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 ,对 培养 学生 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实践 动手 能力 、 创新 创业能力 具有 非常 重要 的 意义。 本文探讨了动物科学专业 毕业论文 课程 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改革方法、监管 保障体系等,旨在为 毕业论文 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科学 创新型卓越人才 毕业论文 改革
  • 简介:摘 要:本文探讨了“储检配”一体化改造对驱动物资管理变革的研究情况。兰州公司为主动适应省公司改革发展要求,提升全口径物资供应保障能力,支撑省公司建设“智慧仓储+智慧检测+智慧物流”的现代物资供应体系,对目前“储检配”一体化改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按照“因地制宜、立足现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等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物资供应质效。

  • 标签: 储检配一体化 物资供应体系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比了几种不同的非动物源蛋白胨和动物源蛋白胨对兽疫链球菌产透明质酸的影响。采用 3L六联发酵罐培养,对 4种非动物源蛋白胨及 2种动物源蛋白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非动物源蛋白胨 FP501能很好的对生产用的牛骨胨进行替换,发酵 18h,透明质酸产率能达到 9.55g/L,优于现在生产用的骨胨。

  • 标签: 兽疫链球菌 透明质酸 非动物源蛋白胨 酵母蛋白胨
  •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致残和致死率均较高,且患者大多转归不良。来自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去铁胺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水肿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文章对去铁胺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去铁胺 脑损伤 神经保护药 疾病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比格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动物模型,施加不同水平机械通气,探讨ARDS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与右心功能变化关系,为ARDS右心保护通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对象(n=6),麻醉成功后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食管测压管及股动脉导管。压力控制模式下固定驱动压,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由2 cmH2O逐步上升至14 cmH2O,观察在此过程中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通过中心静脉注射油酸建立比格犬ARDS模型,成功造模后均予以相同参数的机械通气。以自身为对照,分析造模前后实验犬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造模前后不同PEEP各项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事后Student-Newman-Keuls比较,组间t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造模前在PEEP递增时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增大(F值分别为232.733、196.33),吸气末跨肺压(Ptrans-I)、呼气末跨肺压(Ptrans-E)、肺静态顺应性(Cstat)、潮气量(Vt)变小(F值分别为4.524、6.499、64.803、2.31),右心室变化面积(FAC)变小(F值为3.09);每搏输出量(SV)先增大后减小(F值为3.24),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变大(F值分别为19.07、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在PEEP递增时Ppeak、Pplat、PES-I、PES-E增加(F值分别为24.829、41.95、9.78、87.86),Vt、Ptrans-I、Ptrans-E、Cstat先增大后减小(F值分别为2.91、4.29、5.84、48.890),TAPSE、SV先增大后减小(F值分别为6.22、6.54),CVP、MPAP递增(F值分别为5.23、19.24),MAP先变大后变小(F值为5.02),SpO2变大(F值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肺压及肺顺应性更好体现ARDS肺复张有效性,具有良好协同性;PEEP增加,右心收缩功能TAPSE最早受影响,SV代偿性增大,但PEEP继续增大会致TAPSE及SV变小;肺内血流分布在改善肺泡氧合方面更重要。ARDS治疗应实时监测跨肺压、TAPSE及肺内血流指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右心室 肺动脉高压 跨肺压 肺顺应性 比格犬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YunSendo)应用于巴马小型猪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能。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先用活检钳在模型猪上预先制备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模型。每只实验动物由2名内镜医师分别完成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和奥林巴斯内镜(GIF-Q260J型)检查。记录到达十二指肠时间,发现上消化道各部位黏膜损伤数目,规范采集不同部位的内镜图像,评价内镜操作性能和内镜图像质量。不同医师均采用盲法记录各自实验结果,2种内镜检查顺序通过执硬币法决定。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进镜时间和操作总时间比较[(171.00±9.96) s比(164.00±17.84) s、(285.00±33.94) s比(273.40±23.46) 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9、1.281,P=0.230、0.232);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进镜过程和操作全程的视野清晰时间百分数比较[(91.83±1.85)%比(91.52±1.51)%、(93.07±3.10)%比(92.06±2.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1、0.689,P=0.698、0.508)。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的综合操作性能评分、清晰图像数量评分、图像颜色辨识度评分、图像照度评分、图像综合评分和发现的黏膜病变数比较[分别为(9.66±0.30)分比(9.86±0.15)分、(39.50±0.71)分比(39.30±1.06)分、(39.70±0.48)分比(39.40±0.70)分、(39.40±0.70)分比(39.50±0.71)分、(9.88±0.09)分比(9.85±0.20)分、9.80±0.42比9.90±0.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76、1.000、1.152、0.317、0.629、0.557,P均>0.05)。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和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均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行活体动物内镜操作安全、可行,能清晰观察上消化道各部位和损伤病变,其操作性能和采集图像质量良好,与奥林巴斯GIF-Q260J型胃镜效果相当。

  • 标签: 动物实验 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款消化内镜下新型双极电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新型双极电刀与传统单极电刀对肌肉组织热损伤区域的差异。离体动物实验分析二者对猪胃壁的纵向热损伤距离。活体动物实验比较二者行猪消化道黏膜下剥离术的整块切除率、切割效率等指标。结果有限元模型表明,排除个体差异、手术操作因素的影响后,单极刀对肌肉组织热损伤区域的长、宽、深分别为双极刀的1.08倍、1.12倍和1.23倍。离体动物实验表明,相同功率下通电1 s,双极刀对猪胃壁的的纵向热损伤距离为(433.25±42.58)μm,小于单极刀的(898.03±111.59)μm(t=6.740,P=0.003)。活体动物实验中,两种电刀系统的黏膜整块切除率均是100.0%。双极刀的切割创面为(229.58±185.29)mm2,所用切割时间为(164.37±96.27)s,单极刀的切割创面为(209.70±167.35)mm2,所用切割时间为(162.65±69.97)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双极电刀在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安全有效,尚需临床消化道手术的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动物实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双极刀 单极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小动物照射研究平台建造C57BL6/J小鼠放射性肠炎精准模型。方法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6 Gy照射组、9 Gy照射组及12 Gy照射组4组。基于SARRP,照射组小鼠接受全腹单次照射,剂量率为4 Gy/min。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小肠病理改变。结果CT扫描后,勾画靶区及正常组织,根据4个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保护,采用等中心水平对穿照射方案。6、9、12 Gy组平均照射时间分别为163、252、328 s。照射后15天6、9、12 Gy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00%、50%;照射后第5天6、9、12 Gy组小鼠体重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35、P=0.002、P<0.001),10天后逐渐上升。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损伤逐渐加重。与较空白对照组相比,9、12 Gy组绒毛长度明显缩短(P<0.001);照射组肠壁厚度明显变薄(P<0.001)。结论SARRP在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建造中能够提供精准的靶区定位、计划的筛选和精确的剂量交付。6~9 Gy的单次全腹水平对穿照射能够成功地建造C57BL6/J雌性小鼠的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

  • 标签: 小动物照射研究平台 急性放射性肠炎 动物模型
  • 简介:内容摘要: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说明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音乐作品,作曲家意图把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例如圣桑所创作的《动物狂欢节》就是采用了音乐标题化手法,在中低段的音乐教材中平均每册必备一首,其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标题内容和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受到了学生们尤其是低段孩子的喜爱。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标题,较其他欣赏曲目而言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听觉反应,认知反应等,所以我根据标题音乐的特点。

  • 标签: 标题音乐 低段欣赏教学 有效欣赏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Spectrum-CT对3种不同方式建立的人肺肿瘤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实时监测和生物学特性比较,为肺癌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肺癌A549细胞株(A549-Luc),应用胸腔注射法、尾静脉注射法和气管灌流法将A549-Luc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每组6只),建立人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应用Spectrum-CT活体成像系统对3组模型鼠进行生物发光成像,监测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和荧光信号强度,每周1次,连续监测4周,最后解剖裸鼠肺组织进行体外发光成像和病理学分析。结果生物发光成像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鼠移植瘤组织均持续生长,建模第4周,胸腔注射组模型鼠的荧光信号强度值[(2.78±0.18)×106 P/s]强于气管灌流组[(1.45±0.20)×106 P/s]和尾静脉注射组[(1.35±0.14)×106 P/s](F=62.53,P<0.01);3D活体成像分析显示,3组模型鼠肺癌移植瘤组织呈不同的生长状态,胸腔注射法模型鼠呈右侧肺叶接种位点处单点肿瘤灶生长,气管灌流法模型鼠肿瘤灶呈左右两侧肺叶不确定多点生长模式,尾静脉注射法模型鼠肿瘤灶相对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左右两侧肺叶上。结论与气管灌流法和尾静脉注射法模型鼠比较,胸腔注射法原位肺肿瘤模型成瘤更快,在开展移植瘤主动定位研究方面存在优势;结合使用Spectrum-CT活体成像系统,在原位肺肿瘤模型建立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对移植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定位和定量分析,可为肺癌发病机制和药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 标签: 肺肿瘤 模型,动物 荧光素酶 生物发光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20b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气道炎症改善情况及作用机制。方法SPF级成年SD雌性小鼠12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将以上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miR-20b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小鼠30只,分析4组小鼠的肺功能、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性因子、ERK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4组小鼠的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空白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0.1 s呼气量(PEV0.1)高于miR-20b组、模型组和对照组,miR-20b组FVC、PEF、PEV0.1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模型组和对照组的FVC、PEF、PEV0.1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小鼠的MDA以及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模型组和对照组MDA以及SOD水平高于miR-20b组、空白组,miR-20b组MDA以及SOD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模型组和对照组的MDA以及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小鼠的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模型组和对照组IL-6、IL-8、TNF-α水平高于miR-20b组、空白组,miR-20b组IL-6、IL-8、TNF-α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模型组和对照组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小鼠的ERK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空白组ERK蛋白水平高于miR-20b组、模型组和对照组,miR-20b组ERK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空白组磷酸化蛋白水平低于miR-20b组、模型组和对照组,miR-20b组磷酸化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模型组和对照组的ERK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iR-20b通过抑制性调节MAPK/ERK途径,显著改善COPD动物模型气道炎症反应。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miR-20b MAPK/ERK途径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通过我国近些年的建设投入和大力开展,我国的野生自然保护区已经大体形成,这些保护区也为保护我国野生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自然资源提供了保障。对这些野生生物资源的清查和评估,是我国野生自然保护区重点研究和监测的目的之一,也为我国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有了切实可行的保障。在我国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清查与评估的过程中,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则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普及,使得我国的野生动物各种研究理论有了很大进步,对于稀有动物种类的几率和探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野生动物的清查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等方面也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就。

  • 标签: 红外相机 野生动物保护 清查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心肌灌注显像(MPI)药物2-叔丁基-4-氯-5-[4-(2-氟-18F-乙氧基甲基)苯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Flurpiridaz)在小型猪体内的生物分布及定量分析价值,并与13N-NH3·H2O进行对比。方法取10只巴马小型猪,分为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每组各5只。正常组不行处理,心肌梗死组采用外科开胸结扎冠状动脉的方式建模。2组均先行13N-NH3·H2O显像,后行18F-Flurpiridaz显像,2种显像至少间隔40 min,注射剂量均为185~370 MBq。正常组另行18F-Flurpiridaz全身显像,观察18F-Flurpiridaz的生物分布,计算心肌与邻近组织或器官18F-Flurpiridaz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比较正常组2种显像图像质量及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比较心肌梗死组2种显像图像质量及静息总评分(SRS)、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总灌注缺损(TP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常用心功能评价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全身显像示正常组小型猪18F-Flurpiridaz MPI心肌显影清晰,注射后2 h内始终保持高放射性摄取,左心室心肌与心血池、肺和肝的放射性计数比值高(5.19~12.87、4.17~50.51、2.08~6.92)。2组动物的18F-Flurpiridaz MPI图像全部(10/10)质量优秀。18F-Flurpiridaz与13N-NH3·H2O显像测得的左心室不同区域rMBF(ml·g-1·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前降支:0.98±0.06和0.92±0.13;左回旋支:0.98±0.05和0.88±0.12;右冠状动脉:0.95±0.07和0.88±0.15;左心室:0.96±0.07和0.90±0.13;t值:-1.70~-0.90,均P>0.05);两者所得的心功能参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SRS:10.6±4.1和9.2±4.6;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15.2±9.0)%和(12.6±6.6)%;TPD:(11.6±6.3)%和(9.6±3.9)%;LVEF:(68.6±11.1)%和(71.4±11.3)%;t值:-2.33~2.75,均P>0.05]。结论与13N-NH3·H2O相比,18F-Flurpiridaz MPI图像质量好、心功能参数测定准确,具备心肌血流定量的潜力,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正电子MPI药物。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哒嗪类 氟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取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迷走神经元荧光标记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和袖状胃切除(SG)小鼠模型。方法选取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10周龄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级Phox2b-Cre-tdTomato转基因小鼠。获得标记基因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正常饲料喂养,获得DIO小鼠。25只DIO小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接受袖状胃切除术(SG,10只),袖状胃切除-迷走神经离断术(SG+TV,10只)和假手术配对喂养(SH,5只)。观察围手术期(术后2、8、12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空腹糖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肠脑轴各器官迷走神经分布情况。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各组Phox2b-Cre-tdTomato杂合子小鼠的胃、小肠、结状神经节与后脑区均可见红色荧光染色阳性表达。与SG小鼠相比,SG+TV组小鼠术后的胃、肠、结状神经节和后脑区荧光表达均减弱。术后12周,与SH组小鼠相比,SG和SG+TV小鼠术后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时间延长下降幅度逐步增加,SG和SG+TV小鼠与SH小鼠相比体重和空腹血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体重分别为(56.7±4.4)、(24.5±7.7)、(36.0±3.3) g,空腹血糖分别为(9.1±0.1)、(4.1±0.4)、(5.8±0.4) mmol/L(t=4.652、4.025、16.050、10.240,P<0.01)。与SG组小鼠相比,SG+TV组小鼠在术后早期(8W内)体重和血糖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但8W后SG-TV组小鼠的体重和血糖的下降幅度有所缩小,体重下降(1.0±0.7) g,血糖下降(0.3±0.4) mmol/L,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180、4.789,P>0.05)。SH组小鼠在术后12周体重和血糖水平基本恢复术前水平。在总体重丢失方面,SH小鼠在术后12周总体重丢失现象开始消失,而SG与SG+TV组在术后12周的总体重丢失分别为(24.3±6.8) g和(25.2±4.2) g;与SH小鼠[(3.8±0.8) 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1、7.131,P<0.01);术后12周,SG与SG+TV组的总体重丢失比例分别为(49.1±1.0)%和(49.2±1.1)%,与SH组小鼠[(6.2±0.9)%]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00、44.290,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荧光标记迷走神经元的DIO小鼠和SG小鼠模型,初步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迷走神经纤维在肠脑轴内的分布,为进一步VANs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和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模型 荧光标记迷走神经元
  • 简介:【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的探索活动。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领域,因此科学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活动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使幼儿获得发展,是对幼儿的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狂欢节》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幼儿园在主题背景下,在科学区域活动的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 标签: 主题活动 区域活动 科学区活动
  • 简介:摘要: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为例,从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与思路,到制作 PPT课件,编写微课讲解稿,最后利用微课录课软件 EV录屏、 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完成微课制作,供给学生课前课后在线自主学习使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 标签: 微课 高中生物学实验 录屏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途径对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及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4~5周龄的雄性BALB/-nu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中20只注射1×107/ml的T24细胞悬液,待肿瘤体积大于0.1 cm3,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干预,共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裸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治疗组给予15 mg/kg的TanⅡA腹腔注射,均干预2周;开始干预后每天测量瘤体积1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并在干预结束后将裸鼠处死后取0.1 g肿瘤组织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脱氧核糖核酸修复酶降解产物(Cleaved PARP)、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采用卡方分析计数资料差异,LSD-t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或多组间数据差异。结果给药7 d后治疗组裸鼠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1);3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Cleaved PARP、bax、bcl-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37、4.264、6.135、5.364,P<0.01);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bcl-2明显降低(0.54±0.10、0.56±0.12比0.87±0.12、0.88±0.19),Cleaved PARP、bax明显升高(0.94±0.21、0.79±0.13比0.65±0.12、0.32±0.08),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6.681、4.503、3.392、9.731,P<0.01);3组小鼠组织中p-p38 MAPK、p-ER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6、3.216,P<0.05),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下小鼠组织中p-p38 MARK及p-ERK水平明显降低(0.61±0.11、0.54±0.11比0.87±0.13、0.69±0.13),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4.828、4.503,P<0.01)。结论TanⅡA通过有效调节p38MAPK/ERK途径实现抑制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并调控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

  • 标签: 丹参酮Ⅱ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途径 膀胱癌动物模型 肿瘤增殖 凋亡相关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