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HPV、TCT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医院120例宫颈筛查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HPV、TCT及HPV+TCT两者联合的三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以此分析具体的检查结果。结果:在三种检测方式应用后,相关数据表明HPV+TCT联合检测方式明显比其他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更好,同时检测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过程中选择HPV+TCT联合检测对于患者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分析的敏感性更高,因此更能分析出高阳性的患者,同时检出率较高。

  • 标签: HPV检测;TCT;宫颈癌;癌变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标志物检测在肾脏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肌酐浓度以及血尿素指标将其分为代偿期组30例,失代偿期组30例,尿毒症组30例,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4组Hs-cTnT、CK-MB、MYO、NT-proBNP指标随着肾功能降低表达情况有所增加且存在统计学意义(F=124.347/49.923/2241.375/3292.480,P

  • 标签: 心脏标志物检测 肾脏功能不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标志物检测在肾脏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肾功能不全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肌酐浓度以及血尿素指标将其分为代偿期组30例,失代偿期组30例,尿毒症组30例,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心脏标志物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4组Hs-cTnT、CK-MB、MYO、NT-proBNP指标随着肾功能降低表达情况有所增加且存在统计学意义(F=124.347/49.923/2241.375/3292.480,P

  • 标签: 心脏标志物检测 肾脏功能不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将其均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A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B组),选择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C组。所有研究者均行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联合检测,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对比三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检测情况。结果 分析发现,在血清 LPS、AMS 与CRP 阳性率上,与健康者对比,急性胰腺炎患者更高,有差异性(P<0.05);三组血清 LPS、AMS 及 CRP 水平对比,病情越严重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与CRP、淀粉酶对疾病检测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对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更好,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应用C反应蛋白+淀粉酶这种联合方式,对急性胰腺炎进行诊断,准确性高,能够尽早实现对病情的有效判断,为后续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数据参考。

  • 标签: C反应蛋白 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采用血常规检测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疑似地中海贫血患者40例为A研究组,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为B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实施血常规检测,以基因检测作为诊断地中海贫血的金标准,以骨髓铁染色作为缺铁性贫血诊断的金标准。结果:与健康组比较A、B研究组HB 、MCV 、MCH、 MCH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A组HB、RBC水平显著高于B研究组,RDW水平显著低于B研究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研究组联合血常规检测分别与各自金标准比较,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7/40)92.5%、(20/22)90.9%、(17/18)94.4%;(37/40)92.5%、(17/19)89.5%、(20/21)95.2%。结论: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联合血常规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且HB、 RBC以及RDW指标是鉴别诊断的重要观察指标。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在痔合并肛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痔合并肛瘘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采用内痔缝扎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将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内痔缝扎术 疼痛 复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连续病理切片检测。观察指标主要有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连续病理切片的最适间距,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和临床资料(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PR、C-erbB-2、Ki-67等)的关系,统计各指标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统计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发现,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连续病理切片的最适间距而言,100μm、200μm、300μm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相较于100μm检出率而言,400μm、500μm的检出率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就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和临床资料的关系而言,微转移与病患的临床资料各项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病患行连续病理切片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血清HBsAg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进行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探究,选取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BsAg定量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分组,5000-10000IU /mL 确定为对照1组,共28例,10000-25000IU /mL为对照2组,共30例,>25000IU /mL设定为试验组,共28例,比较三组HBV DNA 表达量、血清 ALT、AST 水平。结果:试验组HBV DNA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2组,P<0.05,与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 ALT、AST 水平均低于对照2组,对照组2组低于对照组1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而言,通常血清HBsAg水平不断升高,其体内HBV复制活跃,病毒量增多,但是当其超过25000IU/ml时患者多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而在1000-5000IU/ml期间,患者病情较轻,但必须密切监测,保证治疗及时性。

  • 标签: 慢性 乙型肝炎 HBsAg定量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样本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新冠核酸检测的影响,为痰液和粪便新冠核酸检测提供前处理依据,保证实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 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痰液和粪便标本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后进行核酸提取,实时荧光PCR进行检测,用配对设计(自身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方法分析样本CT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以病毒保存液(不灭活)组作为参照方法,56℃60min灭活,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组痰液和粪便标本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液标本4%NaOH处理组与参照方法组相比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标ORF1AB、N和内标t值分别为7.29、9.285和7.654,自由度v=4,P值均<0.05),4%NaOH处理组CT值较高。结论 应在检测前对痰液和粪便标本56℃60min灭活处理,不能采用4%NaOH处理痰液,蛋白酶K溶液和Trizol试剂处理样本对核酸检测没有显著影响,可根据本实验室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前处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相关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A组,再将收治的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80例设为此次的B组,另外在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参照组,分析所有受检对象的血清糖类抗原724、242、199以及癌胚抗原水平,并分析各血清肿瘤标记物单独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724、242、199以及癌胚抗原水平均高于B组与参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血清糖类抗原724、242、199以及癌胚抗原的诊断准确度,对比结果(p

  • 标签: 血清相关肿瘤标记物 联合检测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ABI检测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最近1年内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抽取3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30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ABI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BI检测值比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ABI检测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检测效果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保科门诊中应用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测及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儿保科门诊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13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66例,研究组在纠正月龄后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并予以对症早期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干预,纠正月龄3个月时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神经系统异常及各功能区发育情况检查。结果研究组经神经行为检测及早期干预后,纠正月龄3个月时早产儿神经系统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早产儿各功能区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神经行为检测可有效检测早产儿神经发育情况,并及时予以予以早期干预,可保障早产儿神经系统及各功能区正常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行为检测 早期干预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应用到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量总计是80例,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使用酶联合免疫吸附的方式进行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然后对比不同过敏原所产生的阳性率,以更好的了解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对于进行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总计检测出过敏原有248个,吸入型过敏原以烟曲霉/点青霉、螨混合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1-37%和16.13%;食入型过敏原以牛奶、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06%和6.45%。结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应用到慢性荨麻疹进行过敏性检测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年龄相对较低的患者的感染是相对较高的,应该积极的做好各项预防性措施。

  • 标签: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细菌霉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组成,当细菌死亡或者自然溶解之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这种毒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进入人体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毒素大量进入血液便会引起热源反应,给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这里主要通过建立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结合《中国药典》附录中的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其有关干扰因素。结果:采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时候,几乎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内毒素回收率高达80%以上。结论:使用动态浊度定量检测进行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效果十分好,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且值得推广,这种方法代替了传统免热源检查方法,又避免了限量法内毒素检测干扰。

  • 标签: 茵栀黄注射液 动态浊度定量检测 细胞内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疾病过程中应用甲功5项检测,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0例疑似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组,分别是甲减组(1组)、甲亢组(2组)、其他甲状腺疾病组(3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4组),依次是40例、40例、40例、40例,测量四组研究对象的甲功5项,评估疾病符合率。结果:对比4组甲功5项检测水平,1组TSH明显更高、T3明显更低、T4明显更低、FT4明显更低、FT3明显更低,2组TSH明显更低、T3明显更高、T4明显更高、FT4明显更高、FT3明显更高,P<0.05;对比1组甲功5项检测水平,2组TSH明显更低、T3明显更高、T4明显更高、FT4明显更高、FT3明显更高,3组TSH明显更低、T3明显更高、T4明显更高、FT4明显更高、FT3明显更高,P<0.05;对比4组及3组的甲功5项检测水平,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疾病过程中应用甲功5项检测,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甲功5项检测 甲状腺疾病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将10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采集静脉血、对照组50例采集末梢血,比较和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HCT、PLT、RBC、MCV、WBC、Hb、MCHC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