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将我医院2012年~2013年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患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对他们地病情进行了十分严密的观察,与此同时要做好细致认真的护理工作,并对此次护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人在我医院护士的精心照顾护理之下,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并发症,而且全部都痊愈出院了。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病人,必须快速的加强抢救,以此保障病患小儿呼吸道的畅通,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氧气,加强高热跟皮肤护理以及他们的安全防护,为病患小儿能够早日的康复打下优良的基础。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 抢救
  • 作者: 吕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眉山市仁寿县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62001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0-02惊厥又可以被称为“抽风”或者“抽筋”,该病症发病后的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面部肌肉出现抽动现象并且可能会出现阵发性的四肢抽动,并且大部分都会同时出现两侧的眼球向上翻,出现凝视或者斜视的现象,并且会出现神志不清的状况,有时可能会出现嘴角抽动以及口吐白沫的现象,呼吸行为会暂时停止,面部颜色呈现出青紫色,一般发病的时间可能是几秒钟,也有可能是几分钟,甚至有时会反复发作,可能会出现持续状态,如果发病后不能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可能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小儿惊厥可以分为哪些?一般来说,小儿惊厥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有热惊厥、无热惊厥。在有热惊厥中相对较为常见的主要就是全身感染性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首先,全身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包括破伤风、中毒性菌痢、肺炎、败血症等等,其中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了高热惊厥,一般这种状况的高发阶段主要就是婴幼儿阶段,在这种病症下,只要患儿的高热状况能够得到消除,就能够缓解惊厥症状,当停止惊厥之后就能够恢复正常神志。其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这类疾病中主要包括乙型脑炎、脑型疟疾、中毒性脑病、流行性脑膜炎以及脑脓肿等病症而导致的惊厥,一般状况下,这类惊厥经常会反复多次发作,并且每一次的发作时间都相对较长一些,并且可能会呈现出一种持续状态,一半患儿在惊厥发生之后会出现高热、昏迷以及嗜睡等症状。在无热惊厥中相对较为常见主要就是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非感染性全身疾病。首先,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这类疾病中通常包括着脑肿瘤、颅脑外伤、癫痫、新生儿颅内出血、脑发育不全、脑缺氧等以及各种脑膜炎以及脑炎引发的后遗症等病症,这类病症通常情况下,患儿都会出现一定的意识障碍、智力落后以及运动功能会出现一定的异常现象等状况。其次,非感染性全身疾病,这种疾病中主要包括的是婴儿痉挛症、低血糖、急性肾炎以及缺乏维生素D的手足抽搐症等病症引起患儿出现惊厥等病症,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等都会导致患儿发生惊厥。小儿惊厥的护理措施首先,要防止患儿窒息。当患儿出现惊厥之后,不要搬运患儿,要就地进行抢救,将患儿的衣扣进行松解,同时也要将枕头去掉,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措施。结果小儿惊厥的抢救措施为针刺、降低颅内压、药物止惊、吸入氧气等;护理措施为防止窒息、降温处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监察、减少刺激以及心理护理等。5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且经一定护理后,病情显著好转,且预后良好。结论小儿惊厥采取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避免复发以及并发症,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 惊厥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惊厥进行临床研究以利治疗和预后。方法根据193例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碱性磷酸酶、脑电图、脑脊液、脑CT或核磁共振成像、毒物检测等临床结果,进行临床归类分析。结果惊厥病因高热惊厥131例(67.88%),癫痫20例(10.36%),惊厥13例(6.73%),颅内出血8例(4.15%),颅内感染19例(9.84%),中毒2例(1.04%)。发病年龄以6个月-1岁比例最高,73例占37.82%;其次是1-3岁,63例占32.64%;1-6个月,32例占16.58%;3-6岁,19例占9.84%;6-10岁,6例占3.11%。发病季节全年均有发病,以1-4月最高,10-12月次之,5-9月最低。结论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癫痫、颅内感染、维生素D缺乏、颅内出血、中毒,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 标签: 小儿 惊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1.9%,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患者体温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复发情况较少,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65例热性惊厥患儿,应用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安全防护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儿经过系统护理,病情平稳,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其中住院时间最短的是5d,最长的是16d。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应用有效护理措施,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控制体温,指导患儿家长掌握相关知识,避免发生并发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61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61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经过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全部都好转出院。结论针对小儿热性惊厥患者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热性惊厥 护理措施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对67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热性惊厥48例(71.6%),癫痫10例(14.9%),颅内感染8例(11.9%),惊厥1例(1.49%)。发病年龄1~3岁比例最高,为48例,占71.6%;其次3个月~1岁6例,占8.95%;3~6岁9例,占13.4%;6~l0岁4例,占5.97%。全年均可发病。结论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

  • 标签: 小儿 惊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高热惊厥患儿以及50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展开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对治疗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无惊厥组的血钠指标为(142.45±3.23)nmol/L,血钾为(3.89±1.23)nmol/L,血糖(7.09±2.13)nmol/L,各类客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4.0%,无效率为6.0%,说明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措施效果明显。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强化治疗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高热 惊厥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利治疗和预后。方法对93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热性惊厥61例,占65.6%,颅内感染16例,占17.2%,癫痫7例,占7.5%,颅内出血3例,占3.2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占3.23%,惊厥2例,占2.15%,核黄疸1例,占1.1%。发病年龄以1-3岁比例最高,37例,占39.8%;其次是初生-1岁33例,占35.5%;3-6岁16例,占17.2%,6-10岁7例,占7.5%,全年均有发病。结论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颅内感染次之,年龄以1-3岁婴幼儿易发生惊厥

  • 标签: 惊厥 儿童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河南某医院儿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性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高热惊厥复发率、住院疗程耗时以及体温转为正常时间等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