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尺度对园林树木及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解析,并以上海地区最为普遍的树种香樟为例,探讨了时空尺度变化规律在树种选择及配置中的体现与应用。该研究以期为植物种植设计与管理过程中规格选择、数量配置、动态调控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风景园林植物 时空尺度 变化规律 树种选择 植物种植设计
  • 简介:本文报道了橄榄星室木虱在林间和苗圃的动态变化情况,指出影响害虫消长的四个因素:抽梢、气候、天敌、寄主品种,并认为抽梢混乱是造成害虫防治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 标签: 橄榄星室木虱 发生发展规律 橄榄害虫 防治
  • 简介:对扬州大禹风景竹园的黄纹竹出笋、退笋以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纹竹发笋期在3月下旬至6月下旬,4,913日至5月10日发笋数最多;退笋多出现在末期;高生长模型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和Doseresp曲线模型;生长盛期时,昼夜24h平均生长量达22.38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

  • 标签: 出笋规律 高生长 黄纹竹
  • 简介:通过对奉贤非洲菊栽培现状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的累积及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出现酸化和次生盐渍化趋势,土壤的酸化主要和NO3-的累积有关;除HCO3^-、k^+外,Cl^-、SO4^2-、NO3-,Na^+、Mg^2+、Ca^2+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且这六种离子间的相关性较好;土壤中盐分阴离子以NO3^-为主,阳离子以Ca^2+为主,对全盐量与各种离子做逐步回归.得到模型:y(全盐量)=0.291+5.295Ca^2+2.177NO3^-,且差异极显著。

  • 标签: 非洲菊 设施土壤 盐分累积 离子组成
  • 简介:动物保护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为公众参与动物保护提供了组织化的渠道和载体,在保护动物、维护动物的权利、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动物保护 组织化 中国 成长 实践 构建和谐社会
  • 简介:通过对米老排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选择7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对米老排生长过程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米老排的最佳生长模型。最后,根据最佳生长模型对米老排生长过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米老排经过科学经营后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可列为福建珍贵速生阔叶树种进行培育推广。

  • 标签: 米老排 人工林 树干解析 生长过程 生长模型
  • 简介:以乡土竹种毛金竹为对象,通过对实验地新造竹林的观察统计,分析研究母竹竹龄、留去鞭长度对出笋长竹的影响,出笋、成竹数量在出笋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退笋高度等因子与退笋率之间的关系,为开发乡土经济竹种的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毛金竹 新造林 出笋成竹 规律探究
  • 简介:本文利用体内法测定了喜树幼苗不同器官以及不同叶位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同时观察了喜树幼苗不同叶位叶片的NRA的日变化规律,并考查了NRA与叶面积及比叶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根、茎及茎尖中的NRA相比,叶片中的NRA最高。不同叶位叶片的NRA有明显的差异,在所测定的10个不同叶位的叶片中,上数第4~6片叶片的NRA较高。叶片NRA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30前后。同时,结果表明NRA与叶面积以及比叶重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喜树的氮代谢提供基础资料。图5参18。

  • 标签: 喜树 硝酸还原酶活性 日变化
  • 简介:本文论述了菊花栽培中当前最常见的病虫害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 标签: 菊花 病虫害 综合防治
  • 简介: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林内的三株树干具有10°倾斜角的刺楸应拉木为材料,分应拉区(简称T区),对应区(简称O区)和侧区(简称S区)来研究其应拉木纤维长度、微纤丝角和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刺楸应拉木三区纤维长度的径向变异为“先递增,后保持平稳”模式,微纤丝角度的径向变异模式为“先递减,后保持平稳”模式,但三区由递增或递减向平稳过渡的年限不同,S,O区都为17年左右,T区为22年左右;三区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和解剖特性的轴向变异模式都不尽相同.更多还原

  • 标签: 刺楸 应拉木 解剖特性 变异规律
  • 简介:对吊丝单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吊丝单竹出笋早、数量多,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次之,达40.1/丛。方差分析表明,吊丝单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著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单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

  • 标签: 吊丝单竹 出笋规律 调查 分析
  • 简介:本文是以丰林保护区阔叶红松成过熟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松株数,无腐率、心腐率、边腐率统计结果表明:心腐率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加,且以林分类型为主要因子而转移,林分中红松成过熟林木无腐朽率为19.4%、心腐率为75.3%、边腐率为5.3%。

  • 标签: 红松成过熟林木 无腐率 心腐率 边腐率
  • 简介:论述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天然森林植物区系的特征及森林植被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为今后森林经营和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森林 植被 特征 分布规律
  • 简介:梁山慈竹分布于西南各省,广泛用于造纸、人造板及园林绿化等。本文研究了梁山慈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梁山慈竹的出笋时间持续为73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104天左右,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梁山慈竹的高生长昼夜差异不明显;地径生长需要42天左右完成;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是竹笋-幼竹生长的限制因子;梁山慈竹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04t/hm2。

  • 标签: 梁山慈竹 竹笋 幼竹 生长规律 生物量
  • 简介:收集国有华安利水林场和尚疗工区有代表性的湿地松样木12株,测定树干含水率平均值与其鲜重,估计树干的绝干重量;探讨湿地松树干去皮含水率分布规律,分析重量与材积的关系。

  • 标签: 湿地松 树干去皮含水率 重量与材积关系
  • 简介:以浙江省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为主,对近65年来登陆福建省的台风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台风更经常地从福建省中北部地区登陆;②登台入闽型是福建省台风最主要的登陆路径;③在4种台风登陆类型中,北部登陆型台风平均中心风力及最大风速均最大,危害也最为严重;④厦门、泉州、福鼎、福清、福州、蕉城、莆田、漳浦、诏安是福建省受台风危害最为严重的县(市、区);⑤台风对林业的影响主要有导致林木折断倒伏,林内枯枝落叶增多,台风期间容易导致山洪、泥石流和大面积塌方等地质灾害,对台风的防范对策主要是建设与巩固沿海防护林体系,以形成有效的防御屏障。

  • 标签: 台风 发生规律 登陆路径 频数 防范对策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