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城市湖泊是城市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西湖景观形成发展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生态学角度入手,探讨了西湖作为城市景观基质中的一个景观要素的形成及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西湖与杭州整个城市景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相互影响,旨在为整个城市及西湖风景区的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景观生态学 杭州西湖 山水格局 连续性
  • 简介:荆州古城墙是我国重点保护历史文物,近年来,构树在荆州古城墙入侵,对古城墙植被和古城墙保护造成了影响。为了解构树种群的基本特征,在荆州古城墙上选择大小为22m×22m的样地一个,对样地上的野生构树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构树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构树幼苗库量大,但幼苗死亡率高;构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非典型的金字塔型分布,构树种群是增长型种群;6种聚集强度参数计算表明,构树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这与样地坡度较大、构树果实被鸟传播等因素有关。构树种群良好的更新机制是其成功入侵荆州古城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构树 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荆州古城墙
  • 简介:本文从中国传统风水观的角度出发,采用模型分析法,论证了北京城区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巧妙之处,并将其应用于芳香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结果表明:北京城区老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1)尊重植物生态习性,充分利用山水地形,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出有利的微气候条件;(2)重视植物与周围景观要素的融合,营造出和谐的景观氛围;(3)在芳香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根据公园特定区域的风场变化规律,合理进行香花植物的配植。

  • 标签: 风水 微气候 季风 地形风 景观植物生态习性
  • 简介:随着城镇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不断进行,农村金融环境和需求会发生很大变化,农村金融将面临重大的改革,其格局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研究农村金融改革的动向及发展方向对农村经济稳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1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1.1.1规模与结构现状分析农村依然以民间借贷为主,正规金融贷款规模有限。

  • 标签: 农村金融 城乡一体化 格局分析 反哺农业 农村经济 结构现状
  • 简介:城市化所改变的土壤利用方式将显著地影响土壤磷素(P)含量水平。本研究沿地处中亚热带地区的南昌市选取灌丛、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Hedley的P素连续分级法分析了土壤全P及各功能P形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森林表层土壤全P和可提取态P的含量均表现为城区(0.71g·kg^-1和378.50mg·kg^-1)明显高于郊区(0.30g·kg^-1和150.74mg·kg^-1)和农村(0.31g·kg^-1和147.3mg·kg^-1)(p〈0.05)。在树脂P、NaHCO3-p、NaOH—P、声波P和HCl-P等5种功能P形态中,城区森林土壤HCl-P的相对含度最高,为36%,明显高于其郊区相对岔量为8%和农村相对含量为6%的水平。而郊区和农村地区,土壤NaOH-P足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1%和50%。可见,城区土壤P积累将影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P循环,且其商含量的HCl-P可能加速P在城区水生系统的富集。

  • 标签: 丘陵红壤 磷素积累 土壤磷索分级 城市化 城市森林
  • 简介:摘要 : 受经济和气候驱动,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区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 1990-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究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分析了水田变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1) 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田规模持续缩减,共减少了 17390km2,减幅呈增长态势具有显著地域差异,长江中上游与下游的水田减幅相差约为 9.56%。其中下游减幅较大,水田占区域比例随之降低,中上游恰好相反。 2)由于经济建设及水产养殖的发展,水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系,水田主要由水系、旱地和湿地等转化而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的水田变化最为剧烈,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扩张的现象分布广泛,水田转为水系主要在两湖平原局部地区。 3)水田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转化对 ESV是正影响,水田转为水系对此贡献最大,其转化规模决定了不同时期 ESV净增量的大小,水系转化为水田损失的价值最多,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次之。不同市域的水田变化情况不一致,因此 ESV增减情况具有明显差异。 4)生态系统服务中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增强的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受到严重损害,与水资源规模扩大和水田资源大量流失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长江流域水田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水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长江经济带 权衡协同 时空变化 遥感数据
  • 简介:通过利用surfer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结合牡丹江林区山脉走向,对牡丹江林区土壤腐殖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urfer软件等值线绘图功能所形成的图对了解牡丹江林区土壤腐殖质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腐殖质 牡丹江 SURFER软件
  • 简介:对南安县不同坡位8年生卷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生长量及地上部分各个器官生物量体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上坡位;不同坡位平均木及林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不同坡位平均木及林分地下部分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骨骼根〉粗根〉大根〉中根〉细根〉小根。

  • 标签: 卷荚相思人工林 生物量 分配率
  • 简介:1998年7月,利用非称重式蒸渗池种植单一种源的一年生黄檀种苗,研究在印度沙漠地区培养黄檀种苗的合理灌水技术参数。当各处理(W1、W2、W3、W4)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降低到7.56%、5.79%、4.44%和3.23%时,通过灌溉使苗木生长保持在一定的土壤的水分状况,如36.2mm(W1)、26.5mm(W2)、20.2mm(W3)和18.1mm(W4)。结果表明,在36.2mm(W1)水平时,种苗的株高、冠径、叶数和叶面积达到最大值(p〈0.01)。在W1和W2处理中,虽然上述参数没有明显差异,但在W2处理中,种苗的每升水分利用率的生物量最大。在W3、W4和W5灌溉水平下,不利于提高种苗的株高、生物量和营养积累。在W2水平以下(5.79%),土壤水分有效率能提高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但在W3和W4处理中,叶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同时在W5处理中,茎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在W5处理中,土壤水势达到-196Mpa,种苗才可以成活。在W3和W4处理中,土壤水分有效率的限额影响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在W2处理中,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最高,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达到最高值。因此,在壤砂土条件下,通过灌溉维持幼苗土壤水分含量在5.79%以上时,可获得较好的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产量。

  • 标签: 干旱地区 灌溉水平 苗木存活率 土壤水分含量 树木生长
  • 简介: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并迅速推广运用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其核心是一个在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过程.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应用PRA,对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尝试性研究,主要采用PRA的半结构访谈、问题树等方法,调查分析当地社区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完成相关数据的集成及图示表达,此外,还选取部分景观组分进行格局分析.结果显示:PRA为人为因子信息获取及相关评价分析,提供了一个主动而有效的途径,它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结合,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诠释与解析现状格局成因及预测未来演变趋势.在蔡家川流域,近期导致景观格局变异的主要人为干扰,是由外来利益群体的直接行为与本地核心问题--'缺水'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 标签: 吉县 格局 问题树 PRA 农村社会 演变趋势
  • 简介:在印度Askot野生动物保护区Gooriganga流域的3个分水岭(Charigad,Dogarhigad和upperGosigad)内,沿着海拔高度900-2600m设置5条曲线调查样带(样带A,B,C,D和E),调查了粗木质残体的分布格局和状况。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设置一块1hm2的样地。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粗木质残体百分比贡献率按降低顺序排列依次是:枯立木一相位Ⅰ>相位Ⅱ>相位IⅣ>相位Ⅲ;而原木--相位Ⅲ>相位Ⅱ>相位Ⅳ。调查样带A内喜马拉雅长叶松(Pinusroxburghii)林内枯立木密度在1500m处较高,调查样带B通麦栋(QuercuslanataJ林的枯立木密度在2300米处较高(10个/hm2)。喜马拉雅长叶松林的枯立木和原木总获得量为13.9t.其中枯立木和原木分别占41%和59%;而通麦栋林枯立木和原木总量仅为5.6t,枯立木和原木分别占60%和40%。此外,粗木质残体的存在,有利于为当地生长的兰花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喜马拉雅长叶松林中等高度区域内,高密度的枯立木和原木导致该区内物种丰富度较低,地被物密度也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光线充足、土壤水分含量低,只有优势种才能占领这样生境。

  • 标签: Askot野生动物庇护地 喜马拉雅长叶松 粗木质残体 rianj橡树
  • 简介:为了探究热带地区居民点分布特征及优化模式,采用Voronoi图变异系数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海南省陵水县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髙程、坡向、水源、道路、城镇、商业点、居民点规模和聚集度共8个指标,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陵水县居民点人居适宜性评价及空间格局优化。结果显示:1)陵水县居民点在县级和乡镇级别均呈现髙度集群模式。2)髙程、坡度和道路对居民点分布有显著影响,90%以上的居民点集中在髙程低于海拔100m、坡度<6毅的滨海台地及中部平原地区;60%c的居民点集中在距道路距离<500m的范围内;城镇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吸引力在2000m以内逐级增加,2000m以外减少,该值可作为城镇划分的参考半径。3)根据人居适宜性,将居民点分为城镇转化型、内部挖潜型、并地改造型和异地迁移型4类,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研究成果将为陵水县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可行决策依据。

  • 标签: VORONOI图 居民点 景观格局指数 人居适宜性 空间格局优化
  • 简介:为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前(1995--2002年)后(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草)前,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小,具体表现为研究区面积比例、聚集度指数以及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比较小,退耕还林(草)后,小流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比例急剧减小,林草地面积比例迅速增加以及斑块边界复杂性下降;2)1995--2010年,研究区景观蔓延度指数从46.26升高到47.54,多样性指数从1.67下降到1.65,从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的景观生态系统转变为以草地和林地景观为主的景观异质程度较低的景观生态系统;3)退耕还林(草)工程是研究区景观格局良性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农牧交错带 景观格局 GIS RS
  • 简介:当前兽药品种的繁多、兽药质量的优劣、品牌的真伪等,不要说养殖户无能力去分辨,就是大多数基层兽医也只能凭借临床应用效果来识别,而且是平时注意观察总结的人才能做到。而一些兽药厂、销售商、个体门市之间的明争暗斗、所采用的种种战略战术更象平静水面下的激流和旋涡。在目前这种新格局形势下,如果农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水平跟不上,说到底,吃亏的永远是养殖户。笔者呼吁,各地政府的管理部门,应下大气力对那些软散瘫的县级站进行整顿,严格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端正工作方向,树立全心全意为宵民和农村养殖户服务的宗旨,打击事业单位内部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的活动。配备强有力的优秀科技人员进入领导班子,更新和完善县级站化验室的设备和人员,发挥县级站在发展畜牧业生产和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中的第一线战斗堡垒作用。

  • 标签: 农村养殖户 监督管理 主管部门 兽药市场 水面 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