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L)治疗尿毒症者的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对40例HDL者(A组)及50例健康对照者(B组)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HRV各项指标:24h内全部正常R-R间距标准差(SDNN),24h每5min窦性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每5min窦性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两个相邻窦性R-R间距互差>50ms的心跳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窦性R-R间距差值的均方根(RMSS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毒症者的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HRV各项指标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HRV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提示尿毒症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心律失常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海水浴体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于海水浴前后对60例海水浴组和60例一般疗养组的T2DM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以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的进行比较。结果:①疗养前:T2DM患者HRV和LVEF值均较健康组降低(P〈0.05~〈0.01),且T2DM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DM+SMI)组较单型性T2DM(DM)组的降低显著(P〈0.05~〈0.01);②疗养后:与疗养前比海水浴DM组各值升高显著(P〈0.05),DM+SMI组升高非常显著(P〈0.05~〈0.01);而一般疗养组各值均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海水浴体疗对老年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积极康复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海水浴疗法 心率变异性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使用倍他乐克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3月~2016年2月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体检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服用倍他乐克情况,分为使用倍他乐克亚组(45例)及未使用倍他乐克亚组(25例),纳入同期入院体检的非冠心病患者32例归入非冠心病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及相应分析系统,对入选人群进行连续24h心电记录,采用配套计算机软件对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指标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SDNN)、每5min的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的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别人群心率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时域指标SDNN、SDANN均值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倍他乐克亚组患者频域指标LF及HF均值显著低于未使用倍他乐克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其他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变异性降低,倍他乐克对调整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律变异性有帮助。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高龄 老年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倍他乐克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减速力(DC)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DC和HRV。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DC[(11.99±4.93)ms比(6.62±1.83)ms]及心率变异性的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29.94±15.22)ms比(63.66±12.1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5.52±9.03)ms比(28.25±8.81)ms]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3.99±5.63)%比(7.29±1.11)%]明显降低,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DC与SDNN、rMSSD和PNN50均呈正相关(r=0.571、0.662、0.763,P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可协同作为诊治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
  • 简介: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angina)本质是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研究已表明硫酸镁能抑制冷加压试验、运动及过度换气所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但确切的机制不明,本文通过测定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血镁浓度(经镁离子负荷试验)与红细胞内镁离子浓度,探讨变异型心绞痛胸痛发作频率与细胞内镁离子浓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变异型心绞痛 胸痛发作频率 细胞内镁离子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lye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对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并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抛硬币法),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11例.实验组急诊PCI治疗前即使用替罗非班并持续静脉注射32-36h,对照组则不使用替罗非班。两组均于术后24h及术后第7天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阵发性速率型心房颤动)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与术后24h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RV的各项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术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5%±3.26%VS.49.94%±4.95%,t=-2.238,P=0.026)。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前使用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能改善患者的HRV,降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病者不同功能时的室性心律失常(VA)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191例。结果显示心功能不全者的复杂VA较心功能正常者显著增加。HRV地域指标各项指数均明显下降。两者都随心功能恶化而出现显著改变。结论提示复杂VA和HRV之间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65~80岁老年患者220例,按照ABI数值将所有老年人分为正常ABI组(ABI〉0.9)和异常ABI组(ABI≤0.9或ABI〉1.3),其中正常ABI组121例,异常ABI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按照血压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5例)和非高血压组(125例),分析比较两组BPV参数及AB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24h收缩压BPV、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ABI组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BPV明显低于正常ABI组,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BPV与ABI明显相关,平稳控制血压对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血压变异性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选择80例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所用美托洛尔剂型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以美托洛尔平片治疗为对照组,以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为77.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高,心率变异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剂型 美托洛尔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负荷值与高血压病(EH)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DCG)观察HRV,用动态血压(ABPM)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用二维实时显像结合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24h的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在EH之A、B2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RV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将使心脑大中血管内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下,与EH病期发展和颈动脉扩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心率变异 血压昼夜节律 负荷值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及T波电交替(TWA)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3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87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各组HRT、HRV和TWA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O值显著增高,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TP,LF/HF)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最大TWA值增大,在MV5,MV1导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TS值显著下降,HRV指标(SDANN,ASDNN,VLF、LF、HF、TP)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与SDNN、ASDNN、VLF呈负相关(r=-0.18~-0.19,P〈0.05),TS与VLF、LF、HF、TP、SDANN、ASDNN、rMSSD、PNN50呈正相关(r=0.22~0.46,均P〈0.01)。结论同时对HRT、HRV及TWA参数比对评估,可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冠心病 窦性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T波电交替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随诊期间血糖变异性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0个月,计算随诊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和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监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结果随诊前基线平均HbA1c(7.62±1.31)%、FPG(7.83±1.22)mmol/L,随诊结束时平均HbA1c(7.13±1.15)%,FPG(7.21±1.24)mmol/L,随诊结束时血糖水平有所下降,血糖达标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共24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6例,缺血性脑卒中3例,TIA5例。随诊间HbA1c、FPG变异性和平均HbA1c、FPG水平均能够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P〈0.01)。结论随诊间血糖变异性较平均血糖水平更能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且随诊间血糖变异性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不依赖于平均血糖水平。

  • 标签: 血糖变异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AMI患者72例为AMI组,另选取30名同期行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血压并计算其白天、夜间和24h的舒张压变异性(dDSD、nDSD、24hDSD)及白天、夜间和24h收缩压变异性(dSSD、nSSD、24hSSD),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尿酸浓度,采用冠脉造影检查所得的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统计AMI组28d病死率。比较Gensini积分〈30分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以及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的BPV及血尿酸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8d病死率、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分别为15.28%、55.56%和44.44%,且死亡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存活患者高,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Gensini积分〈30分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结论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联合检测血BPV及血尿酸可能作为其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变异性 血尿酸 联合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厄贝沙坦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连续24小时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04.83±13.62vs122.84±12.05)ms,连续24小时相邻RR间期的平方根值(rMSSD):(38.41±7.21vs47.55±8.01)ms,连续24小时内5分钟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92.21±13.63vs113.47±14.03)ms,连续24小时相邻的RR间期差值在50ms以上的百分比(PNN50):(13.68±2.73vs20.61±3.08)%,高频范围功率(HF):(106.34±15.28vs117.59±16.16)ms^2,低频范围功率(LF):(457.25±33.79vs363.84±29.04)ms^2,低频范围功率与高频范围功率比(LF/HF):(4.23±0.46vs2.98±0.27),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8.00%vs30.00%),且两组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厄贝沙坦 心率 变异性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二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 标签: 冠心病 二甲双胍 血清HS-CRP TNF-Α HRV
  • 简介:目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Willis环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生率的关系,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方法2012年12月~22016年4月脑部磁共振检查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平扫+血管成像共355例,年龄19岁至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08例,采用GEl.5THDI磁共振,8通道头颅线圈,行T1WI、T2WI,水抑制像,弥散加权成像,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脑血管成像fMRAl成像。结果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人Willis环不完整性率为70%,略低于国内报道的73%。Willis环不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为76%,Willis环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65%,说明willis环不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病率成正比。结论Willis环存在变异,其代偿能力与脑梗塞有关。

  • 标签: WILLIS环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 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