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以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即物权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物是物权法律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客体,而物权法律关系中的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客体非常广泛,这就决定《物权法》在调整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等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时会与林业法发生密切联系。

  • 标签: 物权法 林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关系 法理 视野
  • 简介:以敦化林业局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全局各龄组各树种林木径级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 标签: 森林资源 林木径级 原因分析
  • 简介:一、红松的生物学特性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林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它一般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林碰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造林技术 林冠下 生物学特性 相对稳定 次生林
  • 简介:该文围绕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质量问题,研究其影响因素,探寻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从而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标签: 培养 影响因素 系统 研究生
  • 简介:旅行社的分工体系正确的构建和优化的发展,对旅行社行业的整体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中国旅行社业结构的现状入手,根据中国旅行社水平分工体系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了其分工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旅行社业分工体系的构建方式。

  • 标签: 分工体系 旅游经营商 旅游批发商 旅游零售商
  • 简介:通过对厦门城市森林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厦门建设海湾型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根据厦门城市特点和城市发展对城市林业的多种需求,提出了“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理念;在城市森林发展结构布局上,根据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厦门城市森林多功能特点,提出“生态林、文化林、产业林”统筹兼顾的“三林体系”建设思路;在空间布局上,根据厦门地貌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现状、新特区发展趋势,提出了“一心两带五湾多点”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森林建设空间格局,分析了不同区块的综合特征,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 标签: 城市森林 建设理念 结构布局 空间布局 生态林 文化林
  • 简介:对于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学术界多数是从世俗化的经验论、唯物论以及反神学的人本论的立场去解读的,忽略了培根哲学复杂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其中的神学内涵,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误读;当代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者对其科学观的父权制解读,也因忽略了其中思想的复杂性与传统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读.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哲学与科学观进行价值重估。

  • 标签: F·培根 自然哲学 科学观 生态女性主义
  • 简介: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是生物诱变育种的一种新的育种技术。离子束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不仅有物理的和化学的,而且还会引起强烈的生物效应,从而促使生物产生各种变异(其中有许多是自然条件下极为罕见或难以产生的),我们可以从中选出所期望的优良变异,经过培育而成为一个新品种。离子注入诱变育种的主要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变异率高,一般要比自然变异率高1000倍以上;(2)变异谱宽,即变异的类型

  • 标签: 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新品种 育种技术 变异率 生物效应
  • 简介:为了在国内大面积栽培运用新西兰麻,从南非引进了几个新西兰麻的品种,通过筛选激素种类和浓度的配比,以及调整基本培养基中铁和钾的含量,成功地建立了新西兰麻的初代培养。经过多个组合、不同批次的单因子对比试验,最后摸索出以改良的MS+6BA0.5mg/L+KT2mg/L+NAA0.2mg/L配方为新西兰麻最佳增殖培养基,筛选出改良的1/2MS+NAA0.2mg/L为最适长根培养基,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新西兰麻快速繁殖体系。

  • 标签: 新西兰麻 快速繁殖 愈伤组织 不定芽
  • 简介:旅游解说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系统。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确定为解说员、解说设施、解说信息、景区管理和解说受众五个一级指标,利用德尔菲法确定了24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运用MATLAB7.5软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旅游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评估模型,且以南京中山陵景区的解说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 标签: 旅游景区 解说系统 评价 层次分析法
  • 简介:通过对19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的生长状况及林地内土壤的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内毛竹和杉木的生长情况都优于纯林,土壤肥力状况总体上较纯林高,土壤水分指标均优于纯林好。研究初步表明毛竹杉木混交对林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林内地力衰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标签: 毛竹 杉木 混交林 林分生态系统
  • 简介:对太行山南麓博爱县的珍稀竹种对花竹的出笋成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花竹发笋从5月中下旬开始,笋期为1个月,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生长呈由慢到快至峰值后再变慢直到停止的规律;对花竹高生长期间,24h峰值高生长量达60cm,75天前后分布在沟槽内的黑色斑点或线条全部形成.研究结果为对花竹的合理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对花竹 出笋成竹 生长规律
  • 简介:针对景宁县境内山地高差起伏大、谷深坡陡、雨雾缭绕、土层深厚,适宜香榧生长,但香榧生长缓慢、结果迟的实际,通过在景宁县山区三个不同海拔地段,利用培育实生香榧苗再移载到园地,成活后选取优良的品种进行移栽髙接,观测对比其成活率及生长量,结果表明:香榧在景宁海拔200~1000m都能生长,以海拔750~850m之间最好,可以提前进入开花结果期.

  • 标签: 香榧 海拔 生长量
  • 简介:菲白竹经过ABT处理后,分蘖数随着处理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新鞭数量和长度都有所变化,其中以浓度150×10^-6的ABT浓液处理后,竹鞭的总长度和总节数都明显增加;而叶绿素有所下降,其中以150×10^-6的ABT为下降最为显著;对叶面积表现出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也以150×10^-6的ABT处理后叶面积下降最为显著,因此为了快繁菲白竹和保持其观赏特性,可以对其浇施150×10^-6的ABT浓液。

  • 标签: 菲白竹 ABT 观赏竹
  • 简介: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城市生态住区将成为宜居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的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目标层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准则层包括住区生态规划、住区节能设计、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住区水循环系统、住区废弃物处理、住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住区与周边沟通设施、住区网络智能化、住区生态化管理9个方面;因素层为51个影响因素指标。文章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质量的指标权重,提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的主要因素,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和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城市生态住区 宜居城市 评价模型 指标权重体系
  • 简介:近年来,我国生态恢复和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面临如何提高财政投入效率和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稳定性等问题。生态购买是一种提高生态恢复效率的制度创新形式。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国内生态购买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生态购买与生态补偿、生态服务市场化的关系,提出生态购买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恢复制度创新方向,今后应加强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文章为完善和创新我国生态恢复及保护管理制度、有效保证生态公共品供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 标签: 生态购买 生态公共品 生态补偿
  • 简介:"南竹北移"曾是20世纪60~70年代在北方无竹和少竹地区,实现人工引种栽培毛竹的梦想和实践.但是,由于当时对于毛竹自然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较少,盲目引种,最终导致失败.在近30年的毛竹栽培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毛竹北移和引种栽培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以期为"南竹北移"提供科学经营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毛竹 移栽 引种栽培 制约因素 人工引种
  • 简介: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建设已经难以满足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要求,不适应城市居民对绿化建设日益多样的需求,这就要求城市绿化建设必须突破过去局限于建成区和以视觉效果为主的思路,城市与郊区一体考虑,绿化、美化与生态化相协调,在整个市域范围加快以城市森林为主的绿化建设.

  • 标签: 城市规模 林业发展 城市绿化建设 规划 总体 城市生态系统
  • 简介:光肩星天牛是我国重要检疫害虫,列入1998~2000国家工程治理项目,在内蒙搞试点。为了摸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产卵习性,我们从5月——9月对光肩星天牛进行了观测,现将观测结果汇报如下。包头市有六个区有光肩星天牛,这六个区有树1075万株,易染天牛的杨、柳、榆有690万株,占64%。从市区来看,共查行道树32024株,有天牛的树有2621株,占9.2%,定为重灾区。我们的观测以行道树为主、庭院为辅,每天抓天牛,观测有卵量。

  • 标签: 光肩星天牛 天牛成虫 产卵习性 行道树 工程治理 检疫害虫
  • 简介:土壤作为园林植物的生长介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景观生态效益,而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了解其在土壤中的吸附特点有利于防治土壤的铅污染。本文采用根垫法盆栽试验获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并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对铅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高,但在含铅溶液浓度为0-0.5mmol/L条件下,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差别不大,几乎全部被吸附。随着铅浓度增加,根际土壤吸附量增长迅速,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Pb吸附量差值随着Ph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两种土壤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对Pb离子吸附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吸附 黄褐土 红壤 根际 非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