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律东方主义”是-种批判理论,它旨在批判和解构西方法治话语自我建构出来的“普世性”,还原其地方性和相对性.在否认东方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法律传统,将东方视为有待西方去殖民、去传播福音和文明之对象的同时,西方丧失了通过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来完善其自身政治-法律文明的机会.对于中国法律人而言,法律东方主义这-分析视角的意义并不在于让我们用西方人自己提供的武器来揭露“西方法律的虚伪性”,而在于帮助我们破除“自我东方主义”的困境,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去建构体现文明主体性的法治话语.

  • 标签: 词法律东方主义 治外法权 国际秩序 物资救国论 法治
  • 简介:2008年2月5日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平等党总书记尼克.比姆斯题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前景展望》的报告,认为战后维持世界资本主义稳定的三大平衡都已被打破:在经济领域,70年代初以来的利润率危机以近20多年来日益加大的金融投机泡沫终结;在社会领域,全世界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都扩大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在世界格局上,美国一极独大地调控全球的局面正被打破,列强纷争局面正在形成,———这些预示着世界资本主义正进入危机阶段。作者还认为面对这场危机应该争取社会主义前景,而不是新凯恩斯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现实力量的壮大才能真正改变社会。下面摘译其报告的第五部分如下。1992年以来资本主义发展曲线的回升是否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退出了议事日程即使不是永远退出的话,至少也是在可见的未来或者相反,这一回升是把新的紧张和矛盾带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而这些新的紧张和矛盾正在为一个新的政治剧变和革命斗争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客观的基础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到:资本主义发展曲线的回升并不排除社会革命的发生。相反,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正是在19...

  • 标签: 世界性危机 危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前景
  • 简介:【摘要】基于对社会、法理、哲学的不同认识,功利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在“公平”概念上对峙争论。功利主义学派推崇社会福利的增长和社会效率的提高。自由主义学派则认为认为赋税无异于掠夺和奴役,个体权利应得到尊重和重视。二者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渗透到现代政治经济中。文章在分析两者的基础上,对公平的实质概念展开讨论。【关键词】公正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哈佛大学公开课提出了“公正改如何是好”的哲学问题:是选择杀死轨道上的五个工人,还是另外一条轨道上的一个工人,还是将桥上无辜路过的一个胖子推下,以阻止另外六人的死亡。这一问题的答案涉及到以约翰·密尔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一直以来的对峙争论。功利主义是指按照看起来势必增大或者减小利益相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者非难任何一项行动。①边沁认为:原则具有效力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赋予其以清除和精确的含义;第二、要排除其他一切原则;第三、要推行一种算术道德。……

  • 标签: 公正如何是好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 如何是好浅谈
  • 简介:西方思想家习惯于对世界进行二元划分,其结果便是以超感性世界遮蔽了感性世界、彼岸世界代替了此岸世界。如此一来,真实与虚幻发生了颠倒,虚无主义由此产生。尼采通过上帝之死宣告了最高价值的失落,虚无主义达到了顶峰。时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则再次昭示人们,若要克服虚无主义,必须重建一种新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必须同时兼具世俗性和神圣性双重维度。通过分析比较,本文认为,重建共产主义信仰是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根本路径。

  • 标签: 虚无主义 价值 存在 共产主义
  • 简介:全国政协常委爱泼斯坦先生,离休前系《今日中国》杂志的总编.日前.他在北京寓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爱中国,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儿有我的事业,中国就是我的家!”他说:“我走了一条奇特的路.中国人一般是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爱国主义.”

  • 标签: 政协常委 斯坦 今日中国 我爱 北京友谊宾馆 中国工人
  • 简介: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反思主义,  中国现代反思主义反对,  【主题词】中国现代反思主义、中国古典空想社会主义

  • 标签: 主义精神 儒家空想社会主义 反思主义
  • 简介: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历程来看,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从直观走向实践的逻辑的和历史的根本性转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又因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而陷入困境。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重大转变,这个转变过程首先是从实践方面开始的。本身缺乏长期的历史的和理论的准备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经验”。今天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纲领,将“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通过哲学反思升华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从科学角度深刻证明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加深化的层次和阶段,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 标签: 直观的社会主义 实践的社会主义 “中国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经济学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运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话语反思经济学理论本身的产物,其思想实质是经济生活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反映,是资本主义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性特征或倾向的理论表达.文章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有方法论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经济学 现代性 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简介:从理论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性质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理论来源、哲学基础和理论性质上。从实践层面看,两者是主张相异的社会发展模式。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奋斗目标、社会变革方式、民主政治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等方面。鉴于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对民主社会主义。为此,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主体,决不搞私有化;政治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决不搞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比较
  •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 标签: 环境问题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比较
  • 简介:15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记。150多年来,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波浪起伏的历程,社会主义理论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理想变为现实,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由运动到制度,由一国到多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纪和千年之交的交汇点上,回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时,既不能不对其辉煌的胜利和成就感到无比的振奋,又不能不对其艰难和曲折进行深深的思索。

  • 标签: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实践 丰富和发展 人类历史
  • 简介:通过对实质主义与实证主义概念的界定、特征的叙说,以及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必须从实质主义走向实证主义的必然性论证,试图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法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实质主义的批判。而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在法治建设的今天,社会的整体思维,当然包括法学思维,总体上还处在一个形而上学的阶段。这对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我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将这一规律总结、展现出来,以便我们能遵从规律,减少弯路。

  • 标签: 实质主义 实证主义 方法论 法学研究 现代化转向
  • 简介:社群主义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的流行话语,是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社群主义因以社群优先于个人作为其基本立场而被称为“公益的政治学”。社群主义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社群主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公益
  • 简介:自然法观念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被认为是对与错的终极标准,提供了人类自我反省的有力激素,并且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民主国家法律与政治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大师的因袭发展,自然法在法哲学中闪烁着耀眼光芒。研究自然法,对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自然法 自然主义 自由主义 变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宗教极端主义的泛滥,新疆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明显活跃起来,近20年来他们更多地以宗教为掩护,利用宗教极端主义达到分裂的目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相互融合,通过暴力和非暴力手段,企图分裂新疆,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同时,疯狂制造各种恐怖事件,严重危害了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本文对其犯罪成因作了分析.

  • 标签: 宗教极端主义 民族分裂主义 犯罪成因 国家安全
  • 简介:《学术界》2007年第6期发表童小溪的文章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西方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也传入开放了的中国,在这外来学术的进口当中,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学说。毕竟,西方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马克思主义在自己的故乡故土那里,也与时俱进,一直顽强延续着。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学术界》 西方哲学思想 改革开放 社会理论
  • 简介: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发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得不开始进行反思。反思中产生了两种主要的生态伦理观,即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这两种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争论状态。笔者认为,只有汲取二者的合理思想,使其达成一致,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后代人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其中的先进分子的问题。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个春秋,无论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利,都与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关系
  • 简介: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必须面向世界,对不同的众多国外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主要流派、观点及评价,比较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异同,借鉴他们的合理因素。要在全球化视野下,在借鉴国外社会主义思潮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待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论原则,决不能不加区分地照单全收,而必须有所鉴别,有所选择,保持辩证的科学的批判态度。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外社会主义思潮 构建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