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青海省500hPa高空四季温度经过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和谱分析,揭示出青海省500hPa高空春、夏、秋、冬四季温度的演变趋势。各季温度存在着明显的振荡周期,秋、冬温度普遍存在5.3a左右振荡周期;春、夏季温度存在lOa左右周期。各站500hPa高空温度与地面气温相关最好的是春、夏季,最小的是秋季。

  • 标签: 气候异常 500hPa 温度变化 青海
  • 简介: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建设发展十分迅速,而在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基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比如体积比较大,厚度比较厚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如比较容易出现泌水、裂缝等问题,而裂缝的问题尤为常见,困扰着施工技术人员。因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因温度应力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做如下论述。

  • 标签: 建筑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裂缝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混凝土由于其混合料的不同也有着较多的种类,但各类混凝土都具有统一的特性,即其后续的应用中较易发生 裂缝情况,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等。这是由于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导致裂缝出现。所 以,为了保证确保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使用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 制措施进行研究。

  • 标签: 建筑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裂缝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工业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利用率非常高的设备之一,它对一次能源的消耗非常大,特别是煤炭资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煤质不均一、控制操作不及时等问题,使得燃煤时热效率低、但煤耗率却居高不下,所以如何提高工业锅炉的工作效率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热蒸汽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如何控制工业锅炉的热蒸汽温度保持在既能安全运行又能保证较高利用率的一定范围内,是工业锅炉是否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工业锅炉 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压力表选型与安装,论述了温度对不同种类压力表的影响及影响方式,接着分析了如何在温度影响下对压力表进行正确读数,最后对压力表计量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温度变化 压力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事业迎来了发展高峰,各种建筑物林立不穷,这就使得建筑质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安全等级和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在施工中操作不当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施工问题之一,与混凝土砌块体积大,内部热量难以释放有直接关系。工程技术人员应重视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成因的分析工作,积极探索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降低温度裂缝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建筑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裂缝 裂缝控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现代化生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温度测量的精确度,经常使用温度计,因此,温度计行业的发展速度在逐渐的提升。常用的温度计包括接触时和非接触式两种不同的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接触式温度计在使用时其精确更高,并且使用操作流程简单。但是,接触式温度计时其精度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非接触式温度计在使用时不需要与被测物质接触,这种温度计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并且测量的温度范围也比较广泛。通常情况下非接触式温度计没有温度上限,能够运用于多种不同的复杂环境中。但是,非接触式温度计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下降。随着人们研究力度的加深,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可以综合运用温度测量计,温度测量计可以弥补传统温度计使用中的不足,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 标签: 温度计量装置 应用现状 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现代化生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温度测量的精确度,经常使用温度计,因此,温度计行业的发展速度在逐渐的提升。常用的温度计包括接触时和非接触式两种不同的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接触式温度计在使用时其精确更高,并且使用操作流程简单。但是,接触式温度计时其精度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非接触式温度计在使用时不需要与被测物质接触,这种温度计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并且测量的温度范围也比较广泛。通常情况下非接触式温度计没有温度上限,能够运用于多种不同的复杂环境中。但是,非接触式温度计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下降。随着人们研究力度的加深,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可以综合运用温度测量计,温度测量计可以弥补传统温度计使用中的不足,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 标签: 温度计量装置 应用现状 管理
  • 简介:摘要:在房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扮演着重要的结构角色,但其裂缝问题的处理和控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仔细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房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 标签: 房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裂缝 控制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转炉炼钢全流程温度损失工艺研究与实践,结合实际工况条件研究影响转炉出钢温度的因素,从生产组织、工艺优化、钢包保温等新技术应用,研究攻关降低转炉出钢温度,降低转炉及钢包耐材侵蚀、降低钢铁料消耗、提升钢水质量。

  • 标签: 温度损失 钢包保温 工艺优化 出钢温度
  • 简介:利用CRUT3v和CN05两套观测资料,评估25个CMIP5模式对1906—2005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并与CMIP3模式对比。结果表明:1906—2005年中国平均温升速率为0.84℃/100a,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的增温率为0.77℃/100a。模式对20世纪后期温升模拟好于前期,仅有两个模式能模拟中国20世纪40年代异常增暖。模式对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模拟较好,但在中国西部地区存在最大模拟冷偏差和不确定性。1961—1999年,中国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多模式集合平均可以较好地模拟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但对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的差异模拟过小。总体说来,在中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和气温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三方面,CMIP5模式都较CMIP3模式有所提高。

  • 标签: CMIP5 CMIP3 中国 年平均气温 历史模拟 评估
  • 简介:利用2005年单点的高空逐日物理量和余姚市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10个物理量与日最低气温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逐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经实际业务使用检验,预报效果尚好。

  • 标签: 最低气温 物理量 预报模型
  • 简介:利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年历年夏季月平均气温,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对中国西北夏季气温变化的时空异常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通量强弱变化的响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由于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夏季气温异常主要表现为6种气候类型(区),即青海高原区、河套区、北疆区、渭水流域区、南疆西部区、东疆-河西走廊区。50年代以来气温演变的主要特点是除青海高原和北疆外的西北大部分地方夏季由暖变冷。当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呈欧亚型振荡,则有利于中国西北大范围气温偏高(低)。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通量的异常增强,可引起西北夏季西部偏暖,东部偏冷。

  • 标签: 中国西北 气温异常 青藏高原 地面感热通量 数值试验
  • 简介:利用HadCM2模式的模拟结果,比较了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效果相当于CO2浓度逐年递增1%和0.5%两种不同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中国地面气温也持续升高.到21世纪末期,地面气温在上述两种排放情景下可分别升高约5℃和3℃.两种排放情景的增温趋势对比表明:即使从1990年开始温室气体等效排放逐年递增率减少一半,增温仍然很明显;直到21世纪中期,才能显示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减缓增温趋势的效果.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但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增加,降水量总的趋势也是增加的.减排温室气体对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影响与地面气温相似.此外,地面气温增量和降水量变化百分率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气温增量在秋、冬季较大而在春、夏季较小,降水变化百分率在夏、秋季较小而在冬、春季较大.

  • 标签: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21世纪 二氧化碳 降水量 地面气温
  • 简介:2005年,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飓风季节。它伎我们认识到对热带气旋登陆时和登陆后的路径和强度、风暴潮和累积降水的地理分布和量级的早期识别和可靠预报的重要性。更准确、更可靠、时效更长的预报对疏散计划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资源分配、减少生命损失和人类灾难具有直接的作用。

  • 标签: 累积降水 卫星探测 PATH 温度湿度 全天候 热带气旋
  • 简介:依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数据库中的水温数据,绘制了中国大陆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泉水温度分布图以及井下50-149m和150-250m的水温分布图,统计了人工和数字化观测水温中长期趋势性上升或下降的测点,分析了数字化观测水温长期趋势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泉主要分布在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中天山、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北京西北和福建沿海等地,这些泉与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空间相关性;其中水温大于25℃的温泉多分布在中强地震多发区;井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北方地区水温低于南方地区、小区域内的温差不显著等特征,其主要受控于气候因素;井下150-250m与50-149m水温相比,符合随深度增加水温升高的地热规律;人工观测水温中10%为客观的长期趋势性变化;数字化观测水温中24%为长期趋势性变化,其中一部分是水温的客观反映,另一部分是水温仪零飘的反映.

  • 标签: 泉井 水温 长期变化 地震 零飘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机可编程温度控制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它如何实现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曲线控制。

  • 标签: 渔具钓竿 电热炉 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