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疾病谱的不断扩大,对血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血站采血、供血和临床用血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促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对此,本文通过分析无偿献血招募的现状,进一步提出无偿献血招募的策略,以缓解血站采血、供血和临床用血的压力,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站献血体检结果。方法 将2022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献血者1000名纳入研究,并分析其体检结果。结果 1000名献血者进行体检,发现不合格96名,占比9.60%。其中体检不合格的原因包括55.21%的ALT升高,14.58%的HBsAg阳性,10.41%的心血管疾病病史,5.21%的不满18周岁,4.16%脂血异常,3.12%的体重轻,3.12%的贫血,2.08%的月经期,1.04%的皮肤病,1.04%的残疾。结论 重视与加强对无偿献血人员的体检,可降低血液标本的报废率,并准确剔除不合格血液,最终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值得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血站 献血 体检结果 临床用血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9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传统护理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无偿献血献血之前对注意事项的认知;头晕、恶心等无偿献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献血之前对注意事项的认知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紧张心理、焦虑心理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实验组头晕、恶心等无偿献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其焦虑和紧张心理,提高其对献血知识的认知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献血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且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献血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58例轻度不良反应,63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210例心理或精神因素、50例睡眠因素、23例饮食因素、23例环境因素以及25例采血人员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无偿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献血者本身的心理或精神状况;对此,因采取各种措施,如对献血者实施心理疏导,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 摘要 】 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人数逐年增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5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 , 选择了两个采血点,共 1000 例进行无偿献血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在观察组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两组的献血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是在观察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0.4%, 在对照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1.0%, 将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是针对无偿献血者,利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他们的献血反应 , 是且效果显著 , 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方法研究解放军西安血站2014年至2015年无偿献血者数据,分析献血者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心理动机,有针对性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结果通过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提高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比率。结论在献血者招募中,提高护理质量等因素可提高献血者进行再次献血的几率,持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质量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数据统计研究对象为本血站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24例无偿献血者,依据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平均分为两组,将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参照组,将不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实验组,统计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各项指标(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接受教育时间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存在显著对比差异。但是两组在年龄、献血等待时间、反馈物品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不形成。结论无偿献血者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存在很多影响因素,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干预措施,进而提升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再次献血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偿献血服务中献血者电话回访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 2019年 1-6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 100例献血者,采取掷骰子随机将所有献血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对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不对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对比两组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更高( p<0.05);结论:通过献血者电话回访能够提高无偿献血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献血者满意度,提高其再次献血的意愿,有利于保持献血队伍的稳定,提升固定献血者比例。

  • 标签: 献血者电话回访 无偿献血服务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献血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200位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比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选择本中心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发生的10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空腹、晕血、疲劳、穿刺不顺、睡眠不足、采血时间长、饱腹、群体效应、长时间未补充水分有关,其中最主要因素为紧张和环境因素。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献血献血前的知识普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紧张心理,献血场所布置应温馨舒适,减少与医院等医疗场所相似度,减轻献血者心理压力,征询时加强对饮食休息等情况的问询并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 不良反应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对策。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接诊无偿献血者6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献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30.16±2.78)分,比对照组(42.67±4.13)分低,P<0.05。针对献血反应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13.33%低,P<0.05。结论:于无偿献血者护理中用针对性护理,利于焦虑情绪的缓解,及献血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心理状态 无偿献血者 护理对策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持续献血情况。方法选取我站292例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献血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不同护理干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知晓血小板作用、愿意成为固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一年内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发生率所占比例,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献血安全有顾虑所占比例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充分促进其献血知识知晓度及献血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在招募及保留献血者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机采血小板献血 持续献血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高校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682例无偿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22例献血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结果682例无偿献血高校学生中出现不良反应的2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面色苍白与头晕为主要症状;精神因素为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睡眠不足、空腹、采血环境等因素。结论献血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无偿献血高校学生的预防护理工作,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可明显减少多种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无偿献血高校学生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复献血、初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进行比较,进而建立起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对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复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在不断的提高,而初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9.52%,2、3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是5.38%、3.85%;献血者的抗-HCV、抗-TP、抗-HIV、HBsAg这几项的检测情况并没有多大差别。结论初次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相对较低,重复献血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相对较高,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重复献血者属于低危献血人群,应该将这部分人群组建成献血队伍,进而使血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重复献血者 初次献血者 血液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