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苏州晚报》记者石弥以独特的采访手法,让旅居苏州的贵阳人谢孝思坐在轮椅上,推着他“游”苏州古城,讲述古城的建设和保护的历史故事,并以《世纪老人与千年古城的对话》长篇通讯在《苏州晚报》上连续5天以5个整版的版面进行宣传。该文在结尾的文中叙述道:“缓缓推进的轮椅拐入学士街,经‘锦绣天堂’,进入‘茶人村’,在胥门古城墙广场停下来……

  • 标签: 保护 外地人 2004年6月 世界遗产委员会 采访手法 苏州古城
  • 简介:最近,笔者有幸拜渎了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牵头编纂的《山西大典》,令人感慨万千,故撰文评荐,诚望《山西大典》一枝红杏出墙外,在全国各省、市、区,播下渴望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使之进一步繁荣中国史、志、鉴文苑。百花齐放,姹紫千红,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摇篮。

  • 标签: 《山西大典》 中国 知识经济开发 组织领导 地方特色 编纂工作
  • 简介:本文在长期实地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经济的市场化、执政能力和效率、广大群众的参与、城市化进程、农牧区的现代化、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共八个方面,探讨了藏区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藏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思考和建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藏区 文化 经济 政治 生态 旅游业
  • 简介:厚厚的三大卷、八百多万字的巨著《山西大典》,由中华书局出版,已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认识山西、了解山西的百科全书、万宝全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山西的权威性经典著作,是有很大实用价值、资料价值的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生活、工作在山西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不可不读此书,关心山西建设的国内外人士也不可不读此书。

  • 标签: 百科全书 《山西大典》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 简介:《格萨尔》史诗学的兴起开始于资料学建设.本文依据我国《格萨尔》史诗资料学建设的特点和时代特色,把这一建设的过程划分为20世纪三个阶段,即:30-40年代;50-60年代;80-90年代.文中尤其对史诗学兴起之初展开的资料调查搜集工作,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 标签: 中国 《格萨尔》 史诗学 资料学建设
  • 简介: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卢作孚是我国最早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视角思考乡村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所开创的“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以梁漱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教育一乡村社会改造”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价值。卢作孚和梁漱滨一样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模式意义上的两大代表人物。

  • 标签: 乡村建设运动 卢作孚 “现代化” 教育 模式 中国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蓬勃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形式多样的下乡活动为载体,正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农村新情况、新问题的有益探索。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 标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新问题 制约 新情况 根本目的 探索
  • 简介:刘振华省长任编委主任的《山西大典》,由中华书局于2001年出版了。这是山西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可喜可贺!《大典》由《省情综览》、《地市概览》和《百业要览》三卷组成,共810万字,有5000多幅彩图。印制精美,装帧典雅。是一部全方位、多层次记述山西省情的大型典籍性工具书。《大典》记事一般上起新中国成立之初,下迄1995年,全省性的主要经济数据延至2000年。

  • 标签: 文化建设 《山西大典》 中国 编纂工作 谋篇布局
  • 简介:2002年盛夏八月,小河区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在美丽的浦江广场隆重举行。作为“贵阳市第十届花溪之夏艺术节”的分会场,小河为我市“一节两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生机勃勃的小河区成了歌舞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 标签: 小河区 精神文明建设 群众文化 贵阳市 公民道德建设 人民群众素质
  • 简介:本文以青海省海北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经验为例证,着重论证了海北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

  • 标签: 青海省海北地区 小城镇建设
  • 简介: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不仅表现为经济的结构转型,同时也表现为政治的理念更新。由此而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个系统工程,是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的结构转型必然引发政治的理念更新。两者的起点可能有先后的时间之差,但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过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孙中山,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时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是其中一项突出的贡献。

  • 标签: 孙中山 现代化 政治文明 民权初步 立宪派
  • 简介:博物馆馆舍硬件设施建设和陈列展览以及“两个效益”是衡量一个博物馆整体形象和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尺,也是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正在筹划申建新的地市级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与博物馆界同仁共同探讨。

  • 标签: 地市级博物馆 中国 建筑设计 管理体制 传统文化
  • 简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相辅助相承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文化的繁荣昌盛,文化的繁荣昌盛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腾飞。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建设良好的市民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作为社会大教育

  • 标签: 博物馆 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 人文素质 陈列展览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甘肃民族地区 农牧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农”问题 生产力发展水平
  • 简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最近,笔者就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在城郊范围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和研究今后农村文化发展趋势。

  • 标签: 永定县 城郊乡 文化建设 中国 福建 “三个代表”
  • 简介:为借鉴国外文物保护的立法经验,解决我国文物保护法修改中的一些问题,促进我国文物保护法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2001年10月29日至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员组成考察团,赴意大利和德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访问。

  • 标签: 文物保护法 全国人大 修改工作 立法 法制建设 中国
  • 简介:针对目前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热,本文指出了开发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扼要地阐述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危害及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这对人造景观建设步入正轨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盲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