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工制造纳米材料虽然可从几千年前我国制造炭黑作颜料算起,但纳米微粒是德国于1984年首先研制出的,开创了人类利用纳米技术的先河。纳米微粒是一种新物态,是物质颗粒直径小于100nm的粉粒集合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其颗粒形态.

  • 标签: 纳米材料 瓦楞原纸 超低定量 纳米微粒 电子显微镜 纳米技术
  • 简介:探讨了绿色自密实混凝土的内涵,并提出了采用CO2排放指数、价格指数、耐久性指数、原生资源消耗指数及由此4个子参数加权得到的绿色度综合指数的绿色自密实混凝土的简单评价方法;进一步通过16组不同组成和配比的自密实混凝土试验,分析了上述绿色自密实混凝土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给出了绿色自密实混凝土的可行制备技术途径建议。

  • 标签: 绿色自密实混凝土 绿色度综合指数 CO2排放 原生资源消耗
  • 简介:一.钛合金简介室温下,根据钛(Ti)合金的不同组织分为以下3类:α型合金、(α+β)型合金和D型合金,其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型钛合金。α钛合金用符号“TA”表示,β钛合金用符号“TB”表示,(α+β)钛合金用符号“TC”表示。

  • 标签: Α钛合金 电偶腐蚀 Β钛合金
  • 简介: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新的无损害低成本方法,用来早期检测和监视骨关节炎(由磨损和撕扯引起的关节炎),该方法用一个测量表面之间粘接和摩擦力的表面力装置(SFA)来研究软骨板样品的摩擦力,他们发现一个不同类型的摩擦更像引起磨损和损坏的原因。

  • 标签: 骨关节炎 摩擦力 加州大学 早期检测 表面力 低成本
  • 简介:基于复合相变蓄能的原理,通过理论计算抗凝冰的相变分子合金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正十二烷和正十四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调整相变温度为0℃,当相变分子合金材料掺入沥青中会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稠度,随着掺量的增加,沥青胶结料稠度降低越明显,红外试验结果表明无新官能团出现;为改善相变沥青胶结料的三大指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环氧大豆油作为复合改性剂改善相变沥青的流变性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抗凝冰复合相变沥青材的组成配比:当相变材料掺量为4%,低密度聚乙烯掺量为10%,环氧大豆油掺量为3%时,能满足抗凝冰及基质沥青三大指标要求。

  • 标签: 抗凝冰 相变材料 相变焓 沥青胶结料 分子合金
  • 简介:兵器工业产品结构的快速发展需要一类既能承载又能按要求自动碎裂的复合材料结构。提出了易碎复合材料结构的概念,可满足此特殊的工作机制,并介绍了它在兵器工业产品结构及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发展。最后针对易碎复合材料结构的碎裂程度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不同的要求,指出了目前发展易碎复合材料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易碎 复合材料 非爆炸 触发
  • 简介:由于钯及其合金对氢具有良好的扩散性及溶解性,钯基合金对氢表现出了极好的选择性。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各科研团体最新的研究成果对Pd-Ag薄膜的制备方法、国内外Pd-Ag合金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及Pd—Ag合金薄膜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标签: Pd+Ag合金薄膜 制备方法 分离
  • 简介: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由于其潜在的优异磁性能和商业价值,成为当今磁性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就近几年来纳米复合永磁多层膜的发展状况,简要介绍了其制备技术、交换耦合作用、反磁化以及各向异性的研究

  • 标签: 纳米复合永磁多层膜 制备工艺 交换耦合 反磁化 各向异性
  • 简介:由两种不同材料交替生长而成的纳米多层膜,其硬度出现增强现象,在调制周期一定范围内出现极大值。这一现象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综合评述了硬度增强理论和应用的研究结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纳米多层膜 超晶格 硬度增强
  • 简介:以纳米ZnO为载体,制备了银离子掺杂的复合粉体,研究纳米ZnO对Ag+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对银离子的吸附随分散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分散剂含量为0.5%时吸附效果最好;pH值提高时,对银离子的吸附也增强,当pH值为12时,吸附最强。

  • 标签: 吸附 纳米ZNO 银离子
  • 简介:文章主要研究纳米金溶胶的细胞毒性。通过[3H]-TdR掺入法,研究粒径在15—20nm的纳米金溶胶,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溶液以及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PVP混合溶液对正常细胞(人体表皮细胞、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癌细胞(HeLa细胞、K562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溶胶中含有的柠檬酸钠PVP对这四种细胞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可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人体正常皮肤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以50μmol/L浓度为临界点)和时间依赖性;对于癌细胞则需高于一定浓度(50μmol/L)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纳米金溶胶 -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 细胞毒性
  • 简介:以ZnO为纳米异质复合相,采用共沉淀法对nano-TiO2粉体进行了复合改性,并对改性后的nano-TiO2粉体的耐温性能、光催化性能、抗菌性能及复合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nano-TiO2粉体经950℃煅烧后,仍完全以锐钛矿晶型存在,晶粒呈球形,分散较均匀,粒度分布较窄,且粒径较小,平均在30~40nm左右,而且具有纯nano-TiO2粉体(500℃)基本相同的光催化效能和抗菌性能,是一种新型纳米高温抗菌剂。

  • 标签: 纳米抗菌剂 TIO2粉体 耐高温 抗菌性能 光催化性能 复合改性
  • 简介:文章简明阐述了近年来分子磁性材料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对其研究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当前分子磁性材料理论研究中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进展。同时对分子磁性材料实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分子磁性材料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分子磁性材料 理论 实验 进展
  • 简介:原子力显微镜(AFM)是进行纳米测量和操作的重要工具。针对力测量过程中AFM定位系统的测量速度慢和窄带等问题,基于逆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思想,设计一个前馈控制环节,补偿AFM定位系统中z轴方向上动态特性非线性影响。通过在一定带宽内对期望输入信号进行轨迹跟踪,使激励力(通过悬臂梁)无失真地施加在样本上,达到AFM准确测量的目的。该方法不仅拓宽了系统频带,而且提高了系统输出对期望输入的跟踪精度。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迭代学习控制 动态特性补偿 轨迹跟踪
  • 简介:据报道,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不久前在2008深圳可再生能源技术投资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发电政策扶持补贴措施,通过招标办法按照大约4元左右电价来收购,以进一步打开国内应用太阳能发电的新局面。

  • 标签: 光伏发电 发电扶持 我国正
  • 简介: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硫脲、水为溶剂,通过前三者的协同效应制备了纤维素溶液,以Na2SO4为成孔剂,利用纤维素易于再生的特性,制备了纤维素海绵。研究了纤维素浓度、成孔剂用量对纤维素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吸水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产物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溶剂最佳质量配比m(NaOH):m(LiOH):m(硫脲)约为7:2:7、纤维素质量分数为5%~5.5%、成孔剂用量为(26~28)g/50g纤维素溶液时,所制备的纤维素海绵综合性能较高。

  • 标签: 纤维素 纤维素溶液 海绵 成孔剂
  • 简介:主要介绍了固体自润滑陶瓷涂层的几种研究方法,分别从原理、优缺点、发展方向等方面阐述了其各自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同时对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涂层进行展望,认为通过固相反应或摩擦化学反应可原位生成更多固体润滑剂组元,回相反应其他反应产物构成具有自润滑效果的复相陶瓷涂层。

  • 标签: 固体自润滑 陶瓷涂层 固相反应法
  • 简介:以3种煤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平均分子量、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以及红外光谱分别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使用改进Brown-Ladner法对煤沥青的结构参数进行计算,并构建出各煤沥青的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煤沥青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稠环芳烃连接烷基侧链并含杂原子,结构单元之间形成缔合体,缔合数为5~9。3种煤沥青的烷基侧链都很短,且均不包含环烷烃。构建的分子模型为煤沥青提供了形象的化学结构,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加深对其认识和研究

  • 标签: 煤沥青 微观结构 改进Brown-Ladner法 结构参数分子模型
  • 简介:鉴于纳米材料优异的性能和纳米产品的特异功能,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在纳米材料研究和纳米产品开发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仅2003年,全球投资总额高达约30亿美元。其中日本8亿美元,美国7.7亿美元,西欧(欧盟及瑞士)6.5亿美元。据美国商业通讯公司估计,到2005年全球纳米材料销售额将超过9亿美元,其中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应用等约占74%,生物制药、制药及化妆品等占16%,能源、催化剂及结构材料等占10%。

  • 标签: 动态市场 市场信息 投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