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进行治疗时应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患者共计48例,在征得患者自身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并观察,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我院治疗,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临床治愈率达到100%,且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并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状。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进行专业的临床护理与治疗能够十分明显地提高患者预后的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与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具有着极大的帮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内科 临床探讨 溶栓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9-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因素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12例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112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感染危险因素实施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出现感染的患者有11例,感染率为9.82%,与医院的平均感染率比较明显较高,患者的感染位置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最多,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比例最高。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出现感染与其年龄、并发症、住院时间、有创性治疗以及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有直接关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处理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也越来越完善,随之而来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成为其建设发展的重要一方面。用药不合理作为一种医学信息,要想更好的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凭据,成为卫生教育的有效资料,就必须做到对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可行的来改进。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用药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水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医生和患者对于内科的护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笔者根据上述情况,按照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有所裨益。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藏医药辨证施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藏医“三因”辩证法的诊断标准,将所有病例患者分为培根偏盛型、龙偏盛型与赤巴偏盛型;使用藏药对症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用藏医药辨证施治分型心血管疾病患者,培根偏盛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7.5%,龙偏盛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2.3%,赤巴偏盛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6.4%。结论藏医药辩证施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藏医药 辨证 心血管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8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对药物使用的误区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据统计共420例患者存在用药问题,其中药物的不合理配48例(2.67%),盲目使用抗菌药物35例(1.94%),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70例(3.89%),不注意用药的禁忌证55例(3.06%),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准确83例(4.61%)。结论加强针对性的用药,减少药物的使用误区是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的健康、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医疗成本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用药误区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均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其发病风险以及危险因素涉及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加运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建议。方法通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感染的发生率、易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数据可得,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有186例,感染率为13.26%。根据调查可得,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率为23.31%,下呼吸道感染率为40.24%,泌尿生殖道感染为12.68%,肠胃道感染率为10.51%,皮肤软组织感染率为9.26%,,其它感染率为4%;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是患者年龄大于60岁(包括60岁)、住院时间大于30天(包括30天),合并基础疾病、心力衰竭、侵入性操作等等;感染组患者因病的死亡率高于非感染组(x2=15.0,P<0.05)。结论根据调查可得出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相比其它疾病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且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病亡率。应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医院感染 临床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态均得到了明显改善,90%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0%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通过对患者长达半年的随访调查,患者的复发率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结论将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应用到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态,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治疗效果 心理障碍 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32-01
  • 简介: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病例与图谱》原著由3位国际著名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专家担任主编。中文版由国内心血管内科权威专家周玉杰、霍勇、葛均波、马长生、杨士伟担任主译,由胡大一、高润霖担任主审,保证了著译质量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本书收集了与心血管介入治疗相关的几乎全部并发症,以病例与图谱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每个并发症均由相关病例引出,讲解术者处理并发症的策略与方法、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与避免,并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发生的可能原因、如何预测、怎样最大程度地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处理,文末经验与教训概括了每一类并发症防治的关键点。

  • 标签: 血管介入治疗 并发症防治 心血管介入 治疗专家 胡大一 高润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否,将本组132例患者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62例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70例;分别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性别、吸烟、饮酒、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空腹血糖指标上,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5),肥胖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5),平均TC、LDL-C、Cr、尿酸、纤维蛋白原指标值均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高龄、肥胖、TC、LDL-C、Cr、尿酸、纤维蛋白原指标值升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全世界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呈上升趋势,医疗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负荷日益加重,心血管病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国家在这种“多重负担”下如何优化心血管病防治,相应的护理技术发展方向都应引起极大地重视。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结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及任务,初步解析了心血管疾病大数据时代来临对护理技术发展的影响。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大数据 护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谷维素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2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按使用不同剂量的谷维素进行分组,并在15天后进行过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大剂量的谷维素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有效率为66.3%,小剂量谷维素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总有效率为56.4%,且大剂量谷维素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痊愈的比例要高于小剂量谷维素的比例。结论;大剂量谷维素相比小剂量谷维素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具有更加好的疗效。

  • 标签: 谷维素 心血管神经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135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组。其中52例低危患者纳入A组,58例中危患者纳入B组,25例高危患者纳入C组。分别给予分层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B、C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级进行相应的分层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 分层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分析,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和银杏内脂等,这些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改善血液流变等功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未来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银杏叶 黄酮类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的心律失常患者120例,然后将12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6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为1例,出现血液降低症状的为2例,出现呕吐症状的为1例,出现恶心症状的为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的为3例,出现血液降低症状的为4例,出现呕吐症状的为2例,出现恶心症状的为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有着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少有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