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和探索的重点。而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不错的抗癌效果。作为新一代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已被证实在卵巢癌的治疗中有不错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因此,我们将阿帕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卵巢癌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沙相关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报道达沙相关PH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达沙剂量、PH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干预措施和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为24篇,报道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3~73岁,平均50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达沙剂量为140 mg/d者14例,100 mg/d者7例,70 mg/d者2例,不详2例;开始服用达沙至发生PH的时间为10 d~144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症状者24例,水肿8例,肝肿大5例,颈静脉扩张5例,咳嗽、胸闷各3例,胸痛2例,乏力1例;胸部CT、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出现胸腔积液和/或心包积液者20例;WHO功能分级为Ⅳ级者8例,Ⅲ级9例,Ⅱ级4例,不明4例。右心导管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25例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和/或肺动脉收缩压均升高。诊断PH后,24例患者遵医嘱停用达沙,其中22例给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例未予特殊干预;1例自行间断服用达沙。19例患者换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停用达沙并对症治疗1周至36个月(平均7个月)后,好转17例,部分好转7例,不详1例。结论达沙相关PH多见于CML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7个月,临床表现多为呼吸困难,多合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停药及予特异性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好转。

  • 标签: 蛋白激酶抑制剂 肺动脉高压 病例报告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使用抗癌药物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肺恶性肿瘤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经肾穿刺活检示:缺血性肾病。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损伤,应考虑可能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在尽量兼顾控制肿瘤及肾损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治疗方案。

  • 标签: 肺肿瘤 肾病综合征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 简介:目的:探讨津栓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将252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22例。治疗组在阴道灌洗后阴道放置津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阴道灌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4.62%,有效率84.62%,治愈后3个月内复发率26.67%;对照组治愈率22.95%,有效率63.11%,治愈后3个月内复发率60.71%。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津栓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方法有效,复发率低。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替尼津栓 疗效评定
  • 简介:乐伐是一个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时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最近被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及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进展期肾癌。在应用于肝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乐伐也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比索拉非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近期也即将公布,实验结果将决定乐伐是否可以作为肝癌的突破性药物。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 乐伐替尼
  • 简介:摘要克唑是针对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融合基因、Ros1重排等靶点的靶向药物,为相应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治疗带来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本文就此对该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 标签: 肺癌 靶向治疗 ALK 耐药 克唑替尼
  • 简介:摘要依鲁是第一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耐受性好、疗效高,被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B细胞相关肿瘤的一线用药。但心房颤动(房颤)是其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使这一药物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加深对依鲁所致房颤的认识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就依鲁相关房颤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依鲁替尼 临床诊治 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吉非作为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对在对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吉非的一、二线治疗和维持治疗等方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帕治疗晚期肺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安慰剂和支持治疗,而研究组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阿帕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模式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帕应用于晚期肺恶性肿瘤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阿帕替尼 晚期肺恶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帕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强化胃癌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比组,取患者癌细胞做分析,其中对实验组患者细胞标本实施阿帕治疗,对比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之后将样本放置在相同的X线照射下,分析阿帕的作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凋亡率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通过两组患者的VEGF型号通路的相关蛋白量表达情况,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胃癌放疗患者临床干预期间,使用阿帕可以阻断VEGF通路,增加了癌细胞的凋亡率,对于疾病治疗的意义重大,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非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帕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4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阿帕500mg/日至750mg/日口服,直至患者病情进展。结果2月评估PR为7例,为15.2%,SD为25例,为64.1%,疾病总控制率为81.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皮疹、心悸、手足综合征、纳差、腹泻、乏力,但均能耐受,较为轻微,为Ⅰ级或Ⅱ级。结论阿帕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毒副作用轻微,安全、有效。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帕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帕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0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组间数据对比,卡方值依次为4.7619、4.3324,p值依次为0.0290、0.0373,实验组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阿帕可有效治疗晚期胃癌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靶向药物仑伐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88例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GEMOX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靶向药物仑伐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6.82%显著高于对照组36.36%(P0.05),观察组的肝区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靶向药物 仑伐替尼 晚期肝癌 治疗效果
  • 简介: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一个靶点或几个靶点,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等,从分子水平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失的一种治疗模式,是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治疗乳腺癌三大传统模式之后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也是当前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乳腺癌 拉帕替尼 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吉非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化疗失败或不适宜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25例,给予吉非治疗。结果:25例中18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32.0%,疾病控制率68.0%。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Ⅲ度不良反应占7.6%。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治疗女性,不吸烟,腺癌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适用人群证实肺腺癌后立即应用,观察2周若有效,可仅持续应用吉非控制,无效者则选择综合治疗模式。

  • 标签: 靶向治疗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10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只行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阿帕联合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除完全缓解(CR)外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中只有皮疹、皮肤瘙痒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而且阿帕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耐受性,为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阿帕替尼 TACE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非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45例晚期NSCLC,予吉非250mg/天,口服,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45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16例,SD13例,PD15例,有效率为37.78%,疾病控制率为66.67%,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6个月,1年生存率41.5%,腺癌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吉非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耐受性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仑伐12 mg/d靶向治疗。用药30 d后患者出现晨起无诱因鼻出血,约半个月1次,压迫后可止血,未停药。用药97 d后,患者出现腹痛,查体全腹压痛,以中上腹明显,有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CT检查示腹腔积气、积液,空腔脏器穿孔。停用仑伐,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酸补液等保守治疗22 d后,患者腹痛缓解,恢复流质饮食;治疗26 d后患者排气、排便。此后,患者自行按原剂量再次服用仑伐1周,再次发生鼻出血,再次停用仑伐后未再出现鼻出血。考虑鼻出血和空腔脏器穿孔可能与仑伐有关。

  • 标签: 抗肿瘤药 癌,肝细胞癌 鼻出血 肠穿孔 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仑伐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