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樟碱对视网膜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视网膜挫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06年初到08年底18例作为对照组,09年初至2011年10月24例为试验组。两组均使用ATP40mg+辅酶A100单位+肌苷200mg组成的能量合剂和250ml丹参注射液,试验组加用复方樟碱注射液2ml颞浅动脉旁注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24例,16例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治愈与好转率之和为91.67%。对照组18例,8例治愈,3例好转,7例无效,治愈与好转率之和为61.11%。两组治愈和好转之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4.0332,P〈0.05)。结论复方樟碱对于视网膜挫伤效果明显。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视网膜挫伤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樟碱对外伤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将45例外伤性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樟碱,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26例,16例达治愈标准,8例好转,2例无效。对照组19例,7例达治愈标准,4例好转,8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0.05)。结论复方樟碱对于外伤性上睑下垂效果明显。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外伤 上睑下垂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眼肌麻痹疾病采用复方樟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眼肌麻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使用复方樟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其疗效差异,经人院前检查,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眼科疾病史、遗传眼科疾病史均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19/30),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眼肌麻痹疾病使用复方樟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较使用传统治疗方法更好,不仅可以有效的治愈疾病,同时改善患者的眼部血液循环,补充眼部肌肉所需营养,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眼肌麻痹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结果:OCT图像可见12例24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间隔将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分成多个部分。应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浆液性渗出吸收,视网膜下的间隔完全消失。结论:VKH治疗前,视网膜下间隔导致VKH多湖状视网膜脱离。

  • 标签: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复方樟碱注射液、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82眼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41眼,对照组32例41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碱注射液,1次/d,2mL/次,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程时间、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复方樟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较传统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小激素用量,提高患者视力。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颞浅动脉旁注射 视神经炎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小-原田综合征(VK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68眼VKH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结果:治愈60眼,好转4眼,总有效率94%。视力≥1.0者24眼,视力≥0.2者64眼。4眼因白内障视力〈0.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VKH可有效的控制炎症,并且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 标签: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联合复方樟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确诊为因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RR的患者21例41眼,早期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变化、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3mo,视力提高6眼(14.6%),视力不变31眼(75.7%),下降4眼(9.7%)。2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9眼(75%)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22眼(68.7%)原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7眼(21.8%)原视网膜无灌注区(NPA)缩小〉5个DA,总有效率90.5%。1眼发生玻璃体出血,未见视盘及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早期PRP与复方樟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是有效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标签: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复方樟柳碱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
  • 简介: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复方樟碱(compoundanisodine,CA)治疗急性视神经炎(opticneuritis,ON)的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4例(58眼)ON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基强的松龙治疗ON有效率为57.14%,甲基强的松龙联合CA治疗ON有效率为83.33%,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7947,〈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CA治疗ON的效果优于甲基强的松龙单独治疗组。

  • 标签: 视神经炎 甲基强的松龙 复方樟柳碱
  •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retinal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 标签: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复方血塞通 康柏西普
  • 简介:目的:评估单剂量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男性患者视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40例,年龄58~86(平均71)岁,前瞻性随机接受安慰剂或者枸橼酸西地那非片(Viagra;PfizerInc,NewYork,NY)100mg,单次口服。受试者双眼在接受药物之前及之后9h内特定的时间间期进行视力、Amsler方格表及辨色力检查。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后视功能检查均未有明显改变。视力和辨色力检查在基线水平上未见有统计意义或临床相关的改变,Amsler方格表检查未见临床相关的改变。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与短暂的轻度至中度头痛和面红有关。结论:单次口服100mg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在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性样本人群中,耐受性良好,未对视觉产生显著急性效应。

  • 标签: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 视功能 老年黄斑变性
  • 简介: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碱烧伤大鼠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多西环素组,每组16只大鼠。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后,多西环素组予3g/L多西环素眼液点眼,对照组予眼液溶媒点眼。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7,14,21d观察计算炎症指数,角膜取材后进行病理切片及炎症细胞计数,行ICAM-1的ELISA检测。结果: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较对照组轻,炎症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炎症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大鼠角膜的ICAM-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以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的炎症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是抑制ICAM-1的表达。

  • 标签: 多西环素 碱烧伤 角膜 炎症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98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49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3个月后BCVA水平较对照组高,C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膜脱离后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脱离后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膜厚度。

  • 标签: 康柏西普 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