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外伤患者100例(100),按受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伤后10~14天行玻璃体手术,研究组为伤后早期(2~4天)行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结果研究组的总治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χ2=8.306,P=0.000)。研究组术后继发性青光发生率为2.0%、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4.0%,硅油依赖发生率为2.0%,玻璃体再积血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的16.0%、22.0%、14.0%及12.0%,各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7.162,4.891,6.383,P=0.011,0.010,0.000,0.021)。结论开放性外伤伤后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外伤,眼,开放性 手术,玻璃体 效果,治疗 时机,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左氧氟沙星应用于外伤围术期中预防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病例选择在2019.01-2021.03时间内,在本院行外伤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非开放性外伤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2组。在常规组中30例患者经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在实验组中40例患者经局部滴入左氧氟沙星,统计并比较2组应用价值。结果:2组治疗前细菌培养结果存在差异,x2=6.30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x2=5.143(P<0.05)。结论:以静脉滴注与单纯以左氧氟沙星药物滴,均能够起到有效预防感染效果,但相较于静脉注射,以局部滴方式可降低患者对药物应用剂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其发生不良反应,适宜推广。

  • 标签: 眼外伤 手术 左氧氟沙星 感染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外伤患者伤情,探讨外伤的手术护理程序。方法-82例外伤患者予以眼科体检,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伤情,对外伤性质进行分类;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建立外伤围术期护理程序,评估护理绩效。结果-外伤患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常发生于工厂及公共场所,单眼受伤者居多;机械性外伤占绝大多数,其中多为锐器伤;治疗及护理后视力恢复到0.3以上者达65例(79.26%),无光感者降至9例(10.97%),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结论-机械性外伤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围术期护理是外伤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眼外伤患者 伤情分析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查房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查房,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6.12±5.68)、(24.42±5.92),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35.38±6.92)、(34.38±6.87),两组心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为53(95.15%),对照组为33(61.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查房应用于外伤手术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护理价值。

  • 标签: []  护理查房   眼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眼科护理中常见外伤的急救处理与康复护理。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选择了50例外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眼科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眼底针刺疗法。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缓解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疼痛缓解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低,视力恢复较好,并且对治疗效果和康复护理更为满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种差异的显著性。结论:综上所述,眼底针刺疗法在外伤的急救处理与康复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疼痛缓解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眼科护理,眼外伤,急救处理,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外伤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外伤科住院的儿童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采用焦虑评分计量表(SAS)对患儿术前和出院前进行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术前的焦虑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出院前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院前焦虑评分与术前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出院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对眼外伤患儿及陪护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术前和出院前的心理焦虑,促进外伤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外伤 全方位 儿童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伴有颅脑外伤的开放性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外伤合并开放性外伤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32例(32只)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70(43.2±14.0)岁。术前视力无光感~手动。开放性外伤类型包括:眼球穿孔伤6例,眼球破裂伤26例。12例于伤后10~14 d行玻璃体手术,20例于受伤2周后待脑脊液漏好转行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一段情况、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28例(87.50%)行玻璃体硅油填充,术后随访颅脑外伤病情无恶化。术后视力提高20只(62.50%),视力不变12只(37.50%)。术后12个月,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24只(75.00%)。视网膜脱离复发8只(25.00%),均再次行硅油填充成功复位视网膜。结论颅脑外伤合并开放性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全身病情及脑脊液漏后,可以顺利进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挽救一定的视功能。

  • 标签: 眼损伤,穿透性 玻璃体切除术 视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伤及后节的开放性外伤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伤及后节的开放性外伤者82例(82)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12例效果不佳组,70例效果良好组,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82例中总治愈率为85.36%(70/82),并发症发生率7.32%(6/82)。术后3 d、7 d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P<0.05)。而视力、手术时机、年龄、钝器伤、眼内异物、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情况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伤及后节的开放性外伤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时需考虑视力、年龄、时机、眼内异物等情况。

  • 标签: 外伤,眼,开放性 手术,玻璃体 效果,治疗 因素,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青光引流阀(AGV)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青光80例(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AGV植入术,对照组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2.50%(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χ2=4.01,P=0.045)。两组眼压比较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眼压观察组为(16.46±2.64)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21.51±5.24)mmHg(t=5.44,P<0.05)。两组术后ECD均低于术前,随时间推移ECD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ECD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为(1 979.67± 301.37)个/mm2低于对照组(2 150.74± 351.92)个/mm2(t=2.34,P=0.020)。观察组的并发症高眼压发生率为27.50%(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24/40)(χ2=8.58,P=0.003)。结论外伤性青光接受AGV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各具优势,AGV植入术有利于术后眼压、长远效果好,而小梁切除术有利于保护角膜内皮。

  • 标签: 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小梁切除术 密度,内皮细胞,角膜 并发症
  • 简介:<正>第十届全国外伤成形学术会议,于1999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本次学术会议是中华眼科学会对学组进行调整,即成形专业加入眼外伤学组后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外伤、职业眼病、成形及眼科手术方面的文章1100余篇,到会代表410人。学组组长宋绣雯教授,副组长马志中、赵光熹教授到会并主持会议。外伤职业眼病学组的创始人及元老张效房教授、杨敬文所长、李

  • 标签: 眼外伤 全国性学术会议 北海市 成形 眼科手术 行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闭合性外伤继发难治性青光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及患者康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8例闭合性外伤继发难治性青光患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合理的干预策略,如干预治疗、药物治疗、针灸、运动锻炼等,并比较患者经干预前后的视力状态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患者眼睛酸涩现象得到缓解,视力功能得到恢复,患者视力提高。结论: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可帮助闭合性外伤继发难治性青光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难治性青光眼 临床干预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实施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观察外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分析其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细致诚恳的思想工作,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康复。结论对眼外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缓解其应激心理,减轻外伤患者的心理焦虑,使患者恢复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眼外伤 心理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的患者实施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有37例患者矫正视力明显提高,有12例患者矫正视力未有提高,有2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未有改善或变差;术后眼压下降到21mmHg以下的患者有49例,眼压在21~30mmHg之间的有2例。结论对于继发青光外伤性晶体脱位患者,采取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是有效降低眼压,恢复视力的有效可靠治疗方法。

  • 标签: 晶体脱位 青光眼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穿孔性外伤玻璃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56例严重穿孔性外伤患者,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手术之前,视力提升43例,占到总数的76.8%,视力没有提升13例,占总数的23.2%。26例眼内异物全部摘除,12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11例复位,与术前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穿孔性外伤患者实施玻璃体手术治疗,掌握好手术规范和时机,可以让更多患者达到解剖修复,还可以恢复较高的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孔性眼外伤 玻璃体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外伤手术围术期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外伤手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啊联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眼外伤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并且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并发症产生几率,提高患者恢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眼外伤 围术期 健康宣教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发病急,发展快,多为突发事件,为此本文拟探讨开放性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优质护理方案。方法收集我院开放性外伤的患者,根据患者不同受伤原因,进一步分为异物伤组、眼球穿通伤组及眼内出血组。收集异物伤组、眼球穿通伤组及眼内出血组详细临床资料,如致伤性质、受伤后至入院时间、发病年龄等。分析(1)开放性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2)不同就诊时间及年龄患者预后。结果(1)眼球穿通伤患者预后明显差于异物伤患者和眼内出血患者,比较有差异(P<0.05)。(2)不同就诊时间及年龄患者预后存在差异,就诊时间<6小时患者预后优于就诊时间≥6小时者(P<0.05);发病年龄<30岁者预后优于≥30岁者,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开放性外伤预后与就诊时间、年龄及受伤因素密切相关,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开放性 眼外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外伤患者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运用舒适护理,进行满意度调查来评价效果。结果患者的满意度由86%提高到98%,患者评价高了,纠纷少了。结论舒适护理让患者的心情愉悦,住院期间患者感到舒适、安全、方便,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舒适护理 眼外伤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减轻其术前焦虑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别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术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