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肝损害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结核类疾病的患者当中选出93例,其均采用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每隔15d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1次检查,并记录各类可能诱发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共有26例患者出现肝损害症状,占比27.96%,其中男性出现肝损害几率较大,具有肝病史、糖尿病史、乙肝携带老年患者、酗酒史等因素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导致的肝损伤影响较大。结论在治疗结核类疾病的过程中,导致患者肝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预防方式,降低患者受到的二次伤害。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实ICU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3例,其中发生CRBSI46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46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不当、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时间及患者因素等有关;其中4例患者更换导管,7例拔除了导管,其余35例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患者、导管及置管因素均影响CRBSI的发生,通过纠正诱发因素,降低CRBSI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症患儿中按照复发性和非复发性分成两类,并从此两类中随机各自选取3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回顾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各指数状况,并分析比较。结果比较复发性组和未复发性组患儿24h尿蛋白量、胆固醇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白蛋白、血清lgG、反复感染、2次白蛋白使用、治疗措施(短期)等指数,两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疾病患儿其复发危险因素具有多种性,如白蛋白使用在两次或以上、反复性感染等都会对患儿疾病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临床在诊治上需给予足够重视,根据其状况制定相应感染预防措施,让患儿病情得到改善。

  • 标签: 白蛋白 小儿肾病综合征 复发 因素 危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和同期住院的非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身高、卧床、喝牛奶、运动与骨质疏松有关。结论卧床是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身高、喝牛奶、运动与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老年 男性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需机械通气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1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标准入选的患者129例,分为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SCHE),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气分析,血乳酸(Lac)测定,CRP,心电图QTc值,进行APACHEⅡ评分(APACHEⅡS),NRS2002评分等,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组平均年龄(52.72±19.73),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19.3±10.8)、APACHEⅡs(17.4±5.8)高,入院时NRS2002评分≥3患者比率高(42.3%),代谢性酸中毒(60.3%)及高乳酸血症(37.9%)发生率高。结论年龄、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APACEⅡs,入院时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及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可作为预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 APACHⅡ评分 NRS20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和急救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小儿高热惊厥病患,共有61例,对其病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为小儿病患实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汇总急救护理的具体措施。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病患出现高热惊厥的原因各不相同,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使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占总例数的42.62%,其次为肺炎,再次为肠炎、腹泻。在为其实施急救护理后,所有小儿病患均已经退热,且无任何癫痫等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患有高热惊厥的小儿病患来说,在为其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具体的危险因素,密切观察病患的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最终防止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帮助病患恢复健康。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危险因素 急救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择A社区高血压颈动脉硬化18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高血压无颈动脉硬化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患病率进行计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实验组的血糖、血压、血脂、年龄、血尿酸与对照组者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年龄、血糖、血压、血脂及血尿酸,还有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时,提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可减少颈动脉硬化导致的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在不同临床因素中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原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14.3%,其发生率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和家族史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吸烟史、有酗酒史、有高血压病史、有糖尿病史、有心血管病史和有家族史均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与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和家族史密切相关,有吸烟史、有酗酒史、有高血压病史、有糖尿病史、有心血管病史和有家族史均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观察组的呼吸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并高黏血症、自身的心脏功能较差、气道堵塞、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氧疗浓度不当等,加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观察护理,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呼吸衰竭 临床危险因素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0年—2018年1月多发伤患者2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00例,对照组常规措施进行急救;观察组优化急救措施进行干预。统计所有患者的病死率,分析对比患者的基本资料、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受损位置、ISS评估结果。最后,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优化措施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是应对急救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 标签: 多发伤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方法从我院儿科在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在护理治疗过程中的输液危险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儿科患者的表达能力、自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针、用药混淆以及药液渗漏等问题。结论儿科护理治疗的输液危险性较大,需要医护人员加大对患者的关注与重视程度。

  • 标签: 儿科护理治疗 输液 危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小儿留置针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操作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防护措施进行探讨。结论通过发现操作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感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改进措施,通过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感染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虽属罕见病,但社会危害大,是由多因素参与的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了与再障发生相关的多危险因素,介绍近年来再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危险因素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输血科出现的93例医院感染事件作为研究资料,93例医院感染事件涉及血样共93份。根据感染事件相关资料,分析导致感染的原因,并就其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各类因素占比情况。结果93例输血科感染事件中,自身防护不足占比最高(41.94%),显著高于功能区域划分不合理(21.51%)、环境清洁和消毒不当(25.81%)、医疗废弃物处理不规范(1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科感染管理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标签: 医院输血科 感染管理 危险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临床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共计816例。将上述患者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CR<30ug/mg,n=494),微量蛋白尿组(30ug/≤mgUACR<300ug/mg,n=213)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ug/mgn=109)。分析三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同时检测上述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以及血清25-维生素D水平(25-OHV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值,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结果UACR值与年龄、病程、SBP、DBP、BMI、TC、LDL、BUN、HbA1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25-羟维生素D、eGFR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BMI、HbA1c、TC水平升高及DBP、LDL、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均可增加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另外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糖尿病患者在稳定控制糖脂代谢基础上应筛查25-羟维生素D水平,建议必要时予以科学补充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25-羟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改进和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操作对手术的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进行监测,分别在实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与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后对上述手术室观察对象菌落合格情况和术后医院感染的比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全面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等菌落合格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感染率Ⅰ类0.2%、Ⅱ类1.4%、Ⅲ类1.6%。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6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院内感染者及无院内感染者两组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600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80例;具有感染临床表现60例,20例感染表现不明显。两组比较院内感染组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比例高、有创诊治措施多、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影响院内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对上述因素实施针对性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泌尿外科 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