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常态化感“三基”培训考核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成效。方法于2013-2015年采取科两级培训,全员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相统一等系列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院感“三基”知识培训与考核。结果三年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由41.5%、86.2%分别提升至66.7%、96.8%;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22.4%提升至41.2%;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由88.7%提升至98.6%。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由3.2%下降至1.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6.4%下降至51.2%;锐器伤发生率由4.1%下降至2.2%。结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能显著增强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的意识和实施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院感&ldquo 三基&rdquo 培训考核 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乡镇卫生档案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发展需要出发,对办公自动化在档案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出发,进行探讨,并对档案自动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 标签: 档案 办公自动化 信息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2009-2013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为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确定医院的工作重点和发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某2009—2013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前10位疾病住院病人数占全部住院病人数的91.61%,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一直位于前3,近三年除损伤和中毒病人数在下降,其余疾病分类住院人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医院应重视疾病构成情况,制定年度计划,确定发展方向,调整服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 标签: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比阿培南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某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使用比阿培南的168份病历,从患者基本情况、联合用药、病原学检查、用法用量、临床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比阿培南较多的科室是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等,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男性患者人数大约是女性的2倍,比阿培南单用或二联使用,给药前74.4%做了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检出的细菌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DUI值为0.68,治疗有效率64.29%。结论该院比阿培南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某些问题或不足,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比阿培南的用药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区2016年的癌痛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我院城站区癌痛治疗的规范化与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城站区2016年的癌痛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城站区对于癌痛用药过程中疼痛评分,每日疼痛的动态评分,用药后不良反应评分,爆发痛用药,用药频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我院城站区对癌痛用药的使用上还需改进,应提高医护人员的癌痛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学习国外成熟的疼痛管理模式,加强本院区对癌痛用药管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癌痛管理措施,努力创建癌痛示范化医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简述了疗养构建医务人员人才库项目的原因及内涵,即建立基层、中层、高层的多层次人才库培养体系,并介绍了人才库构建的方法、人员分层级依据及能力模型在人才库构建过程中的应用。

  • 标签: 疗养院 医务人员 人才库项目 能力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创伤患者的前急救特点,对创伤患者的前急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制定更高效的前急救策略。方法回顾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救治措施、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救治的80例创伤前急救病例,伤者以青年居多,男女之比为2.641,交通事故致伤47.5%,严重创伤病例占16.3%。患者经过呼吸、循环支持,有效及时的止血、包扎、固定及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患者前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现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回顾患者的前急救特点,分析相应的急救措施,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急救方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抢救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救援、市民急危重症的日常急救和重大社会活动的安全保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急救中心面临着人才流失、设备落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急救中心正常工作的开展。笔者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改进方法提出了设想。

  • 标签: 急救中心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要实现疗养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广大“80后”(35岁及以下)青年员工这支队伍。但是疗养与医院定位的差异、个人能力与待遇的不匹配、婚姻与家庭的问题导致比医院青年员工面对更多的困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为疗养“80后”青年员工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进行了实践探索。

  • 标签: 疗养院 人才培养 &ldquo 80后&rdquo 青年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县十八所乡镇进行考察,发现乡镇护理队伍人员流失现象严重,编制少,整体护理水平偏低,为杜绝此现象的继续发生,认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护理毕业生到乡镇医院工作,通过培训﹑进修等手段提高乡镇护理人员的素质,鼓励参加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优化护理人员结构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乡镇护理人员流失,对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并在晋升晋级上给予优惠,通过考核,鼓励县级医院优秀合同制护士到乡镇工作,从而充实壮大护理队伍,搞好乡镇护理队伍建设,更好的为农民患者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乡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人员现状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出的清洁手术病例共739例,自行设计“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百分率为38%,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预防用药无指征现象;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84.7%,其余在术后预防用药;281例预防用药的清洁手术中,预防用药疗程≤24h仅26例。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存在多种预防用药错误,应继续加强培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清洁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前急救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6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其中44例给予前急救,设为观察组,42例为自行来就诊,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发病到救治时间、治疗效果、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为73.8%,两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左心衰的患者给予前急救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进一步对症治疗争取时间,最大限度阻碍病情恶化,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死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前急救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地对我院自2000-2002年间32例经前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例病人经前急救治疗并急诊手术,死亡11例,死亡率为34.3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前急救关键是掌握好快速转运时机,密切监测生命征、神志、瞳孔变化,及时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抽搐,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残障及死亡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降颅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后,观察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当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选取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下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列为对照组。然后就该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在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实施的集中管理模式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列为实验组。将两组的医疗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以及患者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经有关资料显示,实验组在实施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发现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达100%。相较于对照组的95%来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实验组的患者仅有1例(1%)出现了感染情况,而对照组患者有10例(10%)发生了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理方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显示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模式以后,不仅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而且还提高了医院器械的清洗合格率,较传统管理模式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满意度也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管理 院感控制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