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二次切对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和进展的作用。方法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50例,在首次经尿道切术后6周进行第二次经尿道切78例(二次切组),同期未行再次切而常规治疗随访72例(常规随访组),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二次切的78例患者中,发现残存肿瘤者17例(21.8%),其中残存肌层浸润肿瘤者6例(7.7%)。随访12~54个月(中位时间33个月),二次切组的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37.5%(27例)和18.1%(13例),未行二次切组则分别为66.7%(48例)和20.8%(15例)。二次切组的肿瘤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切术后半年内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首次术后半年后,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在首次切术后进行二次切可降低肿瘤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次电切 复发率
  • 简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和汽化术治疗BPH412例,取得满意疗效。术后3个月随访,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平均8.6分,最大尿流率平均14.4ml/s,残余尿量平均28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汽化和切结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汽化术 治疗前 前列腺增生 严重并发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静脉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影像及病理均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20例,肿瘤直径1.8∽5.0cm,病理分级G211例,G39例,TNM分期T2a9例,T2b10例,T4a1例。采用TURBT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其中1例肿瘤侵犯前列腺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切除范围至肿瘤基底部周围2cm正常膀胱黏膜。术后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静脉化疗,每三周为1个周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每周一次。每三个月复查膀胱镜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100min,围手术期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4例,恶心、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6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复发1例,术后12个月复发1例,术后24个月复发1例。复发病例中T4a1例,T2b2例。术后6个月复发者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TURBT联合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保留膀胱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化疗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经尿道前列腺切(TURP)术后前列腺增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对照术中出血量,探讨其间的相关性。方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的100例TuRP组织按前列腺体积进行分组,按病理学类型分别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检测MVD及VEGF的表达。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计算术中出血量,并与病理学分类及MVD、VEGF进行比较。结果1。0例患者中,同体积前列腺术中出血量与MVD、VEGF呈明显相关性。MVD、VEGF高表达者术中出血多(P〈0.05)。随体积增大(〉60mL),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发生变化,但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体积大小不一致,而与MVD、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URP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病理学类型相关,组织MVD、VEGF表达高者,术中出血量多。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术中出血 病理分型
  • 简介:目的总结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12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TUR)(单次TUR组)者63例和首次TUR及术后4~6周内ReTUR(ReTUR组)者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了解TUR后肿瘤残留及ReTUR对肿瘤病理分期的重新评估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5.3月,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R组(28.81%和53.97%,P〈0.05)。ReTUR组患者中,23例(38.98%)发现有残余肿瘤,11例(18.64%)在首次TUR时肿瘤分期被低估。在发现残余肿瘤的患者中,有16例(69.95%)在原发部位。结论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能有效发现首次TUR术后残余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肿瘤残余 分期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对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铲状电极经尿道汽化术联合切术治疗75岁以上高危高龄BPH患者68例。结果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9.8±19.3)min,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无前列腺切综合征(TURS)及真性尿失禁发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值由术前26.7降至8.4分,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由8.2mL/s增至15.3mL/s,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随访3~18个月,平均(12.5±4.2)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所有患者术后均未有心、脑、肝、肾等系统疾病加重。结论应用铲状电极经尿道汽化切割增生组织速度较快,联合切环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75岁以上高龄高危BPH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明显拓宽了BPH的手术适应证。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 高龄高危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切术,术后1周开始定期行沙培林(5KE)膀胱灌注,观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38±3.2)min,术中出血量较少,无膀胱穿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14.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8%,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切术与沙培林膀胱灌注联合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等离子电切术 膀胱灌注 沙培林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切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其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利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切术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患者共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例近距离照射治疗患者术后1.5~4.5个月,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切,手术时间30~50min,取出粒子o~5颗。采用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推荐分级表评估切术后尿道症状,随访6~19个月,尿道症状0级2例,Ⅰ级6例,较术前(Ⅳ级)显著改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生化复发患者1例,加用内分泌治疗;其余患者PSA为(0.42±0.40)ng/ml,无PSA生化复发。结论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切是安全有效的,且切后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近距离照射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