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比较法可以确立语言的亲属关系,重建语言的早期面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研究者尝试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文章运用“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来整理汉语核心词“足”,并将其与汉藏语系的亲属语言进行比较。

  • 标签: 历史比较 语义场 词族 “足”
  • 简介:论文从客观的汉语修辞实际出发,掇取典型丰富的语言实例作为依据,在真、善的内容和适切题旨情景的前提下,借鉴艺术的形式美法则,遵循辩证思维的方法,探求汉语修辞之美。而这种"美"乃是广义之美,既包括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而造成的生动、形象、绮丽之美,也包括正确、准确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而造成的平实、畅达、朴素之美。论文重点论述了汉语修辞的整齐美与参差美,明晰美与朦胧美,平实美与夸饰美,精炼美与繁丰美,具象美与抽象美,袭常美与创新美,调和美与对比美,色彩美,音乐美,情趣美以及多样统一的和谐美,从而得出"修辞学即美辞学"的结论,希望给一般的文字工作者乃至文艺工作者以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汉语 修辞 美的规律 形式美法则 客观实际 辩证
  • 简介:去年春节,我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两所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汉语教学,其中Fisher小学还是刚刚挂牌的孔子学院.在他乡教异域孩子汉语,是一件很奇特、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段不长的经历中,我再一次深深地领略到了汉语的神奇,领略到汉语言文化对异域孩子强大的吸附力.

  • 标签: 教汉语 美国教
  • 简介:百年来的汉字改革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色彩,但文字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靠政治热情和政府行为所能奏效的。重新审视文改三大任务,客观效果应总体予以肯定,但其以实现拼音化为出发点难免偏误。从字本位的观点来看,表意和表音是文字演变的两个不同方向,而不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拼音化不是世界文字共同的发展方向。汉语不灭,汉文化不灭,汉字就不会消亡。

  • 标签: 拼音化 汉字论争 文改三大任务 汉字 汉语 汉文化
  • 简介:汉语总括副词大多来源于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是由动词引申为形容词再虚化为副词。本文考察了皆、尽、毕、俱、具、都、总、全等8个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总括副词,探究总括副词用法的来源方式及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从整个汉语发展中分析汉语总括副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 标签: 总括副词 来源 发展
  • 简介:汉语的重叠有两类,一是构词重叠,如妈妈、饽饽、蝈蝈儿等;二是句法重叠,如人人、看看、好好等。两类重叠的区别在于:前者叠前和叠后意义和句法功能都是一样的,其中有的只有重叠式才可以单用;后者基式和重叠式的意义和句法功能都很不一样,而且基式都是可以单用。本文只考察句法重叠。文章从所有可重叠的词类中归纳出重叠的共同语法意义是,使基式的意义定量化。定量化又引起了词语句法功能的稳固化,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词语-旦重叠,就只能担任本词类的角色,不能转换为其它词类;二是重叠式只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句法位置上。文章从稳固的语法意义、确定句法功能的作用、严格的语音表现形式等几个角度论证,句法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典型形态(morphology)。这种形态的语音表现形式,是受制于汉语特有的音节结构。文章还从认知的角度说明了,重叠范围的限制以及数量范畴与形态表征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形容词重叠式 句法功能 语法意义 数量特征 定量化 汉语
  • 作者: 热孜汗• 胡加木尼牙孜
  • 学科: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现代教育科学》 2010年第01期
  • 机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汉语交流及汉语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节汉语课的成功与否,教师与学生同样是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能提高汉语授课效应呢?下面我将就此问题提出几个要点。1.教师要备好教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张爱玲是她的时代语言的先锋和实践者,她用语言的诗性智慧,语言建构的旋律节奏,语言演示的蒙太奇效果和语言的传神写意去勾勒自己语言的理想国,创建符合汉语规律又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 标签: 建构汉语 张爱玲建构 汉语视界
  • 简介: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史记》,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章回体小说,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孕育了熠熠生辉的文字;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让人陶醉。这种文化的积淀,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似血浓于水的亲情般,根生于心。这种对汉语的依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是一生都无法割舍的。

  • 标签: 汉语文化 风景 章回体小说 《楚辞》 《诗经》 《史记》
  • 简介:<正>汉语量词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是单位词,表示度量衡单位、集体、部分等;一类是个体量词,又被称作“天然单位词”“类别词”等。前一类为各语言所共有,后一类则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等的一大特点,受到汉语学界的重视,论文时见,专著迭出,描写研究得十分详尽。下文的“量词”专指这后一类。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三本书”中的“本”纯属无用信息,象英语的threebooks那样说成“三书”似乎也传达了同样多的信息,那么量词在汉语中的存在价值何在?为什么会从无到有、以少到多、直至蔚为大观?多数量词研究的论著似乎都没有从宏观上提供汉语量词这“所以然”,虽然对“其然”的微观描写已经十分完备。本文只想尝试一下这种宏观分析,不少地方尚属推测,希望引起讨论。我们重点想从现代汉语的共时角度来谈一下量词的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之一,凑足音节。汉语词从先秦以来愈益双音节化,而且,在句法结构中,倾向于单音节词配单音节词,实为凑成一个双音节单位(鲜鱼、赛球)、双音节词配双音节词(新鲜蔬菜、篮球比赛)。这中间,名词走在双音化的最前列,数词从零到十却都没有双音化,于是,当数词和名词组合时,就会出现大量的单、双相配这种不合汉语趋势的配合(一石头、三钢笔),而量词正好跟数词凑成一个双音节单位,于是,“一

  • 标签: 汉语量词 宏观分析 个体量词 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 单位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语语音修辞表现在许多方面,如音节、平仄、押韵、联绵等等,这些语音表现背后有着深厚的语音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义相关,音节分明,音韵和谐。这些基础既是汉语语音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语言共性或区域共性。

  • 标签: 语音修辞 音节 音韵
  • 简介:汉语语法的制约系统可以解构为在话语某个特定的制约审容中,通过制约因素转换成制约力度而导致某种制约结果。因而汉语语法制约系统的生成模式既有不同内容的多元要素的转换流程,又有同一内容纠结、系连、混杂等复杂的多元联系。

  • 标签: 制约系统 多元要素 多元联系
  • 简介:在国内的时候,总觉得瑞典这种“偏远”的弹丸小国是很难和中国扯上关系的。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中国元素”在这里也很多。且不说逛街的时候从衣服到玩具,满眼都是“MADEINCHINA”,就连在外国人眼里拗口的汉语似乎也无处不在。

  • 标签: 汉语 中国 国是
  • 简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这都在启发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拼音教学活动,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趣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实践中摸索了以下几种路径:

  • 标签: 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教学 学习过程 实施建议 复韵 学拼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香港的汉语汉字研究[香港大学]单周尧承《语言文字应用》约稿,嘱笔者以一万字撰写一篇有关香港汉语汉字研究的文章。由于篇幅所限,而笔者近月又为杂务所羁,写来疏漏难免,只好将来再作补正。本文的材料,大多是有关学者自己提供的。希望这会使文章翔实可靠。在香港,...

  • 标签: 汉语汉字 语文教学 研究范围 普通话教学 香港粤语 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