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以及急救护理的改进策略及效果。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开始,2020年8月截止,以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案例。基于入院顺序划分为实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非介入治疗。实验组应用介入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以临床抢救指标以及并发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数据和并发症数据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抢救效果突出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普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红马甲护士”在胸痛中心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 2016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收治的84 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018 年6 月至 2020 年 6月收治的84 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就诊流程给予救治,试验组按胸痛中心成立后的“红马甲护士”工作流程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时间节点所用时间,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8%,对照组 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份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POCT时间、服用口服药时间、心肌梗死患者送入至导管室时间,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立胸痛中心后的“红马甲护士”,能够提高护士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水平,明显缩短了各时间节点所需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红马甲护士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189例(我院189例,以下数据请根据比例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血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接收的5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对比指标:患者治疗恢复总有效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数据是92.86%,相比较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2.14%显著更高,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恢复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方法:本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研究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整理,并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两组人数相等。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又增加了预见性护理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为实验组96.00%,对照组80.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加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今后要做好这类护理措施的推广工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预见性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RS波形态与其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00例A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根据入院时急诊十二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表现分为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阳性的观察组和碎裂QRS波阴性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事件)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心电图 fQRS波 心功能 MACCE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至2020年在我科因胸痛、胸闷就诊并行急诊PCI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后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分别为(2.43±0.14)min、(3.85±0.99)min、(19.7±0.42)min,对照组对应时间分别为(4.02±0.02)min、(6.26±1.19)min、(27.47±3.56)min,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化护理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PDCA循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共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依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对实验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加入PDCA循环,护理完成后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也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加入PDCA循环,这一措施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造更好的救治条件,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DCA循环 急诊护理 复发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我院入院的先后顺序将近1年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有38例心肌梗死胸痛发作2-6h的患者及47例心肌梗死胸痛12-24h的患者检测血清hs-CRP、cTnI及CK-MB,并与1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在AMI组患者的hs-CRP、cTnI及CK-MB浓度较正常组增高;hs-CRP+CK-MB、hs-CRP+cTnI+CK-MB、cTnI+hs-CRP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结论 联合检测hs-CRP、cTnI在AMI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具有作为AMI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具体临床表现和运用心脏超声进行诊断产生的效果。 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20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被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且选择同期20例心脏超声结果正常的患者,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以及心脏超声诊断产生的效果。  结果 研究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心脏超声用于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可以积极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表现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具体临床表现和运用心脏超声进行诊断产生的效果。 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20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被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且选择同期20例心脏超声结果正常的患者,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以及心脏超声诊断产生的效果。  结果 研究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心脏超声用于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可以积极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表现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参照组患者(55.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急诊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抢救情况,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应用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研究,将此60例患者依随机信封法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有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持续用药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此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30d及180d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与参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PLT、MPV、PCT检测结果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T检测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低于参照组,MPV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并且可对血小板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血小板参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不同性别的临床特征差异,进而分析性别在DCM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区DCM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39例,收集各个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关联分析。 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71.90 ± 1.76)岁 vs (67.06 ± 1.23)岁,P<0.05],男性患者的血尿酸(uric acid,UA)、游离甲状腺素3(free thyroxine 3,FT3)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较女性患者更高[分别为(544.26 ± 18.93)μmol/L vs (428.40 ± 30.26)μmol/L,(2.87 ± 0.06)pg/ml vs (2.63 ± 0.07)pg/ml,(109.83±3.93)μmol/L vs (94.10±6.3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相比于女性患者更大(6.38 ± 0.06)cm vs (6.09 ± 0.11)c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患者LVEDD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378,P = 0.018),而男性患者的LVEDD与NT-proBNP之间无相关性。男性患者UA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 = 0.278,P = 0.004),女性患者无此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性别差异,性别在DCM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性别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永久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低剂量组(0.6g/kg)、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组(1.2g/kg),并另设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4周。分别在术后24h、治疗2周和4周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结果:术后24h,模型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的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且收缩末期左室前壁明显变薄。治疗2周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心肌梗死组(P

  • 标签: 芪参益气滴丸 心肌梗死 大鼠 心脏保护