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近期以及远期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周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6.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年后,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6.7%和90%,比较远期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价值(P>0.05)。结论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对提高其近期治疗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常规根管治疗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常规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实施常规包皮环切术治疗)和治疗组(n=63,实施包皮环切吻合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包皮环切术相比,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包皮过长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包皮环切术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切吻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A在测量和录入体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A测量和录入生命体征,分别统计应用PDA与传统护理方法80例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及录入所需护理时数,生命体征录入正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PDA测量生命体征和录入生命体征所需护理时数,比传统护理方法少,应用PDA测量和录入生命体征正确率比传统护理方法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两种方法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应用PDA可减少护士测量与录入生命体征所用时间,减少生命体征录入错误率,患者满意度有提高,PDA的应用,减少护理重复工作,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从而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PDA 生命体征 护理时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年女性超声测量膀胱逼尿肌厚度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正常体检成年女性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9岁,按照年龄分为4个组,20~29岁为1组,30~39为2组,40~49为3组,50~59为4组,应用腹部超声进行DWT厚度测量,比较四组之间DWT厚度有无差异性。结果1组DWT为(1.9±0.21),2组DWT为(2.0±0.41),3组DWT为(1.8±0.67),4组DWT为(2.1±0.32),4组之间D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DWT无明显影像。

  • 标签: 正常成年女性 超声 逼尿肌厚度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的正畸患者中安氏二类错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这一类错合也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我们发现,具有协调的咬合与骨骼形态关系的患者,他们大多数上颌与下颌骨基本是同时发育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更协调和漂亮的侧貌。然而,存在二类错合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前后向咬合的不调,伴有或不伴有上下颌骨的不协调。研究发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错合患者,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临床治疗达到影响上下颌骨相对生长速率快慢的程度。本文将阐述关于II类错合的骨骼发育、头影测量及病因的一些相关问题。

  • 标签: 安氏II类 牙弓形态 头影测量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麦默通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乳腺良性可触及肿块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5年3月因乳腺良性肿瘤于我院治疗的150例患者,根据采取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复发率与乳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手术切口明显更小,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患者复发,对照组乳房变形率为8.0%,观察组无患者出现乳房变形,两组乳房变形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实施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等优点。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麦默通微创 手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病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间,患者分别选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动态心电图在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上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测方式在室上性早搏、心律失常总数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敏感、快速、准确等特征,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急救护理中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得到观察者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动态急救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使患儿的救治更加及时,并使患儿的治疗更加有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动态急救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儿科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与常规保健治疗对更年期妇女保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更年期妇女60例,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保健的基础上加性激素替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更年期状况改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测定,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心理SCL-90评分状况情况进行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更年期妇女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提高激素水平,更年期症状缓解,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性激素替代疗法 常规保健 更年期 妇女保健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4例输血治疗患者,于2016年11月14日至2018年4月5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给予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热、寒战、过敏、尿蛋白)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输血治疗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13%(1/32)低于对照组数据21.88%(7/32),P<0.05。结论输血治疗过程中采用少白细胞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 常规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比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门诊收治的贫血患者48例,其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24例,根据血常规结果确定患者的贫血类型,其中20例患有缺铁性贫血为测试1组,28例患有地中海贫血为测试2组,再选取血常规检验结果正常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测试1、2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测试1、2组的血红蛋白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测试1组小于测试2组;测试1、2组的红细胞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测试1、2组的红细胞浓度大于对照组,测试1组大于对照组,并且这3组的血常规检验具有明显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可以通过血常规检验是否患有贫血,且区分缺铁性贫血还是地中海贫血,为门诊确诊提供便捷,且结果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本院在接受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溶血素,观察组给予患者新型溶血素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差异。结果观察组HCT、MCV指标高于对照组,RDW-SD、MCH指标低于对照组,但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溶血素应用到临床检验中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作为进行临床检验的重要标准,整体的效果非常理想,并且更加经济环保,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素 血常规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6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具体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70.2%,常规心电图为52.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上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导中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带常规与生化快速检测对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00例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白带常规与生化快速检测,分析下生殖道感染情况。结果600例患者中,550例感染下生殖道感染,单一性感染为264例。混合性感染为286例。单一性感染中,以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较多,分别为73例(13.27%)、89例(16.18%)与84例(15.27%);混合感染中,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19.27%)与需氧菌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4.18%)较多,分别为106例与78例。结论对下生殖道感染使用白带常规与生化快速检测,可有效诊断感染疾病,促进治疗。

  • 标签: 白带常规 生化快速检测 下生殖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6%和51.4%,虽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但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动态心电图对短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早成对、房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和室早二三联律监测准确度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且更准确,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接受尿常规检验患者,分别行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检查,分析尿常规结果。结果联合检测对白细胞、红细胞检查阳性率40.57%、28.30%明显高于干化学法的8.49%、15.09%与尿沉渣法的33.96%、6.60%(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度94.34%明显高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81.13%、82.08%(P<0.05)。结论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可提高检查结果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TD平衡仪训练在步行及ADL能力的作用分析。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外联合MTD平衡仪训练。结果在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衡、行走能力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研究可行(P>0.05)。治疗实施4周后,实验组和常规组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Bathel三组指标均有可喜的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三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更佳,差异可观(P<0.05)。结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MTD平衡仪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锻炼患者的步行及ADL能力,从而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等,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MTD平衡仪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呈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疑似感染的儿童和19例体检儿童,将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具体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50例),以及对照组(19例)。对三组开展血常规的检查,比较三组儿童的白细胞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不具有明显差异;细菌组和病毒组比较,白细胞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做好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之间的鉴别,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慢性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尖周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给予试验组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尖周炎的效果较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优,并且能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尖周炎 一次性根管 常规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早期的变化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儿科病房2018年4月—6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进行WBC、hs-CRP、PCT检测,比较其结果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WBC、hs-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WBC、hs-CRP及PCT水平在儿童支气管肺炎早期诊断中具体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