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方案中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到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小儿热性惊厥60例患儿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患儿实施门诊护理;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惊厥发生情况及家长健康教育合格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门诊护理干预实施在热性惊厥患儿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门诊护理 小儿热性惊厥 临床效果 家长满意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将儿童轻度及中度腹泻中伴有惊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方法:本文选取的是 2018年 5月份 -2019年 5月份在我医院的小儿内科中收治的 50例轻中度腹泻伴惊厥的患病儿童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且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这 50例患病儿童的临床表现情况以及治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此次研究的 50例患病儿童当中,使用治疗惊厥药物的有且仅有 1次的占到了 80%,使用治疗惊厥药物 2次的占到了 14%,使用治疗惊厥药物 3次的占到了 6%。在这 50例患病儿童进行治疗的 3-7天之后,所有患病儿童都是痊愈出院,所有患病儿童均没有出现反复惊厥的症状。对 50例患病儿童这种疾病治疗一年后进行了随访,患病儿童没有出现再次惊厥的现象。结论:儿童出现轻度及中度腹泻并伴有惊厥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患病儿童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疾病预后效果,而且疾病复发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为患病儿童提供积极的临床治疗方式之外,同时还应该准确分析疾病的发病原因,做好及实施疾病预防工作,降低惊厥的发生概率,这样才能避免患病儿童的病情进一步扩散或恶化。

  • 标签: 儿童轻中度腹泻 惊厥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特殊方式起病的急性坏死性脑病,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分析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结果11月龄婴儿,以热性惊厥起病,次日完善颅脑MRI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对症治疗后仍存在持续发热,入院第3天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改变。入院6 d热退,但复查颅脑MRI可见双侧丘脑、胼胝体压部、顶叶、桥脑被盖及双侧小脑半球对称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T2 flair呈稍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诊断急性坏死性脑病,给予高压氧等对症治疗。3周后复查颅脑MRI示双侧丘脑异常信号明显吸收,共住院1个月后进行康复训练,运动障碍不明显。结论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出现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时间可能与抽搐发作不完全同步。以热性惊厥起病的患儿,如反复高热不退,伴意识及肌张力改变,需注意急性坏死性脑病可能。

  • 标签: 坏死性脑病 丘脑 惊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特殊方式起病的急性坏死性脑病,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分析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结果11月龄婴儿,以热性惊厥起病,次日完善颅脑MRI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对症治疗后仍存在持续发热,入院第3天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改变。入院6 d热退,但复查颅脑MRI可见双侧丘脑、胼胝体压部、顶叶、桥脑被盖及双侧小脑半球对称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T2 flair呈稍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诊断急性坏死性脑病,给予高压氧等对症治疗。3周后复查颅脑MRI示双侧丘脑异常信号明显吸收,共住院1个月后进行康复训练,运动障碍不明显。结论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出现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时间可能与抽搐发作不完全同步。以热性惊厥起病的患儿,如反复高热不退,伴意识及肌张力改变,需注意急性坏死性脑病可能。

  • 标签: 坏死性脑病 丘脑 惊厥 儿童
  • 简介:一、患儿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与苯巴比妥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苯巴比妥疗法,观察组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热性惊厥症状控制时间、复发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惊厥控制时间与惊厥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儿的嗜睡、共济失调、癫痫、智力障碍症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紧急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比口服苯巴比妥片治疗热性惊厥的效果更好,惊厥控制时间更快且复发率更低,但在不良反应症状控制方面两药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苯巴比妥 小儿热性惊厥 治疗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影响。方法:将120例高热患儿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以内,所有患儿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急诊接受相关诊断和治疗;按照是否开展急诊预检分诊处理,将以上患儿平均划分两组:常规护理组与预检护理组,每组各60人;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指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儿相比,预检护理组患儿的各项就诊指标明显更低,即急救效率更高,且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上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急救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 高热患儿 并发热性惊厥 就诊指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影响。方法:将120例高热患儿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以内,所有患儿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急诊接受相关诊断和治疗;按照是否开展急诊预检分诊处理,将以上患儿平均划分两组:常规护理组与预检护理组,每组各60人;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指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儿相比,预检护理组患儿的各项就诊指标明显更低,即急救效率更高,且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上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急救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 高热患儿 并发热性惊厥 就诊指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热性惊厥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儿童补充维生素D及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诊断为热性惊厥患儿81例为热性惊厥组,选择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的0~8岁儿童59例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热性惊厥与血清25(OH)D的相关性。结果 1.本地区0-1岁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与热性惊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2.热性惊厥发病规律:11月份是发病最多的季节,2-3岁是高发年龄,男童明显多于女童。3.本地区热性惊厥患儿冬季25(OH)D水平较低。

  • 标签:  热性惊厥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 年龄 季节
  • 简介: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热性惊厥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小儿热性惊厥100例,根据教育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教育,给予研究组程序化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对于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更高,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程序化健康教育 小儿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发热性惊厥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03例发热性惊厥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 n=51)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观察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 HAMA评分、 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发热性惊厥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改善家属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发热性惊厥 预后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应用在小儿热性惊厥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以随机法将患儿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并分别为其使用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地西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vs6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5%vs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不仅疗效显著,安全性也较高,临床应为患儿积极联用这两种药物。

  • 标签: 苯巴比妥 地西泮 小儿热性惊厥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常规布洛芬和抗生素治疗,研究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发热和复发次数、复发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低于研究组的95.45%(P<0.05);对照组发热次数为(16.52±5.62)次、复发次数为(3.02±0.72)次、复发率为40.91%,高于研究组的(12.03±5.01)次、(1.32±0.58)次、6.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研究组为4.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疗效显著,能减少临床复发率、发热和复发次数,药物安全性也高,应推广应用。

  • 标签: 苯巴比妥 复杂性热性惊厥 临床疗效 复发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用地西泮治疗对热性惊厥患儿惊厥复发预防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对语言发育、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潮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与梅州市人民医院儿童内科自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8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并根据患儿的年龄组内分为6个月~2岁年龄段和2岁以上~6岁年龄段。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西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地西泮进行治疗。比较不同年龄段2组患儿在2年随访期内热性惊厥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入组治疗后第24个月时语言发育商(DQ)、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异。结果6个月~2岁年龄段,观察组患儿的热性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1,P=0.039),2岁以上~6岁年龄段,2组患儿的热性惊厥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5,P=0.458),观察组总的热性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2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以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入组时的DQ、MDI、P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个月~2岁年龄段的患儿在DQ、MDI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2岁以上~6岁年龄段患儿治疗后DQ、MDI、P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用地西泮治疗可以降低6个月~2岁年龄段热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复发率,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使患儿的语言发育和智力发育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对2岁以上~6岁年龄段热性惊厥患儿无明显临床效益。

  • 标签: 热性惊厥 咪达唑仑 地西泮 惊厥复发 语言发育 智力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活血通腑法治疗儿童热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选取热性哮喘患者36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回顾性分析。经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各组患者18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定喘汤治疗,干预组患者则使用泻肺平喘灵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11%,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干预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活血通腑法治疗儿童热性哮喘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活血通腑法 儿童 热性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化痰平喘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性。方法将纳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药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基础上,口服中药化痰平喘方,对照组在西药辅舒酮气雾剂吸入基础上,加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雾化液)、万托林(沙丁胺醇)雾化液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喘息、痰鸣、哮鸣音、汗出症状、体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一疗程后两组肺功能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平喘方治疗热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化痰平喘方 儿童哮喘 热性哮喘 肺功能 中药配方颗粒剂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儿童热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根据研究,我们发现儿童热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伴随咳嗽、喉咙痛、呼吸急促等。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正确诊断和治疗是确保儿童迅速康复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研究高热惊厥患儿行急救护理措施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08月26日—2017年08月30日我院儿科接收的9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组45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第二组45例患儿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了解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第二组45例患儿经过急救护理干预之后均痊愈出院,在急救和护理的过程之中并无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效率为100%;第一组患儿有效率为93.33%,组间对比存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高热惊厥患儿行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童高热惊厥 急诊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2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高热惊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病史等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时间3~6年,平均(4.8±1.1)年。12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预后较差者达14例,占11.7%;经脑电图证实,10 例转为癫痫,4例测定智商显示 智 力障碍。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包括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和病史等,各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首发年龄<1岁、初发体温<40 ℃、病史、有家族疾病史。结论 高热惊厥患儿的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病史等危险因素与疾病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高热惊厥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