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联结式树脂金属牙弓夹板防治下颌骨颏体部骨折内固定术后错位愈合和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福建省建阳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下颌骨颏体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采用内固定术+联接式树脂金属牙弓夹板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3~6个月复查咬合关系和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错位愈合和错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术后3~6个月开口度均大于37mm;咬合关系复查,试验组出现2例错(6.9%),对照组出现8例(38.1%),经卡方检验,两组术后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复查,试验组所有患者下颌骨均未见错位愈合、骨愈合不良和假关节形成,对照组1例患者下颌骨出现错位愈合。结论内固定术+联结式树脂金属牙弓夹板固定联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治下颌骨颏体部骨折内固定术后错的发生。

  • 标签: 下颌骨颏体部骨折 错 坚固内固定 联结式单颌牙弓夹板
  • 简介:目的:研究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proteinwithKazalmotif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成釉细胞瘤(原发AB45例,复发AB24例)、6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RECK、MMP-2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AB的RECK表达显著低于原发AB(P〈0.01)。MMP-2在AB和成釉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且MMP-2的表达在AB与成釉细胞癌以及原发AB与复发AB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ECK与MMP-2在A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结论:RECK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MMP-2参与AB的浸润、复发和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MMP-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评价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0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选择患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拟行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15例。应用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3.4%。治疗后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标(PD、CAL、B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基牙牙周骨缺损的近期疗效较佳。

  • 标签: 牙周植骨术 金属烤瓷联冠 牙周骨缺损 夹板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对口腔鳞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proteinases,MMPs)表达以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用佛波脂(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刺激人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促其形成TAMs,收集其上清液作为TAMs条件培养基培养口腔鳞癌细胞,应用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前后口腔鳞癌细胞MMPs表达的差异,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结果:THP-1细胞在PMA和M-CSF作用后贴壁生长,分化成TAMs。口腔癌细胞在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48h后,MMP-2、MMP-9、MMP-13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相同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24h后的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显著增强。结论:TAMs可以上调口腔鳞癌中MMPs的表达并促进其侵袭转移。

  • 标签: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口腔鳞癌细胞 侵袭 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目的:研究机械清洁方法即电动牙刷配合清洁膏、牙膏、自来水刷洗对基托树脂表面着色的影响。方法:制作64块热固化型基托树脂试件,取60块分为4组,每组15块,其中3组为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实验组试件分别用电动牙刷配合自来水、牙膏、清洁膏刷洗22min,对照组不做处理。每组试件再随机分成3组,分别浸泡入橙汁、药酒、漱口水中4周。于浸泡前后用电子比色仪测色,计算着色前后色差,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行统计学分析。另外的4块试件,1块作为对照,另3块分别用三种机械方法刷洗22min,扫描电镜观察各试件表面形态,比较三种清洁方法对热固化型树脂表面的磨损情况。结果:各浸泡液中牙膏刷洗组与对照组相比色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空刷与清洁膏刷洗没有对基托表面形貌产生明显影响,而牙膏刷洗的树脂表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划痕。结论:电动牙刷配合自来水和清洁膏刷洗不会对热固化型基托树脂表面造成明显磨损,对于树脂表面色素的沉积均无明显影响。而电动牙刷配合牙膏刷洗对树脂表面有一定的磨损,且加重树脂的着色。

  • 标签: 热固化型基托树脂 外源性着色 机械刷洗 色差
  • 简介:目的探讨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AB)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AB(原发45例,复发24例)、6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中RECK、MMP-2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22例AB(原发12例,复发10例)、2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KCOT中RECK、MMP-2mRNA的表达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依次明显降低(P〈0.05),且复发AB显著低于原发AB(P〈0.01);AB和成釉细胞癌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RECK蛋白与MMP-2蛋白在A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RECKmRNA在AB、KCOT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较KCOT显著降低(P〈0.001).成釉细胞癌中则无表达:MMP-2mRNA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水平较KCOT显著增高(P〈0.001),在成釉细胞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复发AB的RECKmRNA表达水平较原发AB显著降低(P〈0.05),但复发与原发AB的MMP-2mRNA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CKmRNA与MMP-2mRNA在AB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RECK表达降低或缺失及MMP-2表达增高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RECK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MMP-2参与AB的侵润、复发和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TTB视觉比色机械训练系统对受试者比色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TTB系统对102名受试者进行每周1次、共3周的视觉比色训练,记录每次TTB训练的成绩及时间,计算每次TTB测试的比色效率值.在训练前后均随机选29色Vita3D-Master比色板的5个色标进行比色测试,计算比色平均色差及单项色彩因素选择正确率,做为培训前、后比色能力测试成绩.结果:TTB测试比色效率逐渐提高,三次测试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比色能力测试中所选色片与目标色片的平均色差小于培训前比色平均色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培训后受试学生对单项色彩因素选择正确率均高于培训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觉比色机械培训可提高受试者的色彩识别能力.

  • 标签: 视觉比色 比色训练 色差
  • 简介:目的: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伢典和传统车针去龋后窝洞表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取累及牙本质深层龋坏的离体牙9颗,分为对照组,机械组,伢典组3组,每组3颗。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洞表面形态。结果:对照组表面有很多碎屑、残渣等,无牙本质小管完整形态。传统车针组的牙本质表面有不规则的颗粒和碎片,有玷污层形成。牙本质小管口堵塞。伢典组的牙本质表面没有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口清晰可见。结论:伢典能有效去除玷污层。

  • 标签: 扫描电镜 化学机械去龋 伢典
  • 简介:目的:利用健康离体牛牙,评价伢典对健康牙本质与复合树脂间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牛切牙28颗,磨除唇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酸蚀组,伢典处理组,伢典处理+酸蚀组。分为不做预处理组,37%磷酸酸蚀组,伢典处理牙本质表面3min组,伢典处理牙本质表面3min后再用37%磷酸酸蚀处理组。在牙本质表面粘结形成直径5mm,高3mm的光固化树脂圆柱体。37℃水浴24h后,以1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剪切粘结强度测试。结果:伢典处理后的健康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大于不做预处理的健康牙本质。伢典处理不影响酸蚀效果。结论:伢典对复合树脂与健康牙本质间的粘结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化学机械去龋 伢典 剪切粘结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TGF-β1/ERK1/2/MMP-2)通路在腺样囊性癌(ACC)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ERK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ACC-2细胞。MTT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中ERK1/2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及U0126干预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TGF-β1刺激可增强ACC-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加ACC-2细胞p-ERK1/2和MMP-2蛋白以及MMP-2mRNA的表达,而U0126阻断ERK磷酸化后,抑制了TGF-β1刺激的增强作用,ACC-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TGF-β1/ERK1/2/MMP-2通路参与了人唾液腺A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TGF-β1可通过上调ERK1/2,继而上调MMP-2,促进人唾液腺A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ERK1/2可能成为人唾液腺ACC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信号通路
  • 简介:一个初期的拉伸试验用于评价三种新型技术(包括金属铣削、软金属铣削和快速成型技术)(n=6)制备钴铬合金的机械性能.铸造方法制备出3种不同金属材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组别的极限强度均高于500MPa.延展率均高于2%。软金属铣削组的延展率最大.而快速成型组的极限强度最高。

  • 标签: 机械性能 钴铬合金 制备 快速成型技术 金属材料 极限强度
  • 简介: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具有与金属强度接近的高机械强度,较好的韧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因此,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和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中,并成为部分口腔修复科医师和要求美学修复患者的选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依然会发现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制成的全冠或固定桥发生崩裂。本文主要从制作过程中晶相转变的角度,对崩裂的起因进行综述。

  • 标签: 氧化锆 晶相转变 制作工艺 应力
  • 简介:目的:探讨二期高温、高压处理对Ceramage瓷聚体材料机械性能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分别制作20个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测试试件,所有试件均在Solidilite光聚合器中常规聚合,然后随机分为等数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聚合后用国产自控多用途牙用树脂聚合器进行二期热压处理,温度120℃,压力0.6MPa,时间7min;用Bose公司ElectroForce3520多功能材料实验机测得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对二期处理前后的测试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另外用傅立叶变换红外色谱仪,分别测试常规固化的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和二次热压处理后的材料,在标准基线方法下得到各自的单体转化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二期热压处理后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的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都有了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2.90%和10.84%(P〈0.01)。常规处理时Ceramage体部材料的单体转化率为72.7%±2.2%,经二期热压处理后单体转化率为75.4%±1.5%,提高幅度为2.7%(P〈0.01)。结论:二期热压处理可以提高Ceramage瓷聚体材料的单体转化率,并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 标签: 光固化 瓷聚体 抗压强度 直径拉伸强度 单体转化率 红外色谱
  • 简介:目的:对比SY-28、SY-20和MDX4—4210硅橡胶的机械性能。方法:以MDX4—4210硅橡胶为对照,对SY-28、SY-20硅橡胶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3分钟)、撕裂强度、硬度(邵氏A)进行测试,对其机械性能加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Y-28硅橡胶的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和邵氏硬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扯断强度和永久变形率与之相似。SY-20硅橡胶的邵氏硬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和撕裂强度与之相似。结论:①SY-28、SY-20硅橡胶可以满足颌面软组织缺损赝复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②在硬度上,SY-28硅橡胶适合用于耳、鼻等缺损的修复,SY-20硅橡胶适合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③应用硅橡胶并用技术弥补现有硅橡胶的性能缺陷,可以获得更适合临床应用的硅橡胶赝复材料。

  • 标签: 硅橡胶 机械性能 赝复体 材料
  • 简介:根管治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更多患者受益,但与此同时,随着治疗病例数量增加,根管治疗操作缺陷(endodonticmishaps)也成为牙髓治疗专家们面临的更具挑战的问题。为了使读者便于理解和掌握,我们按照根管治疗的操作顺序对髓腔入路和根管机械预备这两部分操作产生的失误和缺陷分别加以讲解。本讲主要讨论髓腔入路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失误和缺陷。

  • 标签: 根管预备 缺陷 入路 髓腔 机械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本试验目的是通过了解以口腔种植为例的骨结合种植过程,研究与触觉感知相关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可塑性改变。本文通过横断面试验方法,有9名患者被列入试验组,10名年龄相仿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每一名试验者上颌切牙区,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检测点状机械刺激自然牙或种植牙表面后大脑皮质相关改变。材料和方法:在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过程中,在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种植体中切牙表面应用1HZ强度点状触觉刺激干预。分别在9名试验组患者上颌左侧种植体中切牙(I21-p),尖牙(T23-p),10名对照组上颌左侧中切牙,尖牙(T21-c、T23-c)表面应用-特别设计机械刺激进行试验干预,对于每个刺激牙位试验结果应用随机效应组间分析,而自然牙或种植牙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变化结果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I21-p、T23-P)双侧S2躯体感觉大脑皮层区域被激活,对照组(T21、T23)双侧S1、S2区域均被激活。组内比较,9名试验组中有4名S1区域被激活,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作侧,口腔种植体被刺激后能够激活双侧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外围更大范围皮质网络区域:在大脑皮质顶叶、额叶和岛状脑叶,簇集激活区位于顶叶前脑回,试验组患者T23被刺激后大脑皮质激活范围介于天然牙和种植牙之间。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点状机械刺激口腔种植体能够激活大脑初级、二级皮质相关躯体感觉区域,而且显示,口内牙拔除区域被骨内种植体取代后能够产生大脑皮层可塑性变化,上述大脑皮质被激活现象可能和发生骨感知的潜在机制相关。

  • 标签: 牙齿 功能性磁共振 神经可塑性改变 口腔种植体 骨感知 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