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AIS)患者术后麻痹性肠梗阻(P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脊柱中心住院的93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及手术相关资料等,并记录术后PI发生情况。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1.9%(39/93)的患者发生术后PI,伴随厌食、腹胀、恶心、呕吐和腹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6/39)、61.5%(24/39)、59.0%(23/39)、30.8%(12/39)和20.5%(8/39)。二项Logistic回归显示,直腿抬高运动(OR=3.582,P=0.023)、术后首次进食时间(OR=1.209,P=0.027)、质子泵抑制剂(OR=6.820,P=0.002)、截骨术(OR=5.516,P=0.007)是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AIS患者术后PI发生率较高,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腹胀和恶心;直腿抬高运动、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质子泵抑制剂、截骨术是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青少年 麻痹性肠梗阻 脊柱侧凸 术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患者椎旁肌群退变特征及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236例退变性腰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腰椎X线和MRI测量,指标包括冠状面Cobb角、顶椎旋转分级、顶椎上下间盘平面横截面积(CSA)、腰大肌和背伸肌群(包括竖脊肌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FIR)、横截面积差异指数(CDI)和脂肪浸润差异指数(FID),评价椎旁肌退变和冠状面Cobb角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冠状面Cobb角10.4°~57.8°(18.72 ± 6.44)°;不同性别、方向和顶椎位置患者冠状面Cobb角和顶椎旋转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上间盘平面腰大肌凹CSA明显大于[(3.82 ± 1.06) cm2比(3.68 ± 1.01) cm2],多裂肌、背伸肌群和椎旁肌群(包括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和多裂肌)凹CSA明显小于[(9.80 ± 2.14) cm2比(10.46 ± 2.60)cm2、(18.18 ± 3.03) cm2比(19.79 ± 3.22) cm2和(25.25 ± 5.06) cm2比(27.86 ± 6.9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腰方肌和竖脊肌凹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和腰方肌凹CSA明显大于[(6.62 ± 3.09) cm2比(6.40 ± 3.23) cm2和(4.58 ± 0.57) cm2比(4.45 ± 0.64) cm2],多裂肌和背伸肌群凹CSA明显小于 [(9.49 ± 3.10) cm2比(10.32 ± 4.06) cm2和(19.31 ± 4.36) cm2比(20.54 ± 5.60)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竖脊肌和椎旁肌群凹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上下间盘平面背伸肌群凹FIR明显大于[(31.83 ± 11.04)%比(24.37 ± 12.76)%和(38.62 ± 10.09)%比(31.80 ± 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大肌凹F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顶椎上下间盘平面多裂肌、背伸肌群、椎旁肌群CDI和背伸肌群FID与冠状面Cobb角均呈正相关(顶椎上间盘平面:r = 0.94、0.70、0.86和0.90,P<0.01;顶椎下间盘平面:r = 0.92、0.94、0.81和0.66,P<0.01);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CDI与冠状面Cobb角呈正相关(r = 0.73,P<0.01),顶椎上间盘平面腰大肌CDI与冠状面Cobb角无相关性(r = 0.17,P>0.05)。顶椎位于L2和L3患者顶椎下间盘平面腰大肌和腰方肌CSA均明显大于顶椎上间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顶椎位于L2患者顶椎下间盘平面竖脊肌凹CSA明显大于顶椎上间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退变性腰椎患者在病变进展过程中腰椎前屈/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背伸肌群能够有效抑制退行性病变;退变性腰椎治疗应将保护椎旁肌群功能放在重要位置。

  • 标签: 脊柱侧凸 生物力学 椎旁肌 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接受经骶2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alar-iliac,S2AI)固定术后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并分析与PI变化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80例接受S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且至少随访2年的DS患者病历资料,男30例(37.5%)、女50例(62.5%),年龄为(55.3±16.2)岁(范围38~73岁),随访时间为(34.6±8.7)个月(范围24~96个月)。根据术后即刻PI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PI降低<5°或升高(PI稳定组),共31例,男29例(93.5%)、女2例(6.5%),年龄(59.4±11.3)岁;PI下降>5°(PI活动组),共49例,男1例(2.0%)、女48例(98.0%),年龄(51.7±12.9)岁。在手术前后及术后2年测量以下影像学参数: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PI-LL、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脊柱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P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影像学参数及SRS-2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I稳定组31例(38.8%),PI从45.7°±11.4°降至45.3°±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49例(61.2%)为PI活动组,PI从51.6°±14.5°下降至40.9°±14.0°。末次随访时PI活动组中24例(49%)PI恢复(PI恢复组),增加幅度>5°;余25例(51%)无增加(PI保持组),平均ΔPI变化为-4.2°。分层分析显示PI恢复组与PI保持组的ΔPI、术后PI、术后PT和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I、术后PI、术后PT、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的ΔPI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PI是相关因素(OR=0.87,P=0.024)。结论DS患者应用S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术后即刻超过50%患者会发生PI下降,在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期间发生PI明显改变的患者中49%的患者存在PI恢复。较低的术前PI、术后PI和PT与PI的恢复密切相关。

  • 标签: 脊柱侧凸 骨盆 骶髂关节 骨螺丝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20例,术前主弯平均Cobb角82°(75°~92°),平均柔韧性30%(20%~40%),平均双肩高度差为15mm(5~35mm),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h(3.2—4.3h),平均失血量865ml(660~1070ml),平均融合节段为11节椎体(9节~12节),术后主弯平均Cobb角31°(22°~37°),平均矫正率62%(50%~76%),平均双肩高度差为7.5mm(0~11mm),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d(8—11d)。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1—6.3年),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主弯矫正角度未发生丢失,固定节段全部融合。结论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能有效治疗主弯在75°~92°度之间,柔韧性不〈20%的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矫形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行脊柱后路矫形术后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患者住院期间采取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方法,结合脊柱矫形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包括: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制作病情观察记录表,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给予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指导。此外通过出院前健康宣教、出院后随访等做好患者的出院延续性护理。结果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恢复经口进食;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体质量增加4 kg。结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士应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营养支持,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重度脊柱行后路矫正术患者康复中的价值评价 。 方法: 将 重度脊柱行后路矫正术患者 100 例 为试验对象, 以 单双号随机化分组 设计 分为 2 组 , 均给予 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同时给予实验组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干预 。 结果: 实验组 临床护理总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 重度脊柱行后路矫正术患者 实施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措施的 康复 效果显著 。

  • 标签: 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矫正术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通道椎体后成形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3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66)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n=66)患者实施单通道椎体后成形术治疗,术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别(P>0.05),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82%,研究组为95.45%,则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6.0923,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采用单通道椎体后成形术的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手术 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或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的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4年9月,共64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患者接受手术,其中36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28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为2~4年。结果A组术前胸腰段或腰段弯曲角度平均42°,术后平均18°;B组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8°。2组患者术后弯曲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且2组患者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的出血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手术时间(179min)〈A组(279min),融合节段(15.8个)比A组(39个)长1.9个节段。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均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B组术后近端交界性后(proximaljunctionalkyphosis,PJK)发生率高(P〈0.01)。结论对于胸腰段或腰段脊柱的患者,2种方法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矫形效果相当,但后路手术时间短,融合节段长,术后PJK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青少年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用于脊柱伴脊髓纵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脊柱伴脊髓纵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为Ⅰ型组(31例)与Ⅱ型组(31例)。两组患者均施行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比较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术后并发症。结果:Ⅱ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低于Ⅰ型组(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AIS)患者骨量降低和骨代谢异常的改变与脊柱进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 A 组:正常对照组30 例;B 组:AIS 组30 例,应用双能X线(BMD)检测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变化;抽取外周血,观察骨转换指标(反应骨形成的P1NP,反应骨吸收的β-CTX)。并分析BMD与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IS组的骨量降低,骨密度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IS组的PINP和β-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S组BMD与PINP,β-CTX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0.587, -0.615, P<0.05). 结论 AIS患者的脊柱进展与骨量降低、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是影响AIS自然进程的另一因素。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量降低 骨代谢异常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脊柱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到本院开展脊柱手术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使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患者疼痛评分、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所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康复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脊柱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侧凸 围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规范化护理路径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矫形手术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接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矫形手术病人(n=5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9人,前者采取全程规范化护理路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矫形手术用全程规范化护理路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住院时间 全程规范化护理路径 矫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成形术对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与伤椎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所医治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后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伤椎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超过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伤椎 影像学指标
  • 简介:六月初,天朗气清,烈日中天。得一机会与同事到格河游览,幸甚。格河位于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境内,整个景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集岩溶、山、水、洞、石、林组合的精髓,融雄、奇、险、峻、幽、古为一身,构成一幅完美的风景图画,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园。

  • 标签: 格凸河 紫云自治县 安顺市 喀斯特 同事 境内
  • 简介:本文使用非常极的定义,证明了非常极和非常光滑是互为对偶空间且严格介于弱k和非常之间的空间,最后得到了非常极的一些特征.

  • 标签: 非常极凸 弱k凸 非常凸
  • 简介:引入了Banach空间的局部k-drop性质,研究了k-drop与局部k-drop的一些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用单位球的切片统一而简洁地处理了这两个性质.

  • 标签: k-drop凸 局部k-drop凸 k强凸
  • 简介: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成人退变性脊柱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比较不同置钉方案的矫形效果,探讨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退变性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后路CD矫形模拟技术,分别设置不同的置钉方案,对比不同矫形操作中椎体成角及位移,比较术后矫形效果。结果4种矫形方案的Cobb角以及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差别。融合至T10与融合至L1的矫形方案相比,顶椎区去旋转作用以及向中线纠正的能力更强。去旋转矫形过程中顶椎区的螺钉应力较高,尤其在长节段矫形方案。结论对于Cobb角较小、脊柱平衡性以及柔韧性较好的成人退变性脊柱,短节段融合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临床方案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前后联合入路胸腰椎后弯畸形截骨矫形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手术时间较长,通过个性化的护理配合方案,妥善安置体位,术中加强观察,虽然手术时间长,但避免了压疮的发生。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胸腰椎畸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AIS)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症状特征以及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年龄13~18岁AIS患者54例,以儿童创伤症状自评量表(TSCC-A)、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焦虑、压力和应激症状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术后疼痛情况;以线性回归方程分析AIS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症状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YSR中焦虑/抑郁评分、内化行为评分分别为(5.40 ± 2.48)、(12.19 ± 4.67)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4.10 ± 1.92)、(9.81 ± 3.46)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266、8.107,P<0.05);患者术前TSCC-A中愤怒评分、YSR中社会问题评分及注意力问题评分与术后疼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术后疼痛与术后6个月TSCC-A中焦虑评分、YSR中社会问题评分及注意力问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AIS患者术前应激症状与术后疼痛明显相关,而术后疼痛又与术后恢复期焦虑关联密切,该类患者术前应积极干预以降低围手术期应激症状及术后疼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应激,心理学 疼痛,手术后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