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住院病人注射兰索拉唑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评估存在的安全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357例使用注射兰索拉唑的住院病人的性别、年龄、用药目的、用药频次、疗程、有无适应证等资料,制定用药评价标准,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临床使用安全风险及注意点。结果:357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嘱235例(65.8%),显示存在滥用、过度使用和不规范使用情况,主要问题为无适应证用药和超疗程用药,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医嘱开具、医嘱审核、输注过程三个环节。结论:需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医嘱审核、提高质控强度等多种举措,消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 标签: 注射用兰索拉唑 医嘱 用药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人使用苯二氮类药物(BZDS)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2007年8月30日226例住院精神病人中使用BZDS病人66例进行调查。结果诊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69.7%);剂量3.31±2.66mg;使用时间45±7.30天;前三位用药是阿普唑仑31例(47%),艾司唑仑12例(18.2%),氯硝西泮12例(18.2%);有不良反应者32例(48.5%);相关分析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种类、诊断、用药目的呈正相关。结论BZDS能有效改善病人睡眠,减轻焦虑及兴奋激越状态,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药物依赖等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精神病 苯二氮 类药物(BZDS) 相关因素
  • 简介:从金星蕨科植物山东肿足蕨HypodematiumsinenseIwatsuki的全草分得一种新化合物,通过^1H-^1HCOSY谱,^1H-^13CCOSY谱和远程^1H-^13CCOSY谱确定其结构是一种具有苯基取代苯并氮杂环辛四烯新型骨架的生物碱,命名为肿足蕨碱Hypodematine(Ⅰ)。

  • 标签: 山东肿足蕨 肿足蕨碱 二维核磁共振
  • 简介:目的通过DDC(Diethyldithiocarbamate)预先处理耐药肿瘤细胞和荷有Walk256肝癌模型的大鼠的方法,考察此方法对提高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可行性。方法MTT试验评价阿霉素及其纳米级碘油乳剂对耐药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220-250gSD大鼠建立Walk256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阿霉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DDC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以及DDC加阿霉素脂质体碘油乳剂,分别测定各组的肿瘤生长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经过DDC预处理后,阿霉素对两种阿霉素耐药肿瘤细胞SGC7901CVR和SGC790WT的IC50(μgmL-1)分别从原来的184降至074和从40降至032。除生理盐水外,各组处理后的肿瘤体积均有所下降,未用DDC处理过各组的平均肿瘤生长率远大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1)。而生命延长率则明显小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5)。结论通过DDC预先处理来抑制肿瘤细胞中的SOD可以提高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脂质体和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作为阿霉素的释放载体,使阿霉素具有缓释性和一定的组织靶向性,延缓了肿瘤细胞中被DDC抑制的超氧化物,增强肿瘤细胞中自由基的作用,提高了疗效。

  • 标签: 肿瘤 阿霉素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超氧化物歧化酶 纳米粒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注射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注射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过程中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注射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 标签: 脂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文献 分析
  • 简介:摘要:建立一个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白术中的铬含量的方法,以微波消解为消解方式,以原子吸收石墨炉为检测方法,结果:铬检出限为 0.289µg/L,定量限为 0.963µg/L。铬在 0.289µg/L-20u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方程式为 y=0.01107X+0.00305,相关系数 0.99973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白术中的铬质量控制。

  • 标签: 铬,重金属,方法确认,质量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硬外麻醉时不同辅助镇痛方法对呼吸和血气的影响。方法比较单纯硬外麻醉、静脉辅助镇痛、硬外辅助镇痛三组条件匹配的乳腺手术患者呼吸与血气变化。结果静脉组和硬膜外组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硬膜外麻醉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静脉组。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下在硬膜外腔辅镇痛较静脉辅助镇痛对呼吸影响更小。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镇痛药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泽桂隆爽胶囊中肉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冰醋酸(10∶22∶55∶0.5),前经0.45μm膜过滤;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2nm。结果:肉桂酸的线性范围为1.6~8μg/ml,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6%,RSD为0.56%(n=5)。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好,可用于泽桂隆爽胶囊中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泽桂隆爽胶囊 肉桂酸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目的建立了注射络通冻干粉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water的C18反相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0.03mol/L的磷酸二氢钾:5%的庚烷磺酸钠(60:3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7.8~1756μg·mL-1(r=0.9997),精密度RSD为0.26%(n=7),重现性RSD为0.84%(n=5),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19%,RSD为0.76%(n=6).结论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注射络通冻干粉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法 中芍药苷 冻干粉 注射用 络通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简介:目的:考察注射头孢唑肟钠与炎琥宁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下,观察配伍液在8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氯化钠注射液(9、0mg/mL)中配伍8h内各项变化均无显著性。结论:注射头孢唑肟钠与炎琥宁在氯化钠注射液(9、0mg/mL)中配伍在室温下8h内基本稳定。

  • 标签: 头孢唑肟钠 炎琥宁 配伍稳定性
  • 简介:糖尿病,通常分为2种——1型和2型,不过这只是通常情况下,因为事实上,糖尿病还有第三种——孕产妇特有的妊娠糖尿病,还有第四种——肝源性糖尿病。为什么肝病会引起糖尿病呢?因为肝脏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对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一旦病变,很容易引起糖代谢障碍。肝源性糖尿病为继发性糖尿病,多继发于慢性肝炎、肝硬化,临床上以餐后高血糖和糖耐量减退为特征。据报道,慢性肝病患者约50%~80%存在糖耐量减低,20%~30%最终发展成糖尿病。

  • 标签: 肝源性糖尿病 胰岛素 口服药 继发性糖尿病 慢性肝病患者 禁用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6岁,因"左小指甲床挫裂伤"于2014年12月1日急诊留观。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8℃,脉搏72次·min~(-1),呼吸19次·min~(-1),血压115/85mmHg(1mmHg=133.2Pa)。经检查后,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骨瓜提取物(厂家: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mg,批号:2013060301)75mg静脉滴注。

  • 标签: 骨瓜提取物 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为规范零售药店儿童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提出一些建议,内容仅供参考。方法:调查零售药店儿童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的实际情况。结果: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的配备率只有11.0%,从业人员为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5左右,为非医药专业的在15.0%及以上;药学服务内容比较匮乏,对患儿的年龄、体重和药历等内容不够重视;店内宣传的活动内容与儿童及中成药的合理用药严重分离开来。结论:零售药店需要在人员筛选、专业知识培训、提供个性化药学服务、构建患儿病例以及安全用药宣传手册的引发等涉及到患儿与家长合理使用儿童非处方中成药等方面多花心思。

  • 标签: 零售药店 儿童用非处方中成药药学服务 存在的问题 改进措施 探讨与论述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前采用达克罗宁胶浆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静脉给药不合理医嘱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等,分析我院2017年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比较干预前后抗肿瘤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共审核医嘱6018份(干预前3160份,干预后2858份),不合理用药医嘱372份,干预前277份(74.46%),干预后95份(25.54%)。经干预后我院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较前明显下降(干预前不合理率为8.77%,干预后为3.32%,P<0.01)。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有:需避光药物未进行避光处理(20.70%);给药顺序不正确(29.30%);溶媒选择不适宜(28.23%);未按要求预处理(21.77%)等,干预前其发生率分别为1.93%、2.75%、2.44%、1.65%;干预后分别为0.56%、0.77%、0.98%、1.01%,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反馈、干预后,可显著降低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数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及用药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医嘱点评 合理用药 干预
  • 简介:磷酸盐缓冲液(PBS)核因子-κB(NF-κB)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二甲基亚砜(DMSO)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舒张压(DBP)

  • 标签: 常用词汇 直接缩写 词汇直接
  • 简介:  1病例  患者:男,44岁.2008年2月6日14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4小时,呈持续性,渐行加重,伴恶心和呕吐,无发热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3℃,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110mmHg.……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培氟沙星严重 注射用甲磺酸
  • 简介:1例70岁女性患者,因急性胰腺炎给予泮托拉唑注射剂(泮托拉唑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在滴入液体约50mL,10min时出现过敏性休克。本文对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和处理措施进行了讨论并对此药的临床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泮托拉唑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