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 ICU 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分析。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 ICU 危重患者 100 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干预。 结果 : 护理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实验组的胆固醇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血清前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蛋白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 实验组死亡率为 2.00% ,对照组死亡率为 14.00% ,差别较大 ( P<0.05 )。实验组的十分满意率为 74.00% ,对照组中十分满意率为 48.00% ,差别较大( P<0.05 )。 结论 : 在 ICU 危重患者中使用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胆固醇,血红蛋白,血清前蛋白含量,减少死亡率,让患者感到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胃肠营养 护理干预 ICU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 2016 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8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前白蛋白、清白蛋白、转铁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观察组前白蛋白、清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神经外科危重患早期行鼻空肠管营养护理有何影响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月 100例神经外科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 5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 50例(早期鼻空肠管营养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8%)明显高于研究组( 6%),组间差异显赫, P< 0.05。结论 早期行鼻空肠管营养护理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预后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 神经外科 营养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常规护理+早期营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食管癌手术患者行早期营养干预利于其术后康复效果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 食管癌 术后康复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在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以64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后,总结护理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等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具有可行性,该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并强化免疫功能,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脑外伤昏迷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免疫功能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评估指标过程中应用早期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胃癌术后患者,其中31例纳入观察组,护理办法选择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另外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护理办法选择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改善了营养评估指标、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评估指标过程中应用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胃癌 术后 营养评估指标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 月 -2019年 1 月时间段收治重症胰腺炎感染患者 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肠外营养及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研究中所得 ALB、 TRF、 PA、 Hb水平数值高于对照组研究中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 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感染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重症胰腺炎 感染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利用就诊时间成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48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统计两组结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均有好转明显,比参照组具有优势,组间对比(P

  • 标签: 脑外伤昏迷 早期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对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计 72例,随机分为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 n=36)与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实验组( n=36),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无营养风险率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方案能够减少患者的营养风险,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个体化营养护理 前列腺癌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研究期间共入组76例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综合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相关静脉血营养指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第七天观察组静脉血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管理落实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支持,可提高患者营养状态,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营养指标 ICU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的126例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例数63。对照组以及干预组。比较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分数、营养情况;高磷血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分数、营养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高磷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营养护理对策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营养情况,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高磷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营养护理干预 终末期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 高磷血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以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等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可促进肠道功能迅速恢复。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ICU重症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39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在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干预前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总蛋白为(63.58±7.78)g/L,前白蛋白为(211.25±29.95)mg/L,转铁蛋白为(2.69±0.49)g/L,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1%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ICU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策略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APACT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前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床旁超声联合集束化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床旁超声 集束化营养护理 危重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性营养护理对MHD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2019年1月-2019年12月院内医治的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1例(用常规护理)和32例(用针对性营养护理),相关情况需在研究中比较。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为相关情况较差的组别,观察组比之好,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 针对性营养护理对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力度较大,影响力强。

  • 标签: MHD 针对性营养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开展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院内的64例早产儿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开展护理工作),观察并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时长、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长、恢复出生体重质量时长。结果:观察组整体胃管留置时长、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长、恢复出生体重质量时长等相关数据信息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体位管理 早产儿喂养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及分析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症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 2016年 01月至 2019年 03月期间收治的拟行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42例,设置为观察组,予术后实行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另外随机选取 42例以往同在我院神经外科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术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 2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营养指标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整体营养恢复状况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 ;术后并发症    前言    脑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情绪波动大、活动大引起血压突然性的大幅度升高为其诱因。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 50岁以上患者,以冬春季节多见 [1]。血管长期处于高血压水平,导致脑底的小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或者纤维样变,血管内皮常发生局灶性缺血、出血和坏死,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张力增高导致血管壁薄弱处易形成动脉瘤 [2]。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大幅度升高时易发生破裂出血,其出血凶猛,止血难度高,病变以豆纹动脉病变率最高 [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多处于代谢紊乱、高代谢状态,营养状况欠佳,免疫功能恶化,因此早期合理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对患者术后恢复极为重要。此次探究通过将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运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探究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能否影响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如正文展示: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 2016年 01月至 2019年 03月期间收治的拟行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42例,设置为观察组,予术后实行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另外随机选取 42例以往同在我院神经外科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术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对照组中女性 14例,男性 28例,年龄 38~ 72岁,平均( 55±3.51)岁。 24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外侧区, 9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内侧区, 5例出血部位为脑叶, 4例出血部位为其他部位。观察组中女性 18例,男性 24例,年龄 37~ 75岁,平均( 55±3.42)岁。 26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外侧区, 8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内侧区, 6例出血部位为脑叶, 2例出血部位为其他部位。两组对象在病情和年龄等情况上无显著差异( P>0.05),符合实验对象要求。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术后行降压、控糖、脱水、利尿、营养神经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完全肠外营养护理方案。根据患者营养状态计算出患者所需营养,并根据其结果配制肠外营养制剂,通过静脉通道喂饲。其肠外营养静脉制剂采用“华瑞”公司的“卡文”肠外营养制剂。    观察组选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在术中在麻醉状态下予患者插入鼻饲养管。其肠内营养制剂采用“华瑞”公司的“瑞代”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并配合相应的鼻饲护理。鼻饲方法:采用半坐卧位体位,初次鼻饲给予小剂量,之后根据患者的适应程度缓慢增加剂量,缓慢推注,每次不超过 200mL,间隔时间小于 2H。,为预防胃内容物反流,患者发生误吸,每次鼻饲完须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半小时以上为宜。对于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应定时给予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每天给予 2次口腔卫生护理。设定两组干预时间为 2周。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影像学资料、既往病历资料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 ;②均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部血管畸形 ;②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 ;③合并癫痫病史或其他精神疾病史者。     1.4 疗效评价标准( 1)营养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 2周前后血清总蛋白( TP)、血红蛋白( HB)、白蛋白( ALB)以及转铁蛋白( TFN)等指标。( 2)观察指标:术后有无出现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和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1.5 统计学处理    此试验中数据使用核算软件 SPSS 22.0版本,其中 2组重症高血壓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各项数据使用“均数 ±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 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 P<0.05时,说明 2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 P值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血清总蛋白( TP)、血红蛋白( HB)、白蛋白( ALB)以及转铁蛋白( TFN)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因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机体处于长时间持续的应激状态,营养代谢处于高水平。应激状态下,下丘脑 -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大量分泌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血脂水平升高 [5-6]。另外创伤后应激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高,多伴有出血,严重创伤、大量失血、特别是休克状态下,为保证机体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以减少胃壁血流保证代偿是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应激性溃疡属于急性胃粘膜病变 [7-9]。近年来,由于抗感染药物的不断更新,加强重症监护及生命支持等措施的应用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黏膜缺血,营养缺乏的症状,减少消化道出血及肠道功能紊乱 [10-1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护士分层次培训中应用主管护师主导护理查房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职的120例护士,将其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查房,观察组应用主管护师主导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查房效果及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理分析、概括总结、病例汇报及查体沟通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理论知识、护理记录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分层次培训中应用主管护师主导护理查房能提高查房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护士护理操作、理论知识等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层次培训 主管护师 护理查房 综合能力 考核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