降压药治疗,4例出现低血压、咳嗽,发生率为16.00%;18例患者使用ARB降压药类治疗,2例出现恶心、头晕症状,发生率为11.11%,另有9例患者使用α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1例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11.11%。结论熟知各类降压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心血管状态以及合并症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才能减少药物反应的发生,充分达到降压的目的。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所致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纳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调查,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头孢他啶13例,头孢替唑钠34例,头孢哌酮8例,头孢拉定8例,头孢呋辛钠9例,头孢米诺钠6例,头孢曲松钠5例;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20例(24.10%),呼吸系统嗜酸性白细胞增加4例(4.82%),神经系统6例(7.23%),血液系统咳嗽、呼吸困难4例,最高占比为全身伤害过敏性休克49例(59.04%);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用药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应用后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对多种不良反应给予足够重视,同时做好用药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在我院治疗的 46 例患者进行研究,均是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不良反应中,肌肉毒性发生率最高,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最易引起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与降压药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用中,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与降压药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多表现为肌肉毒性,临床上需要注意调节用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物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合理应用。 方法: 将本院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合理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8 例患者采取利尿剂治疗,低血钾症患者 6 例( 33.3% ), 17 例患者采取 β 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支气管痉挛症患者 2 例,心动过缓患者 4 例,发生率 35.2% , 18 例患者采取 CCB 治疗,下肢水肿患者 1 例( 5.5% ), 20 例患者采取 ACEI 治疗,低血压患者 2 例( 10% ), 13 例患者采取 ARB 治疗, 3 例( 23.0% )患者存在恶心等症状, 4 例患者采取 α 受体阻滞剂治疗,低血压患者 1 例( 25% )。 结论: 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掌握药物适应证和禁忌症,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结合患者病情和心血管情况等进行药物选择,可实现药物合理应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不良反应 药物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寻找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我院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3年我院一共有58例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出现了不良反应病例,这些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有过敏性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而过敏性不良反应在这些不良反应类型中的发生几率是最高的,占研究总数的67.24%,比其他的不良反应比例要高出许多,结果差异性明显(P<0.05),临床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原因有药物使用不当、剂量和用药方法不当,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等,剂量以及方法是发生几率最高的原因。结论临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该要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预防,加强用药监督管理,提升用药的安全性,确保抗菌药物能够在临床中发挥出正确的效果。

  • 标签: 头孢菌素 药物 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5月间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 5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所有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主要发生原因。结果 组内 50例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失眠、意识模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皮疹、肾功能障碍:血尿、蛋白尿、耐药菌株数量增加、水肿、白细胞指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主要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为主,其发生率分别为 30.00%、 26.00%、 20.00%,其次为肾功能障碍、二重感染、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等,其发生率分别为 18.00%、 18.00%、 16.00%;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后各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用药时需要科学、安全,必要时需要问询药师,提高联合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从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150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剖析不良反应中所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产生的原因。结果:经过对150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得知,所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中喹诺酮类占比最多,高达34.00%,林可霉素类占比最少,占比为2.67%。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在皮肤及软组织中分布最多,占比为43.33%,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连续使用用药,占比为28.66%,其次为无指征或者超范围用药,占比为。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种类较多,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各异,并且不合理的用药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重点关注抗菌药物使用问题。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加,化疗药物得应用量显著增加,由此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肺癌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的研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临床病例及相关研究为基础,对肺癌因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对策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提升治疗依从性,确保临床疗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的种类,观察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的种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外伤等较轻微的疾病,导致双硫仑样反应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用药后饮酒出现反应的多于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的,用药后3天内饮酒可出现反应,而饮酒后用药出现反应多在饮酒1天内。结论:头孢哌酮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所有能导致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用药后1周内禁酒,饮酒后3天内禁止用药。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哌酮 饮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某些不良反应,分析用要的合理性。方法通过回顾方式对临床上采用氟喹诺酮类药时不良反应的掌握分析。结果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有部分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运动系统反应,血象改变,肝肾中毒现象等。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氟喹诺酮类药物属实对某些患者反应较重,但在临床中发现此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在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方面优于其它药物,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提方医师要格外注意。

  • 标签: 氟喹诺酮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合用他汀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运用合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96例,对不良反应展开深入分析。结果:在所有运用他汀类药物展开治疗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其中由辛伐他汀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有4.16%,由阿托伐他汀药物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现象占有2.08%,合用氟伐他汀药物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现象占有1.04%,合用洛伐他汀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占有5.20%。结论:医师在临床上对患者开展合用药物治疗措施时应当严格依据相关要求,合理地对药物进行搭配,针对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多项基本信息,科学的调整药物服用剂量,以此保证患者在服用药物时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产生多项不良反应的现象,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用药物
  • 作者: 魏娟 于慧斌 赵利军 祝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5期
  • 机构:十堰市人民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 442000 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十堰 442000,十堰市人民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 442000,十堰市人民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 442000 兵兵宏康中药饮片(十堰)有限公司,湖北 442510
  • 简介:妊娠结核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母婴的严重不良后果.了解妊娠结核的发病率、妊娠与结核病的相互影响等的最新动态,掌握妊娠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将有利于保护妊娠结核的母婴健康.

  • 标签: 妊娠 结核 药物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选取50例神经内科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13年-2016年),对这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研究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护理。结果由于老年人机体老化,各脏器功能减退,胃肠及肝肾功能衰退,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明显发生变化,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半衰期延长和毒性增加,加上联合用药较普遍,因而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结论为了老年人用药安全,护士要根据医嘱,正确用药,掌握药物的用药指征、疗效、不良反应、使用途径等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性分析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指导患者每次注射前一定要摄取食物,不能进行空腹治疗。对治疗存在抵触情绪的病人,要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解释内容其中包括治疗措施、目的以及副作用等。结果经此次调查显示98例患者药物使用的种类超过了33种,通过全科人员的培训,严把药液配置关。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回和观察。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过敏史,仔细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观察患者的静脉注射速度,讲解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在2011年门诊护理工作中,由于对以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加以防范,有效地减少了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预防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