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在神经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脑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8~2002年经MRI检查确诊为脑积水的34例患者,施行ECT检查.采用99mTc-DTPA方法,于检查前8h禁食、水,经腰椎穿刺注入核素2mL(99mTc,15mCi),分别于注药后30min、3h、6h和24h摄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梗阻性脑积水30例,交通性脑积水4例.正常情况下,ECT前后位像脑脊液动力学表现为典型的上行三叉影像.根据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不同类型脑积水ECT的影像学诊断标准:(1)梗阻性脑积水时上行三叉影像消失.(2)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上行三叉影像圆钝,核素在脑表面和纵裂区蓄积且消散时间延长.结论ECT在不同类型脑积水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ECT检查 梗阻性脑积水 诊断与治疗 神经内窥镜 交通性脑积水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的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根据肿瘤侵袭部位不同,5例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瘤首先给予后正中入路或与经胸联合入路的手术切除,术后分别给予不同疗程的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结果常规及免疫组化病理检查使PNET得以确诊;5例患者除1例生存至今33个月外,其余虽经综合治疗,仍相继出现原位和(或)胸腔、肝脏、肺部等转移,分别在术后14~20个月死亡。结论MRI检查有助于椎管内PNET定位诊断,确切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及早手术是其首选治疗,辅助放疗和化疗对预防和延缓PNET的复发有益。目前椎管内PNET患者预后差,有效的治疗新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原始神经外胚瘤 椎管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硬脊膜外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

  • 标签: 血肿 硬膜外 磁共振成像 椎板切除术
  • 简介: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meningitis,TBM)和脑膜癌病(meningealcarcinomatosis,MC)临床均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降低以及MRI呈脑膜强化表现等,早期二者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鉴别诊断的要点.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癌病 TBM MC 脑基底部 肿瘤
  • 简介: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AC)于1819年首先由Howship报道,1931年Bright再次报道了相似病例。至今,对于IAC的诊治已有70余年的历史。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IAC的确诊率不断提高。但关于IAC的确切发病机制、规范的临床治疗方案等尚不明确。目前,对于IAC的诊治主要依赖于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与技术偏向。本文就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目前IAC诊治的新进展。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分流 内镜 显微术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脑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波谱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经临床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S提示肿瘤72例,病理证实70例;脑脓肿1例,病理证实1例;MRS提示囊性占位2例。胶质瘤的MRS表现为NAA明显降低或降低,Cho升高,肿瘤周围脑组织呈类似改变;脑膜瘤的MRS表现为NAA消失或降低,Cho升高或明显升高,Cr信号降低,可见到Ala峰,肿瘤周围脑组织相对正常;转移瘤的MRS表现为Cho明显升高,NAA明显降低,而瘤旁脑组织MRS波形基本正常;淋巴瘤的MRS表现为肿瘤区域NAA降低,Cho升高或明显升高,并可见到Lip峰。结论MRS作为无创性的检测手段,对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波谱(MRS) 脑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侧脑室内脑膜瘤发病率较低.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术前诊断率和手术全切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自1992年至今的14例侧脑室内脑膜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标签: 侧脑室 脑膜瘤 诊断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80例怀疑脑血管病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经两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医师读片,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发现颅内血管性病变75例,其中60例为颅内动脉瘤,10例脑动脉硬化,3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5例未发现明确原因。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次扫描16cm容积数据采集,实现脑血管病cT平扫、脑血管造影及脑灌注一站式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等优点,对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320排CT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在急性脊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0.5T超导磁共振(MR)机对52例健康者和3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FLAIR序列,33例患者中23例作了T1WI增强扫描,比较FLAIR和TSE-T2WI两种序列对病灶的碌示能力。结果33例患者33处病灶.FLAIR发现病灶33处,检出率100%,TSE—T2WI发现病灶23处,检出率69.7%;在显示病灶边缘情况方面,FLAIR显示清楚者32例,T2WI显示清楚者13例,存发现病灶及显示病灶边缘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LAIR技术在脊髓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本病检查的常规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 急性脊髓炎
  • 简介:目的:观察电子喉镜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分析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电子喉镜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喉镜检查,分析诊断的价值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子喉镜治疗后PSQI评分为(8.73±1.67)分,常规喉镜的PSQI评分为(11.69±2.0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针对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实施电子喉镜诊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电子喉镜 耳鼻喉科疾病诊治 临床分析 睡眠质量
  • 简介: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的出现是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它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的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癫痫发作、缓解疼痛,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自1987年法国的Benabid等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刺激丘脑腹外侧核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和特发性震颤获得成功后,至今全世界已有500余家医疗中心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植入电极超过35000例次。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运动障碍性疾病 帕金森病 疾病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特发性震颤
  • 简介:4.3.5颈动脉干预试验卒中患者心血管结局事件的另外一些研究数据,来自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研究。但是仅有2项研究在报告了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同时,也报告了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的长期发生率。

  • 标签: AHA科学报告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卒中 血管疾病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的出现与炎症活动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独立于降脂之外的抗炎作用已被逐渐认识,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予以综述。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炎性标志物
  • 简介: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拟定于2008年9月5-7日在北京举办第五期全国危重疑难神经疾病监护与治疗学习班。欢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及急诊科广大医师踊跃报名参加。

  • 标签: 全国危重 危重疑难 学习班通知
  • 简介:目的伴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癫痫的急性重症脑炎(AcuteEncephalitiswithRefractoryRepetitivePartialSeizures,AERRPS)自2001年被命名以来,相关的英文文献陆续有报道。通过总结这1组患者的疾病过程和临床特点,讨论其是否是一个新的疾病范畴?填补中文文献空白。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例,总结其临床过程,包括:既往史、前驱症状、出现前驱症状到癫痫发作的时间、病毒谱分析(血液和脑脊液病毒免疫学分析、单纯疱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癫痫发作的过程、多次反复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神经影像学检查(CT和MRI)特点以及预后。结果癫痫持续状态间的识别要点为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的癫痫和发热伴行,且极大剂量的地西泮无效,极大剂量的苯巴比妥(血药浓度60~10μg/ml或更高)和麻醉剂有效。即便如此,局灶性和全面性发作并不能完全控制。恢复期依旧以苯巴比妥为主,5~10mg/(kg·d),甚至更多(血药浓度50μg/ml左右)。病毒谱分析阴性。恢复期影像学表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白质变性、局灶或多发的异常信号。预后较一般脑炎差,多遗留精神运动障碍。结论伴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癫痫的急性重症脑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范畴吗?从疾病整体发生发展看,很有可能系一个独立疾病,但其根本病因不能确立,导致认识过程的延迟。持续发热与难以控制的癫痫发作相并行,脑脊液中细胞与蛋白轻度增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最近在AERRPS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发现谷氨酸ε-2受体抗体提示有可能系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总之,对其认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标签: 脑炎 癫痫持续状态 难治性癫痫 苯巴比妥
  • 简介: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10月27至31日在苏州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编号:2010-03-07—143(国)]。研讨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研究方法、自噬在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及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并就自噬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新技术、新进展、热点及有争议的难点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学术讨论。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继续教育项目 自噬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学习班 神经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