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站献血的15000名献血者的血样标准进行用微板法,检查其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情况及分布情况。结果对15000份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阳性率为0.35%。男性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0.25%,女性阳性率则为0.4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献血者,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对53例阳性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抗-M阳性率为0.11%,抗-D为0.08%、抗-E为0.05%、未知特异性抗体为0.04%、冷抗体为0.03%、抗-P1为0.02%、合并其他的抗体则为0.02%。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在献血者沾有一定比例,给予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可有效避免输血者的血液浪费;避免阳性不规则抗体血液给输血者带来的输血反应,保障临床数学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献血者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内胆管结石疾病利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肝内胆管结石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规则性组(观察组)和不规则性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取得90%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取得76.67%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较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规则性肝段切除术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医疗损害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10年生效的《侵权责任法》则尝试对举证责任分配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完善和创新,笔者在对《侵权责任法》之立法规定进行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举证责任倒置的利弊得失,进而尝试对我国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继续完善路径进行理论探讨。

  • 标签: 医疗损害诉讼 举证责任分配 举证责任倒置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本实验室服务对象,根据SysmexXS-500i的性能特点,利用软件设置血液分析仪报警系统,经过比较评析,参照四十一条复查的规定,同临床医生探讨,拟定出符合本室需要的显微镜复查规范。方法把门诊与住院患者的标本依照相关的检测程序及办法,加以全血细胞检测、分析,登记各个标本的仪器警报内容,并将其制作出相应的血涂片一张,然后进行瑞氏染色,再通过显微镜来察看RBC、PLT、WBC的形状与数目,同时加以登记,最后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复检规则将标本仪器检测信息与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得出真阳性率为8.4%,假阳性率为14.2%,真阴性率为74.4%,假阴性率是3.0%。结论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比率是满足世界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假阳性率比20%低、假阴性率比5.0%低”相关要求的,复检率22.6%亦为正常。

  • 标签: 血细胞计数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 标本制备 复检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0例建卡孕妇统一筛查不规则抗体作为观察组,500例不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对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观察组不规则抗体出现原因予以分析。结果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3次;女性有妊娠史者的阳性率高于无妊娠史者;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小于对照组18%的不良反应率;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预防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减少溶血性不良输血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实验时间为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进行输血的8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患者的阳性检验率以及抗体类型鉴定结果。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所选的8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6例,阳性检出率为7.5%,其中男性2例,阳性检出率为2.5%,女性4例,阳性检出率为5.0%,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输血患者实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性,降低溶血性输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输血 临床意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规则抗结核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选用降血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用抗结核与降血糖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理疗后患者的血糖降低比对照组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此可见,给予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选用抗结核早期规则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临床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抗结核 降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防止输血患者在输血的时候出现溶血症等相关并发症,为临床输血患者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的30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患者,在对这些输血患者进行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这300例输血患者的检验阳性率,同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300例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进行分析。300例输血患者中一共出现5例不规则抗体患者,患者阳性率达到1.67%。其中,180例男性输血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阳性,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为1.11%;120例女性患者中有3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阳性,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为2.5%。从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来看,男性患者抗体阳性检验率低于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检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出现。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统计2009年8月-2016年8月某市要求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司法鉴定案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0例涉嫌刑事类案件的案例,有484例为涉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案例;55例为无精神病者,61例为躁狂发作者,87例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227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为刑事责任不予评定,221例为无刑事责任能力,96例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116例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相关部位要将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防治工作大力加强,患者家属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精神病患者刑事案件。

  • 标签: 精神病 司法鉴定 刑事责任能力 鉴定案例
  • 简介:(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输血科重庆409000)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进行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资料的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未做不规则抗体筛查,调查其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和程度。50例观察组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进行临床干预,调查其婴儿是否发生溶血,溶血出现的时间和程度。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发生溶血的情况,溶血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能有效的预测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情况。提前进行临床干预,可减小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几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抗体 筛查 新生儿 溶血中图分类号R722.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3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阴道不规则流血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予以米非司酮15mg;研究组51例,予以米非司酮10mg。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29例、22例及100%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45%,与对照组的5.464%相比较,χ2为5.4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10mg临床疗效与更大剂量相当,均可获取满意效果,但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 不规则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与精神疾病的关联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60名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违法犯罪的比重更高,无业人员比重更高,低受教育水平比重更高,未婚比重更高。结论精神病刑事责任能力大多没有现实动机,致人死亡可能性大。相关部门应该尽早发现这类患者,尽早实施治疗,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 标签: 精神疾病 司法鉴定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疾病 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