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对类风湿关节(RA)治疗药物研究的深入,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被批准用于治疗RA,但氨蝶呤(MTX)仍是RA治疗的基础药物。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及202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RA的治疗推荐意见均指出对于初治RA患者,MTX单药治疗仍应作为首选方案,由此可见MTX单药治疗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MTX治疗RA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单药方案用于RA初始治疗的相关文献,对MTX治疗RA的发展历程、疗效、治疗方式、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更全面地认识MTX在RA治疗中的重要性及MTX单药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甲氨蝶呤 单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钴胺注射液治疗急性面神经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60例急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科学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钴胺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钴胺注射液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治疗急性面神经能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疗效可靠,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 标签: 甲钴胺注射液 急性面神经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泼尼松联合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50例类风湿关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情改善率为60.0%,对照组为30.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泼尼松联合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泼尼松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观察二亚砜和戊二醛治疗根尖周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慢性根尖周172例,采用二亚砜和戊二醛作根管消毒剂。结果二亚砜和戊二醛治疗根尖周总有效率为93.03%。结论用二亚砜和戊二醛治疗根尖周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二甲亚砜 戊二醛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哈尔滨市某三医院急性阑尾发生误诊的情况与主要原因。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三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0例急性阑尾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30例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误诊率为6%。结论误诊现象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质量,因此医生要对其进行有效预防,提高急性阑尾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临床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脊髓使用泼尼龙冲击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脊髓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泼尼龙冲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之后的疗效、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是67.64%,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出现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泼尼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脊髓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治疗有效率 临床
  • 简介:摘要对经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多年无疗效的52例类风湿性关节(RA),我们采用氨喋呤每周一10mg静推及强的松10mg隔日口服治疗,6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时,晨僵、握力、关节指数及关节功能显著改善、血沉显著下降、多数病例RF阴转或滴度下降,有效率97%,治疗期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但不影响治疗。本资料表明该疗法对RA治疗有效,且毒副作用轻。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氮喋呤强的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左甲状腺素片对桥本甲状腺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桥本甲状腺减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桥本甲状腺减接受甲状腺片治疗,实验组桥本甲状腺减患者接受甲状腺素片治疗,对比两组桥本甲状腺减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桥本甲状腺减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50/50)高于对照组桥本甲状腺减患者治疗有效率88.0%(44/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片用于治疗桥本甲状腺减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率低,适合作为临床用药,值得推广。

  • 标签: 左甲状腺素片 桥本甲状腺炎甲减 甲状腺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强龙在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的疗效分析。方法将70例患儿随即分成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除保持气道通畅,抗病毒,吸氧,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外加用强龙针剂1-2mg/kg.d静滴治疗;对照组即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3%,经检验,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龙结合基础治疗应用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甲强龙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泼尼龙治疗对前庭神经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以本院接诊前庭神经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8月,将患者分组后(对照组36例,试验组35例),两组均接受泼尼龙治疗,试验组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SN、DHI、VADL降低,BBS、治疗有效率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泼尼龙治疗前庭神经可积极缓解患者自发性眼震、眩晕及失衡症状,改善前庭神经功能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甲泼尼龙 前庭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羟氯喹联合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RA)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骨代谢、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名类风湿关节患者。对两组患者都使用氨蝶呤片,实验组患者增加服用硫酸羟氯喹片。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0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64.00%,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甲氨蝶呤 炎性因子 骨代谢
  • 简介:  三和一都是科举术语,是到了宋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宋初的科举考试,举子在殿试阶段都有可能被淘汰落第.有的举子多次殿试落第,心生不满,就常有一些过激行为,后来又出现了举子张元因多次殿试落第而投奔西夏的严重事件,于是殿试就改为全部录取.……

  • 标签: 甲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联合蓝与单独使用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蓝行SLN活检(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结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菁绿联合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蓝光化学法灭活对血浆HBV前S2基因降解的观察。方法将前S2抗原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浆设置为未处理组,并采取蓝光化学法进行处理,对灭活前后HBVpres2基因序列扩增量、血清preS2蛋白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不同的光照时间显示不同区段HBV基因组反应性各不相同,其中第2区段与第3区段对于MB-Pfanyi9ng稳定性相比基因组两端的反应稳定性更加明显;灭活前与灭活后的血清preS2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血浆HBV前S2基因降解情况采用蓝光化学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前S2基因 血浆HBV 亚甲蓝光化学法 灭活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透明质酸酶和蓝染色对麻醉效果和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100眼)白色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蓝前囊膜染色组53例,对照组(球周麻醉中不加入透明质酸酶和前囊不染色)47例。球周麻醉后,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晶状体植入术。比较环形撕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结果2组术中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体囊袋内植入率均有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监染色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副作用,且廉价易得,适合在防盲白内障手术中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质酸酶 亚甲蓝 囊膜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联合蓝与单独使用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蓝行SLN活检(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结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菁绿联合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蓝止痛剂联合中药熏洗对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及创缘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手术结束后不作任何止痛治疗;治疗组20例在手术后立即予复方蓝止痛剂作肛周浸润注射治疗,并术后每日早、晚予中药熏洗。结果治疗组各时点NRS测值均在5分以下,镇痛效果达到基本满意以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创缘水肿明显较对照组轻,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蓝止痛剂局部封闭注射加中药熏洗对减轻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及创缘水肿,有一定的效果,且费用低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肛瘘术后 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和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行SLNB的34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ALND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腋下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淋巴水肿发生率、患侧上肢麻木率等。结果SLNB组和ALND组的手术时间、淋巴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麻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中位随访23月(6-37月),SLNB组有一位患者于术后22个月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复发,ALND组有1位患者于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复发。两组患者均无远处转移。结论在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中,行蓝示踪的SLNB检出率高(97.05%),复发率低,SLNB与ALND相比组织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更短。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腋窝复发 亚甲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注射蓝与肛门洗剂坐浴联合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68例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蓝局部注射与肛门洗剂坐浴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蓝局部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2.35%),且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采用蓝局部注射与肛门洗剂坐浴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肛周湿疹 湿热下注型 亚甲蓝 肛门洗剂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