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集柬干预措施在预防肿瘤病人机械通气痰痂堵塞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两所医院行术后气管插管的肿瘤病人7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8例)和实验组(4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痰痂堵塞管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痰痂堵塞管道发生率为12.4%,实验组为3.7o/oo,实验组堵塞管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集束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肿瘤病人气管插管痰痂堵塞管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 标签: 肿瘤 机械通气 集束干预 痰痂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旨是无菌空针活塞头上胶塞在气管切开病人全管中的应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就医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的50例病人,研究的年限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通过随机平衡法的方式将这50例病人分成了甲组和乙组,每组有25例病人,甲组的病人提供胶布缠绕无菌空针的针头帽制作成管器来进行全管,乙组的病人则使用无菌空针活塞头上胶塞来进行管,比较两组病人在使用不同的管方式后,出现感染的情况以及呼吸困难情况、管器脱落的发生率,同时对两组病人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的管方式应用于两组病人后,乙组病人出现感染的机率更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也更低,包括管器脱落的发生率也低于甲组病人,该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P

  • 标签: 无菌空针 活塞头上胶塞 气管切开 全堵管
  • 简介:摘要: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1],因此是肿瘤患者放化疗首选的静脉通道。因肿瘤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输注药物的特殊性或维护不当所导致PICC管,出现管后,致使静脉给药受阻,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要求做好护理干预及维护工作。我科发生1例PICC管,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PICC堵管,肿瘤患者,个案护理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患者PICC管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于2021年6月成立QCC小组,圈成员7人,通过选取圈徽圈名以及主题,活动计划,现状调查,要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以及检讨改进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患者PICC管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PICC管发生率从8% 降至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 品管圈 血液科病房 PICC 堵管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后发生管的原因及护理服务对策。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采取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重视营养支持期间,加强全面、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改善状况。结果本组病例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52.3±19.5)h,肠道恢复排便时间为(79.2±14.7)h,平均住院天数为(13.3±3.7)d。相较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P

  • 标签: 食管癌 十二指肠 营养管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口腔肿瘤术后出院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随访2020年7-12月科室口腔肿瘤术后带鼻空肠营养管出院患者(包括管及未管患者家属),收集管发生原因及出院后患者及家属对鼻空肠营养管自我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汇总基础信息及出院后防管措施的掌握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肠营养管使用天数、是否使用药物注入、是否发生过管或导管不通畅的情况等。找出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评价,制订规范的鼻空肠营养管出院患者防管健康宣教内容、宣教方法及执行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册。将2021年1-6月科室口腔肿瘤术后带鼻空肠营养管出院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科室制定的出院防管健康宣教规范实行出院宣教,出院时进行相关内容考核,出院后随访重点提醒。比较前后两组空肠营养管管发生率。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验组口腔肿瘤术后带鼻空肠营养管出院患者在院外行自我肠内营养期间管发生率为 2.3%,低于实施前组的13.7%(χ2 =3.945,P=0.046)。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口腔肿瘤术后带鼻空肠营养管出院患者管发生率。

  • 标签: 口腔肿瘤 鼻空肠营养管 品管圈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品管圈对降低ICU肠内营养管管率及对护理质量评分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76例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管管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管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管理,有助于降低管率,促进护理质量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在降低晚期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3-2020.7收治的晚期肺癌的患者74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37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应用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护理。对于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管率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心静脉管率低于参照组中心静脉管率,P

  • 标签: 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 晚期肺癌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管率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5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堵塞与留置时间,比较失效模式下两组患者的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管率为6.00%,低于常规组的20.00%(P<0.05),留置时间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RPN值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FMEA在降低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管率中通过系统性分析、团队协作、预防性措施等,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堵管率 RPN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1M3S管理模式联合前馈追踪法在降低静脉留置针管率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2-2023.2内就诊的100例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0例,1M3S管理模式联合前馈追踪法),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更高,管发生率显著更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3S管理模式联合前馈追踪法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留置针管发生率,提升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1M3S管理模式联合前馈追踪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在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中降低感染率及管率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接受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应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腔导管连接一次性1000ml普通引流袋,关怀查找采用三腔导管链接新型多功能引流袋。对比两组的感染率以及管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采用新型多功能引流袋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管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型多功能引流袋 前列腺电切术 感染率 堵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