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用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随机选出116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下精索血管束结扎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并发症发生率6.78%低于对照组的17.54%,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精索静脉曲张临床治疗中,腹腔镜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效果确切,虽然手术时间偏长,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 手术 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癌患者中约20%~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该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降低这种类型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其生存率,改善预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抗乳腺肿瘤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对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剂量、浓度、配制、贮藏、给药方法和用药的时间等操作流程,做到按时、准确给药。给药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健康宣教等。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靶向药物的静脉输注管理,使更多患者获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专家组成员以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帕捷特)、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3种靶向药物为例,讨论制定了《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输注规范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广大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乳腺癌靶向药物输注的操作标准。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例门诊体检者为检测对象,采用真空采血法采血,每10人一批,静脉血取自肘静脉,末梢血采自左手无名指内侧面,采血完成后及时颠倒混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WBC、RBC、HGB与PLT,对各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的WBC、RBC和HGB平均值均高于静脉血平均值,PLT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结论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采用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做血常规检测时应选用静脉血最佳。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舒芬太尼与吗啡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I或II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分别为吗啡1mg/ml,舒芬太尼1μg/ml,比较自控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但M组的不良反应较多,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而且副反应较少。

  • 标签: 舒芬太尼 吗啡 自控静脉镇痛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沐舒坦。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1),5天和7天内炎症基本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沐舒坦对治疗小儿肺炎有明显疗效,且方法简单、安全,易于临床使用。

  • 标签: 静脉注射 沐舒坦 小儿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实施静脉配置流程前,病区药房是成批接收病房申请药单并将各个病区的药品汇总发放给病房,在病房完成药品的摆放和输液标签的粘贴,是一种药库式的作业模式。手术病人术前用药也是先提前发送至病房,在手术当天由护工护送病人手术时将药品携带至手术室,这样的流程存在问题零散药品运输存在安全性,时而有药品丢失和破损事件发生。同时,药品原本就是在手术室里使用,却还要先辗转病房后再送往手术室,只因为在药库模式下病区药房无法定位病房术前用药和以及相关的手术信息,从而无法给手术室直接配送由。自从静脉配置流程实施后不仅药物处方可以审查把关并且独立包装并配有标签,可以为临床部门按批次需要定时发送药品,病区药房正逐渐步入真正的药房作业方式,而上述改变上述存在的问题成了可能。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术前用药 药品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静脉输液拔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中医综合科住院行静脉输液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拔针法,研究组予以舒适护理法拔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的疼痛率和皮下淤血率分别为3%、5%,对照组的疼痛率和皮下淤血率分别为12%、16%,研究组的疼痛率和皮下淤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拔针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疼痛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输液拔针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以往头皮钢针的每日穿刺,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而且还为成功抢救危重患者赢得时间,现已逐渐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讨论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注意事项。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采血是检验工作中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熟练掌握静脉采血方法,提高静脉采血技术水平,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为患者服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总结其形成原因而提出预防措施。

  • 标签: 静脉采血皮下淤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单人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单手退针法及传统双手退针法各40例,比较2种方法在静脉穿刺中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补救退针成功率)。结果经过比较,单手退针法成功率高于双手退针法。结论小儿不易合作,静脉留置针单手退针法可提高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手退针法 小儿 静脉留置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深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移植中心深静脉导管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结果84例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深静脉导管对于血液科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意义重大,应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率,利于治疗。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深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院内重要的药物配制部门,而进修药师的带教模式对于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修药师的带教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带教模式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修药师的带教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腿深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通过患侧小腿深静脉穿刺入路对全下肢型急性DVT患者进行PMT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至少接受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常规给予压力梯度袜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指标为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术后12个月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血栓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率、出血并发症率、术后12个月的中重度PTS发生率。结果共31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1~80(63±14)岁,其中男16例,女15例,左下肢DVT 23例,右下肢DVT 8例。采用腓静脉穿刺15例,胫前静脉穿刺6例,胫后静脉穿刺10例。其中合并导管溶栓治疗9例,髂静脉球囊扩张25例,髂静脉支架置入10例。总体血栓清除率Ⅱ级19例(61.3%)、Ⅲ级12例(38.7%)。1例(3.2%)胫前静脉穿刺入路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经加压包扎后好转,无其他出血相关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全部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为(22±9)个月。术后12个月髂股静脉的一期通畅率为77.4%(24/31);术后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6.1%(5/31),中重度PTS的发生率为3.2%(1/31)。结论通过小腿深静脉入路行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DVT安全有效,可以一期清除腘静脉远端及小腿流入道血栓,PTS的发生率低,可作为全下肢型急性DVT腔内治疗的首选入路。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及增强MRI诊断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科行穿刺活检AFP阴性的肝占位患者资料共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25~67(51±3)岁,血AFP在正常范围内,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和MRI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记录穿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59例病例,其中恶性病变占54.2%(32/59),良性病变占45.8%(27/59),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而增强MRI分别为96.9%和81.5%。穿刺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腹、盆腔出血、感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和增强MRI对诊断AFP阴性肝占位病变均安全,但超声更准确,当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增强影像学诊断存在不确定性时,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更有利于明确病灶的性质。

  • 标签: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 超声检查,介入性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