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理对糖尿病护理小组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 方法: 本院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88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 44 例 研究组、 44 例对比组 ,研究组采取规范化护理,对比组按照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理知识掌握程度、病患心理状况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护理后,病患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心理状况均显著优于对比组,且研究组对护理效果更加认可,两组差异明显 ( < 0.05 )。 结论: 采用规范化护理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护理小组专科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规范化 糖尿病 护理 质量
  • 简介:产科服务医疗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使健康妇女的妊娠回归到自然分娩这一完美结局、保护妇女身体的完整性,是产科工作者和助产士面临的挑战。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助产士应思考如何走出产房,为孕产妇提供产前、产时、

  • 标签: 孕产妇 助产士 咨询门诊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大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在ICU发生大便失禁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ICU期间失禁性皮炎(IAD)的发生情况、护理时间、护理费用。[结果]观察组发生早期IAD2例,对照组发生早期IAD11例,中度IAD2例,重度IAD1例,其中2例合并真菌性皮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每天每例护理用时和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规范化护理能有效减少大便失禁病人IAD的发生,降低病人费用,减少护士工作量。

  • 标签: 大便失禁 失禁性皮炎 规范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规范管理的糖尿病护理队和专门病护理质量,首先要选择和建立一批护士能够制定管理计划,改善管理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独自完成标准化过程的团队。在实施过程中,要完善管理指标的评分标准,完善不足之处,逐步完善规范的管理目标,及时与被护理病人沟通,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认真记录日常工作进展情况和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与团队护理人员就日常工作经验教训进行共同讨论,促进规范化管理的完善。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小组 管理计划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心理应激的质性 。 方法 :选择我院新入职护理人员 78 名参与研究,在正式开始培训前,对他们进行基本信息调查,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法培训 4 周之后,再次调查,对比前后结果差异 。 结果 :接受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 SAQ 和 SQ 指标均有所提升,同时满意度比培训前更高,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对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改善有积极影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应激事件,降低护理工作对心理造成的压力 。

  • 标签: 新入职 护士 规范化培训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施地区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体系,有助于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事件的发生,提升其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利于在恩施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规范化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规范化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护理对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所起到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我院急诊收治60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收治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普通护理,观察组30例,应用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规范化护理融入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有利于提高转运安全率,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急危重症 转运 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助产士规范化护理用于疤痕子宫产房护理中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观察对象为疤痕子宫产妇,共有70名产妇进入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产妇进行分组,分别设定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实施助产士规范化护理(n=35),后者实施常规护理(n=3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总产程时间对比,观察组产妇低于对照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对比,观察组产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针对疤痕子宫产房护理,开启助产士规范化护理模式,对于降低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缩短总产程时间,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助产士 规范化护理 疤痕子宫 产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管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间30例出现红臀症状的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5,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规范化管理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退用时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以规范化管理方式对新生儿红臀实施护理,可有效减轻患儿不适,加快治愈速度,提高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新生儿红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加强手卫生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作用。方法:挑选本院100名护士作为研究样本,年龄处于18-26岁之间,平均年龄(22.41±3.11)岁。男性护士8人、女性护士92人。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观察法进行研究。结果:规培护士洗手指征掌握情况较优。手卫生依从率均数为99.5%。结论:经过系统化的培训,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持良好手卫生的至关重要性。在培训中,他们将掌握正确的洗手流程、时机和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加强手卫生培训带来显著的改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们在手卫生操作上的执行率明显提高,洗手方法的正确率也有显著的提升。这一系列变化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强化手卫生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遵循规范的手卫生操作不仅仅是医疗安全的保证,更是护士职业道德和形象的重要展现。通过加强培训,护士们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他们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角色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这些经过培训的护士们在手卫生操作中展现出更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质量。加强手卫生培训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和资源利用也带来了积极影响。规范的手卫生操作有助于减少医疗物资污染,降低资源浪费,从而有效地节约成本。通过这种培训,护士们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复用器械,确保复用器械的无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实施加强手卫生培训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护士们的工作非常繁忙,时间有限,这可能会影响到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充分考虑护士的工作需求和时间安排,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总而言之,加强手卫生培训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服务质量,还能够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流程和资源利用。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可以建立更安全、高效、可靠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标签: 手卫生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社会的发展进步,增加了居民的诊疗需求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所有与护理相关的安全问题,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将护理安全管控的重点放在了制度防控上,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够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但难以给护士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护士在面对风险情况时很难做到提前应对,导致安全防控工作后移,影响了安全管理质量。流程防控则是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流程管理中,通过流程来为护士提供工作指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将安全防控工作重点前移,从而实现安全防控质量的提升。对此就规范化风险防控流程在疼痛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规范化 风险防控 疼痛科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黄金时间内规范化创伤急救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黄金时间内规范化急救流程;监测两组间隔时间、首次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入手术室时间、早期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间隔时间为 25.79 ±1.75 min,观察组为15.4±1.56 min,对照组首次检查时间为30.5±4.5 min,观察组为20.4±3.6 min,对照组急诊室停留时间为47.5±4.5 min,观察组为35.8±3.4 min,对照组入手术室或 EICU 时间为65.5±7.5 min,观察组为49.1±6.4 min。死亡率对照组为7.89%、观察组为 4.65%。医护人员的时间轴依从性均>97%。结论 采用黄金时间内规范化创伤急救流程,增强急救时效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结局。

  • 标签: 严重创伤 黄金时间 抢救成功率 时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神经内科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规范化 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官渡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患者100例,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3月,患者随机数字分组研究,接受基础护理患者50例为对照组,接受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患者5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较优(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普外科 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观察。方法:在 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进行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中选择200例作为观察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的术后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 肛肠疾病术后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癌症患者的最佳护理模式,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在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癌症患者的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规范化癌痛护理),记录评价组间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在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规范化 癌痛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科护理带教中应用规范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进入医院口腔科进行实习的护生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开展教学,研究组应用规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比护生教学情况。结果:经过学习,护生护理综合素养均得到了显著优化,且研究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口腔科 护理带教 护理知识掌握水平 实操能力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案中,探讨了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68例样本均来自我院收治的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之后随机分为两个小组,给予参照组(34例)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试验组(34例)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将所抽取的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展开研讨。结果:调查各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程度显示: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于参照组(P<0.05);调查各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规范化疼痛 骨科 脊柱疾病 应用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提高下肢骨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预防。方法:在2021年6月~2021年11月期间抽取90例下肢骨折VTE高风险患者作为对照组,再抽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期间抽取90例下肢骨折VTE高风险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预防和品管圈活动管理,观察两组血栓风险评估正确率、下肢VTE规范预防率、医护人员血栓知识知晓率、患者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对VTE发生风险评估正确率、高风险患者规范预防率、医护人员血栓知识知晓率、患者及家属知识知晓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关节骨科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能提高患者VTE预防管理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活动管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肢骨折 血栓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